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重慶醞釀第二次大移民 數百萬人將進一小時經濟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 01:53 第一財經日報
程維 拋出“一圈兩翼”戰略,預計未來5年有200萬農村人口轉移到“一小時經濟圈” 重慶市目前正試圖推行 “一圈(一小時經濟圈)兩翼”的發展新戰略,預計該市未來5年內,將有大約200萬人口被轉移到“一小時經濟圈”內,而未來10~15年則將轉移400萬人進到圈內,這一數字是該市承擔的三峽移民數字的4倍。 不過,目前當地還沒有找到如何解決這幾百萬人轉移的具體方案。 “一圈兩翼”戰略 重慶市黨政機關4月28日召開了一個專題會議,對落實新發展戰略作出了全面部署。這是該市在2006年11月拋出“一圈兩翼”發展戰略后的一個實質性推動舉措。 其“一圈”是指,未來將在以重慶市主城為核心、1小時車程為半徑的范圍內,打造一個具有明顯聚集效應、規模經濟和競爭優勢的城市群。1小時經濟圈主要包括重慶市主城九區,以及該市的潼南、合川、銅梁、大足、榮昌、永川、雙橋、璧山、江津、綦江、萬盛、南川、涪陵、長壽等14個區縣。 “兩翼”是指該市的庫區及“一圈”外的另一區域。 這“一圈”區域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達1600萬人,接近重慶市人口的60%,其中城鎮人口接近1000萬人,城鎮化率接近60%,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000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70%左右。 重慶市目前正試圖借這一發展戰略徹底改造、提升當地的社會、經濟結構。目前,重慶市是大城市帶大農村結構:該市現有總人口約3200萬人,但主城區只有約600萬人口,其余約2600萬人居住在30多個區縣的中小城市及村鎮。 重慶市委書記汪洋當日在會上稱,目前,重慶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小馬難拉大車”,“大城市帶不動大農村”。 5年轉移200萬人 目前重慶賦予“一小時經濟圈”的使命是:“要成為打造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的核心區域、構建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的主要載體、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直轄市的戰略平臺,率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并盡快趕上東部地區的平均發展水平。” 汪洋用“大馬拉大車”來表達這一構想。當地試圖構建的新格局是,通過加快主城區周圍一小時車程范圍內的23個區縣的發展,發揮大城市輻射帶動力,來解決“兩翼”發展問題。 重慶市計劃在10年~15年以后,將這“一圈”的地區生產總值做到超過全市生產總值的80%,集聚城鎮人口超過2000萬,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這意味著,未來10~15年該市其他區域將有400萬人口轉移到“一圈”內。 “我們現在計劃每年大概要轉移40萬,今后五年我們要轉移200萬。”重慶市副市長童小平說,這一轉移也包括“兩翼”里面的縣城、城鎮實行梯級轉移。 幾百萬人轉移方案待定 汪洋日前稱,“對于三峽百萬移民這個世界級難題,我們已是勝券在握了。” 重慶市承擔的三峽庫區移民任務是113.8萬人,占整個庫區移民任務的近85%。目前,重慶市已經遷移了102.4萬人,完成了任務的90%。 而“一圈兩翼”戰略則需要在未來10~15年間轉移400萬人。盡管本次人口大轉移與三峽庫區移民有本質區別,但如何轉移比三峽移民多幾倍的這幾百萬人仍令人關注。 重慶市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處長王青日前稱,“1小時經濟圈”詳細規劃將于6月出臺,目前正在就“1小時經濟圈”如何吸納“兩翼”(指渝東南地區和渝東北地區17個區縣)地區人口,向市民征集意見和建議。 重慶市發改委官方網站日前掛出的一則“如何加強‘一小時經濟圈’對‘兩翼’地區的人口吸納作用?”顯示,該委目前正在向民間征求解決方案或建議。 該委目前提出的問題有:考慮到“一圈”的承載能力,“兩翼”向“一圈”轉移多少人口才比較科學?“一圈”要通過哪些手段來吸納這些人口,實現安居樂業?“兩翼”除向“一圈”轉移外,其他富余人口的出路又怎么解決?在“兩翼”的人口轉移過程中,怎么解決市場引導與現行人口管理體制之間的矛盾?能否采取“定居式”來實現“兩翼”人口的轉移等。 相關報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