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析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07-4-30)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10:30 審計署網站
審計人員績效考核是審計機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把握績效考核的原則、標準、程序和內容,有利于增強績效考核的效度和信度、提高審計機關的工作效率和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績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管理手段,其實質是從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出發,對審計人員的素質、工作情況以及對組織的貢獻程度進行評價,以提高審計人員成效,進而提高審計機關績效,實現審計機關戰略目標。 一、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的含義 績效通常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的工作結果,也就是他們所完成的工作或履行職務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指影響管理者和工作人員工作結果的行為、表現及素質等。 人員考核是人事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由考核者對被考核者的日常職務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并以事實為基礎,按照一定的目的進行評價,達到培養、開發和利用組織成員能力的目的。 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是指根據審計機關實施績效管理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的需要,以促進審計機關戰略目標有效完成為目的,對審計人員的工作結果、履行現任職務的能力以及擔當更高一級職務的潛力進行的有組織的、盡可能客觀的考核和評價過程。 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應隨著審計機關戰略目標需要發展而相應的有所變化。具體而言,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的內涵就是對人和事的評價。它包括以下兩層含義:一是對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的素質能力及態度進行評價;二是對審計人員的工作業績或工作結果,即其在審計機關中的相對價值或貢獻程度進行評價。績效考核的外延則是指有目的的客觀評價。它包括以下三層含義:一是從審計機關戰略目標出發進行評價,并使評價之后的人力資源分配有助于審計機關戰略目標的實現;二是作為審計機關績效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運用一套系統的、一貫的制度性規范、程序和方法進行評價;三是對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顯示出來的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進行以事實為依據的評價。 二、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與傳統考核評價的區別 傳統的考核評價一直是對審計人員的工作成效進行管理的手段,一般由審計機關的人事管理層負責。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與傳統考核評價相比,具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為: 從涵蓋的內容看,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的內容更豐富。傳統的考核評價更多的是強調審計人員考核的結果,而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不僅包括上述內容,還著重強調了績效信息的分析、審計人員績效的改進與提升。 從實施過程上看,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更加完善。傳統的考核評價也包括評價標準的制定、標準的衡量與信息的反饋,注重審計人員的工作成效結果;但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在實施上更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作為一種管理模式貫穿于審計機關執行政府職能的始終,具有延續性、靈活性,更注重審計人員行為與結果的評價。 從實施結果上看,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更為廣泛。傳統考核評價的結果強調權威性,管理層利用其結果更多的與審計人員的獎懲掛鉤;但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的結果更多地是用于開發審計人員的潛能、培養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以提高工作績效。 從實施的重點上看,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更強調從審計機關的戰略整體出發。傳統的考核評價標準更多的是以單個審計人員為基礎,強調“衡量”或考核審計人員的工作成效;但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更多地強調從整體、戰略角度出發,強調“衡量”的過程——審計人員與管理層的溝通。 三、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的作用 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作為審計機關績效管理的組成部分,在審計機關人力資源管理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控制、開發、激勵和溝通作用。 第一,績效考核可以將審計人員的工作活動和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聯系起來。