不支持Flash
|
|
|
全球媒體高度關注慈善排行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 13:35 公益時報
本報記者 東河 曉晨 兩會落幕不久,慈善成為熱門話題。這時候,“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高舉著“善行天下”的旗幟橫空出世。一石激起千層浪。網絡、廣播電視、報刊等各種媒體蜂擁而至,把目光聚焦在一串串蘊含著愛心的數字上。 那些批評中國富豪冷漠和“為富不仁”的聲音漸漸稀弱,關于“第三次分配”和“財富歸屬”的討論正在興起—— 第一視頻向全世界直播頒獎盛典 4月26日,星期四。傍晚,1000余人云集在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除了政府官員、財富精英、明星名流、各路媒體,還有家境貧寒的大學生,因為得到一些好心的富人的資助,他們才得以跨入大學校門。 其實,此時此刻,除了坐在如論講堂內的慈善家和受助大學生,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包括奧康集團的十多萬員工、黃如論的所有朋友和客戶、龔如心的家人和財產爭奪案的關系人,都可以通過“第一視頻”——一個新興的傳媒網站——分享頒獎盛典的信息。因為在現場,“第一視頻”正在通過衛星向全球同步直播頒獎盛典實況。這也是有史以來我們國家第一次用衛星直播一個慈善發榜頒獎活動。 人民日報等數百家報刊相繼報道 “在這個排行榜太過泛濫的時代,有許多榜單令人心生反感,惟獨這個‘慈善排行榜’有所不同,它向社會傳遞出一種積極的參與慈善事業的信號。” 中國慈善排行榜頒布之后,4月27日,《人民日報》以“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揭曉”為題,第一時間對慈善排行榜活動進行了報道。人民網、新華網、大河報等有關媒體刊登評論,對慈善榜進行了肯定。 參加“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榜單發布和頒獎盛典的媒體記者有100多人,其中包括新華社、中新社等各大主流通訊社。4月27日,《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揭曉 創新慈善引關注》等消息出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京報、京華時報等主流媒體的版面上。 浙江、遼寧、重慶等地方媒體和其他行業媒體也密切關注在北京發布的慈善榜,他們主要結合本土慈善家和企業的上榜情況給予報道,比如《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 “深圳兵團”占四分之一》、《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 牛根生榜上有名》、《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出爐 丁磊當選十大慈善家》等等不一而足。 港澳及海外媒體對慈善榜傳達的信息也特別敏感。香港《南華早報》、《大公報》派記者對現場進行了采訪報道,次日,《大公報》、《光華日報》等香港各大媒體也對該活動進行了詳細報道。 新浪、搜狐、騰訊、金融界等網站紛紛開辟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專題 網絡是新興媒體,但是影響力越來越大,查詢信息也越來越方便。4月30日,記者搜索一下“中國慈善排行榜”,便找到相關新聞約5160篇。其中,新浪、搜狐、騰訊、金融界等各大門戶網站給予了專題報道,兩個榜單的所有數據、頒獎盛典的現場狀況隨時可供查詢。 9家電視臺轉播實況錄像 5月2日、3日下午4時06分,“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頒獎盛典實況錄像在北京電視臺播出,分上下兩集,共80分鐘。隨后,中央電視臺、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中國教育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共計9家電視臺對實況錄像進行轉播。 慈善榜是一種善意提醒 長安社會保障文化研究所籌備人蘭增干表示,自《水滸傳》里一百單八將排交椅以來,如今排交椅式的評比甚囂塵上,什么排行榜啊,金牌獎啊、入圍獎啊甚至提名獎啊 ……好像一定要排出個座次來,否則心里就不舒坦。但是中國慈善排行榜與眾不同,他只是一種善意的慈善提醒。 的確,“中國慈善排行榜” 對一些富人進行慈善排行,從一定程度上鼓勵、激發了他們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的熱情。 以“慈善榜”來倡導企業家們關注慈善,積極回報社會的初衷是對的,在中國經濟社會逐步發展的今天,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心態已經由經濟型、功利型轉換為民主型、公益型。絕大多數慈善家富而思源,富而思進,他們熱心關注慈善事業,不忘社會弱勢群體,擔當起對社會的道義責任。 蘭增干說,但同時,也“晾”了一些“有錢人”,像相當多的跨國公司對中國的公益捐贈比較冷漠,捐贈非常少,一些上市公司更是“一毛不拔”。 企業的發展自然有其自身規律,社會不可能強求一個處于嬰兒期的企業拼出命來搞捐贈,所謂“殺富濟貧”的說法盡管有些極端,但是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企業家動輒以千萬元計參加一些奢侈的娛樂,而無視社會發展是與企業壯大相互依托,寧可保持貪婪原始狀也不愿盡一點社會責任。據中國慈善排行榜的榜單分析,中國民營企業已經擔當起中國慈善事業發展的脊梁地位,一些跨國公司卻精明至甚,善于以精巧的手段巧取中國消費者的信任,或者“雷聲大雨點小”,花架子宣傳非常多,歸結到捐贈數據上,可憐巴巴讓人心寒。 中國慈善排行榜的目的不是揭穿這些公司的虛偽面孔,而是給這些自以為是的企業上一堂企業社會責任課,進而凈化慈善文化,讓真善得到張揚,避免魚目混珠,讓慈善環境不再混沌。 “鐵公雞”并非定論 就在中國慈善排行榜發布之前,蓋茨的中國之行再次引發了社會對財富分配的關注。來自新華網的文章稱,富人都是“鐵公雞”,渴望中國出現捐贈新時代。 那么,4月26日發布的慈善排行榜正可以回應在媒體界剛剛扭轉視界所形成的模糊意識,其實,中國慈善從來都在精彩中進步,而不是裹足不前。盡管無法與歐美等國的慈善現狀相比,也暫時沒有出現可以與蓋茨匹敵的慈善家,但是中國慈善沒有那么貧弱,中國企業家并不都是為富不仁。 “2007中國慈善排行榜”入榜慈善家174位,共計捐贈了19.1億元(不含物品捐贈),平均捐贈1137萬元;入榜慈善企業222家,共計捐贈20.7億元(不含物品捐贈),平均捐贈934萬元。 北京獨立學者孫連華一直在關注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他說,慈善家們也是市場競爭中的一分子,他們的事業難免也有起伏,如果某一天某個慈善家的企業遇到困難了,他還要不要繼續拿企業發展的錢搞慈善捐款?如果他們為了企業的長期生存而減少慈善捐款,我們該用什么樣的眼光看他們?以及我們怎么看待更多病人、窮人直接向這些慈善家們寫信求助?如何不對慈善家們“鞭打快牛”? 如何更事半功倍地解決中國當前的弱勢群體問題、困難群眾問題,慈善是重要道路之一。但是希望富人以“漁”的方式搞慈善,既減輕富人的壓力,也使窮人能切實自力更生起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 孫連華說,慈善家們應當超越“競爭賺錢——出現弱者——慈善幫助”模式,而是以社會大分工方式,每個人索要了自己的生活消費,自然會通過“權利義務”平衡關聯對應出來他的勞動付出量(就業),不會被邊緣化,避免他們滑得太深而急迫需要救助。而在這其中,教育、醫療也是分工運行的,而不是當前的收費運行方式,以切實化解貧困者的顧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