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非典型性物價上漲現象掃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 02:29 中華工商時報
見習記者 田錦凡 本報記者 王松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CPI上漲2.7%,但仍在3%的全年調控目標之內,而且環比CPI比上月還下降0.3%。價格存在繼續上漲的壓力,如何既不讓市場價格的指標作用發生紊亂,又不讓企業和居民感覺到過大的壓力,宏觀調控依然面臨壓力。 食品類領漲 幾乎沒有任何征兆,去年11月份食品價格突然上漲3.7%,造成當月CPI較上月突增0.5個點,創下自2005年3月以來的新高。其中,糧食價格上漲4.7%,油脂價格上漲6.2%,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7.6%,都是10月漲幅之數倍。 漲勢一直延續到今年。3月底,中國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承認,雖然“一季度價格總水平是平穩的,但有些項目上漲還比較快”,最值得引起高度關注的就是食品價格,同比上漲6.2%,比飽受詬病的居住類價格多漲了2.4個百分點。他表示,今年以來居民消費價格出現上漲,存在一定的通脹壓力。 盡管從客觀上看食品類受氣候環境的影響較大,但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是,食品價格的上漲,已經讓許多人開始擔心天然氣、水、電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事業產品也接二連三的跟風上漲。因為自去年以來,已有多個城市表示要提高這類產品的價格并已付諸行動;而此前關于天然氣漲價的種種口水仗,也已露出一些端倪。 種種現象和跡象均表明,食品價格正引領居民消費價格一路上揚。 收支“非典型性”正比 3月中旬的一天,楊紅艷破天荒給自己的豆漿和油條做了個“廣告”———在一張A4紙上用黑筆寫道:因黃豆和菜油漲價,豆漿每袋現賣1.2元,油條每根現賣0.7元。這張廣告被貼在她的小吃店大門玻璃上。 楊紅艷在貴陽某小區門口開小吃店已經四年。每天早上,匆匆忙忙的上班族都會到她的店里吃早餐,豆漿一直是1元錢1袋,油條也一直賣5角一根。 如今可以多賣兩角錢,可楊紅艷卻高興不起來。“我一點兒都沒多賺。現在黃豆批發價已經2塊錢一斤了,以前只要1塊5,零賣都2塊3了;菜油也從3塊8一斤漲到了4塊5。”楊紅艷覺得有些委屈,她打廣告就是怕老主顧誤會自己故意抬高價錢。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某中學教書的龍見輝這個月領工資時,發現單子上的數字又往高位挪了一步。這幾個月,教師的工資都在陸續遞增。 他并未因此而高興,因為在第一次漲工資后他就發現,市場上的菜價像跟工資約好似的一下竄起好高。“領工資的第二天我去買菜,牛肉漲到了16塊一斤,之前才賣12塊左右。” 龍見輝發現一個規律:每逢漲工資,物價都要普遍上揚。他很納悶,難道工資漲了,普通老百姓就要跟著加重生活成本?難道漲工資是為了刺激消費,讓商家賺多點錢? 有權威統計稱,去年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1.6%。第三季度,有25.9%的被調查者認為當期收入“增加”,收入感受指數達18.5%,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未來收入信心指數也創1999年四季度以來的歷史最高。 與此相左的是,央行調查顯示,去年以來居民對“物價滿意”的判斷占比逐季回落,而判斷“物價過高”的占比則不斷攀升,物價滿意指數更是跌至2005年以來的谷底。 貴州師范大學一位不愿具名的社會學教授表示,物價上漲,抵銷了工資、養老金的增長。 上漲是“好事”?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CPI指數分別同比上漲2.2%、2.7%、3.3%,這意味著,去年同期用100元能買到的東西,今年1月份要用102.2元;2月份要用102.7元;3月份則可能得花103.3元。 這樣的增幅在很多人眼里不過是“溫和上漲”,在他們看來,這對老百姓沒有太多影響。“經濟學上,4%是個臨界,只要在4%以下,都不會有影響。而且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劉偉甚至明確表示,下一步物價還要繼續漲。“如果認定我們現在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要解決就業,那么經濟就還要進一步提速,需求還要擴張,政府要繼續拉動增長,保持速度。因此,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市場作用的自然周期性來看,物價都還要漲。”他認為,這種上漲是經濟走向新一輪繁榮的重要象征,不是可怕的事情。 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2006年,太原市低收入居民僅受食品價格上漲影響,人均多支出近65元,每戶平均多支出200余元;而在海南,低收入家庭平均多支出達152元。低收入階層對物價極為敏感。調查表明,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居民,認為物價“過高”的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些質疑漲價的人士認為,大多物品均涉及百姓基本生活成本,對高收入階層來說漲價影響不大,但對低收入階層而言影響卻非同一般。因此各地在出臺公用事業價格改革方案時,要把握好時機和節奏,處理好價格改革與群眾承受能力的關系。 即使不是低收入者,他們所感受到的物價壓力也與CPI指數所表現出來的“溫和”相去甚遠。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城鎮居民當期物價滿意指數為負15.9%,較去年四季度下降了1.9個百分點。有1/4以上的的居民認為“物價過高,難以接受”。 “漲”聲不要響起來 “物價滿意度也是社會和諧度,要建立在老百姓獲得實惠和普遍的安全感之上。”大多學者的論調基本一致。 透視現實,當前正是一個物價上揚的時期。據專家預測,物價在短期內回落的可能性并不太大。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低收入家庭如何應對物價在高位徘徊? 已經有學者和官員注意到他們所承受的這些壓力。江蘇、浙江等省從去年開始著手編制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反映其在通貨膨脹中的真實感受。廣東低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亦正在醞釀出臺,該指數制定后,將根據物價上漲情況給予低收入困難居民適當生活補助。 “給予困難人群增加補助或許只是杯水車薪,在稅收、就業等多方面給予低收入群體支持都應該在政府公共政策考量之中。”貴州省社科院一位研究員認為,大部分物價上漲是由市場經濟規律供求關系作用使然,但在一些物價上漲的背后,仍可以看到某些部門的推波助瀾。“對壟斷企業的支持或縱容,對政績的饑渴與沖動,對自身利益的考量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尋租,這些都能成為某些商品與支出飆升的潛在理由。”他表示,公共管理者應該意識到,物價的上漲背后更多的是民生問題,而不僅僅是表面的利益與政績問題。“相關 “如果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但地方落實與執行軟化,所有措施的效果都將大打折扣。”貴陽一位企業界人士向記者表達了如此憂慮。 而老百姓當前最關心的是,這撥價格上漲還會持續多久?有專家認為,上游漲價有一個過程,大約需要7-8個月時間才能完全在下游體現。不過,與此同時也有學者表示,在目前投資過熱導致的產能過剩背景下,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致使“通縮”可能性亦同時存在,因此,目前的通脹壓力所表現出的物價上漲真的可能僅是一種“非典型”性的上漲而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