績效考核首先要明確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根據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來確定審計人員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標準。績效考核的標準就是審計機關所期望的行為和結果,就是審計人員努力的方向。績效考核能夠將審計人員的工作活動和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結合在一起,通過績效考核審計人員能夠更好的認識審計機關的戰略目標,改善自身的行為,從而不斷促進審計機關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績效考核有利于了解審計人員工作業績,調動審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把工作做得更好。這不僅是審計人員認定其自我價值的需要,審計人員也希望通過提高其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來提高其獲得晉升的機會。 第二,績效考核可以促進對審計人員的進一步開發,使他們有效地完成工作。績效考核可以為審計人員提供反饋信息,幫助審計人員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發現自己的潛在能力并在工作中充分發揮這種能力,提高工作業績。在績效反饋過程中不僅要指出審計人員的缺點和不足,幫助他們找到績效不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審計機關可以根據審計人員已經表現出來的缺點和優點來為其制定培訓、開發和個人職業發展計劃,幫助審計人員制定新的目標以取得更高的績效。 第三,績效考核為管理層和審計人員之間建立了正式的溝通渠道。績效考核為審計機關管理層及其下屬的審計人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溝通機會。考核不僅是對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和結果進行討論審查、制定計劃、克服在工作績效評價過程中所揭示出來的低效率行為和強化已有的正確行為,而且利用這個機會,管理層還可以及時正確地了解審計人員的思想狀況、工作狀態、未來規劃、困難等,同時也給審計人員定期討論績效和績效標準的機會,可以使審計人員既正確地了解審計機關管理層的管理思路、計劃、對自己的期望,以及審計機關對自己的真實評價等,也促進了管理層與審計人員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效力。 第四,績效考核為審計機關實施績效管理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提供了大量的績效考核信息。績效考核的信息是審計機關實施績效管理的基礎,為審計機關績效管理活動的各個層面提供服務,可以切實地保證審計機關績效管理各項工作的科學性。績效考核可以為審計機關甄別高績效和低績效的審計人員,為管理層提供依據,從而確定審計人員的晉升、調配等。審計人員的績效水平是管理層考慮人事調動時的重要依據,在晉升、調配等人事決策中,審計人員過去的工作表現是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根據。 通過績效考核,不僅可以為各項人事管理提供一個客觀、公平的標準,而且會使審計機關形成按標準辦事的風氣,使各項審計工作能夠按計劃進行。對審計人員來說,也是一種控制手段,可以使審計人員牢記工作職責,養成按照規章制度工作的自覺性。 績效考核的信息有助于建立審計人員的績效檔案材料,以便將來幫助審計機關管理層作出人事決策。績效考核的信息為審計人員的工作調動提供理由和方向,為審計人員的培訓確定內容,同時,也確定了再招聘人員中應該考察的有關審計工作方面的知識、能力、技能和其他品質。但是,需要強調的是,只有實行客觀公正的績效考核,審計人員的工作業績才能得到合理的比較,人事調動也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 四、審計機關人員績效考核的內容 在具體的考核過程中,績效考核的內容及側重點隨著考核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工作態度和工作潛力等方面始終是績效考核的基本內容。 第一,工作業績考核。對工作業績的考核實質上是對審計人員工作行為的結果進行評價和認定,也就是考核審計人員一定期間內對審計機關的貢獻和價值。對審計人員工作業績的考核既要考核量的方面,即審計人員完成審計工作的數量;也要考核質的方面,即審計人員完成工作的質量;還要考核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的自我改進和提高。 對審計人員工作業績進行考核時,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即業績考核是針對審計人員所承擔的審計工作而言的,但是審計人員對審計機關貢獻的大小不完全取決于其所承擔的工作完成的如何,有可能其所承擔的工作本身就“無足輕重”,即使工作業績很出色,對審計機關的貢獻也未必會很大。因此,對審計人員的績效考核,還要考慮到工作業績以外的、更為深刻的內容。 第二,能力考核。能力考核是對審計人員從事工作的能力進行的考核。一般來說,能力的內容包括理解能力、業務能力、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對于一般審計人員,應該側重理解能力和業務能力;對于技術骨干,應該強調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對于管理骨干,應該強調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 對審計人員的能力進行考核時需要注意,由于能力是不可見的,很難加以量化,因此,通常要通過對審計人員的工作業績這一外顯的標準來間接地考察審計人員的能力。在工作分配合理、審計人員的能力與其職務相適應的情況下,工作業績大體能夠反映審計人員的實際業務能力,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能力的發揮常常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通過工作業績來考察審計人員能力水平時,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是否存在審計人員本人之外的客觀原因影響了審計人員的工作業績;是否因工作崗位的變動使審計人員對新崗位的任務不熟悉;除了審計人員的工作業績以外,審計人員在自我開發、自我提高方面的表現如何。 第三,工作態度考核。從理論上說,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越強,其工作業績就越好,對審計機關的貢獻就越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個人能力很強但工作不認真的審計人員,其對審計機關的貢獻遠遠不如那些能力一般但工作兢兢業業的人。所以,審計人員的績效考核還要包括對工作態度的考核。 工作態度包括工作積極性、工作熱情、責任感和自我開發等。由于這些因素較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過考核者的主觀性評價來考評,也就是說審計人員的工作態度通常只能由直接上級根據平時的觀察予以評價。 第四,工作潛力評價。審計機關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管理層除了要了解審計人員在現任職務上具有何種能力外,還要關注審計人員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就是說,審計人員是否具有擔任高一級職務或者其他類型職務的潛質。同時,對審計人員潛力的開發也是審計機關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內容,促進審計機關的人力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因此,考核審計人員績效也包括對審計人員潛力的評價。 對審計人員潛力的考核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的綜合評價方法來進行:可以參照“能力考核”的結果進行推斷;根據審計人員的工作年限及擔任各職務工作的業績等表現來推斷,這是一個綜合反映審計人員工作潛力如何的指標;通過考試、測驗和面談等方式來進行審計人員潛力查證和判斷;通過審計人員的受教育證明、培訓研修的結業證明和官方的資格認定證明等判斷其應該具有的潛力。但是,這種方法只能作為參考,實際操作過程中,以前三種方法為主。 五、績效考核的有效性標準 確保績效考核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績效考核應具備一致性、可靠性、合理性、可接受性和明確性等五個特征。 一致性。績效考核是與審計機關戰略目標一致的工作績效系統,它強調的是績效考核需要為審計人員提供一種引導,從而使得審計人員能夠為審計機關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出貢獻。這就需要績效考核具有充分的彈性和敏感性來適應審計機關的戰略形勢所發生的變化。例如,隨著審計機關將審計工作重點由財務審計向效益審計逐步地轉移,績效考核也應該隨著審計機關的戰略變化而發生變化,否則,就很難正確評價審計人員的工作業績。 可靠性。績效考核的可靠性是指考核者判定評價的一致性,不同的考核者對同一審計人員所作出的評價應該是基本相同的。可靠性得以保證的前提條件是,考核者應該有足夠的機會觀察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和工作條件。 合理性。績效考核的合理性是指將工作標準和審計機關戰略目標聯系起來,把工作要素和評價內容聯系起來,得出合理的工作績效標準,以工作績效標準為參照物,明確一項工作績效完成結果的高低。工作績效標準是就審計工作的數量或質量要求,具體規定審計人員的工作是否可接受的界限。 可接受性。可接受性是指績效考核所涉及的人是否能接受它,這里涉及到的人分成兩個群體,一是績效考核的管理者;一是績效考核的對象,即審計人員。要使績效考核工作可靠地進行,并提高考核效率,這不僅需要管理者投入大量的工作來保證績效考核的正常運轉,同時,也需要被評價對象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只有完全得到管理者與審計人員兩個群體的支持,績效評價體系的有效性才能得以保證。 明確性。明確性是指績效考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審計人員提供一種明確的指導,即讓審計人員知道審計機關對他們在工作上的期望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達到這些期望的要求。明確性對審計人員的后續培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績效考核不能明確地告訴審計人員,他們必須做什么才能幫助審計機關實現其戰略目標,那么,績效考核就沒有完成其戰略任務,是無效的。如果績效考核不能讓審計人員知道其在績效中存在的問題,那么要審計人員改善其績效幾乎是不可能的。 六、績效考核的程序 審計機關績效考核應該包括三個階段:設定考核標準;以標準為依據對審計人員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審計人員,促進審計人員進行自我改進與提高。其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制定考核計劃。考核計劃是實施考核時的指導性文件。計劃的內容通常包括:考核的目的、對象、內容、時間和方法。考核的目的不同,考核的對象也不相同。例如,晉升考核與年終考核的對象就有差別,前者通常只是在具備晉升資格的審計人員中進行,而后者則往往在審計機關的全體人員中進行。考核目的和考核對象又進一步決定考核的具體內容、實施時間、實施地點以及所選擇的考核方法等。 其次,確定績效考核標準。在考核計劃確定以后,最為關鍵的一個程序就是要確定績效考核的標準。考核標準的合理性直接決定著考核工作的有效性。首先,如果沒有較為客觀的考核標準,考核者就無法客觀地對審計人員作出正確的評價;其次,如果考核標準制定的不合理,則考核結果和審計人員的實際情況之間就會存在偏差,從而影響考核的公正與公平。因此,根據考核目標和考核內容確定考核標準是績效考核的重要環節。 再次,實施考核評價。這一階段是績效考核的具體實施階段,考核者要在考核計劃的指導下,以考核標準為依據,對審計人員各個方面的表現進行考核,得出考核意見。這一階段的工作往往是一個從定量到定性的過程,具體包括對每一項考核項目評定等級,并對其進行量化;在此基礎上對照審計人員的實際表現為每一個考核項目評分;最后,對各項指標的分數匯總分析,得出考核結果。 最后,考核結果的反饋與應用。這一階段是績效考核工作的最后階段。在考核工作結束以后,審計機關管理層要將考核結果通過一定的方式反饋給審計人員。這種反饋可以有兩種形式:一是績效考核意見認可,即考核者以書面的形式將考核意見反饋給審計人員,若審計人員同意認可,則簽名蓋章;若審計人員有異議,可以提出,并要求上級主管或管理部門予以裁定。二是績效考核面談,即考核者通過與審計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將考核結果反饋給審計人員,了解其反應和看法,而績效考核面談紀錄和績效考核意見也需要審計人員簽字認可。兩種反饋形式中,績效考核面談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反饋方法。(作者:審計署審計科研所葉君鰲)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