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增幅創十年最高促農增收仍是首要任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 06:43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周劍初 國家統計局4月19日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一季度全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1260元,實際增長12.1%,增幅創出十年來同期最高。4月18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談到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時,頭一條就是“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困難增多”,因此會議將“大力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列為下一步經濟工作之首。兩條消息同時公布,可謂一喜一憂。 “三農”問題可以說是近年來困擾我國經濟的一大頑癥,為“治療”這一頑癥,國家近年來進行了多途徑、多方面的探索,政策支持“三農”的力度可謂一年比一年大。如今,農民收入增幅創出十年新高,確實令人欣慰。然而,我們離“治愈”“三農”頑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叭r”問題的根本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根本在于增收問題。從我國的國情看,農民收入的來源和結構近年都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長期關注“三農”問題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資金計劃部副總經理陳武博士告訴記者,農民收入無論怎么增加,增加多少,其來源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種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獲得的農業收入,二是農民從鄉鎮企業獲得的收入、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動報酬收入以及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得到的收入,這后一部分收入稱為非農收入。近十多年來,非農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已不斷上升,而種植業和畜牧業的收入比重則不斷下降。 在農民增收結構問題上,陳武博士認為,目前我國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限制了農民增收渠道的拓展。以城鄉相互封閉、內部自我循環和禁止鄉村人口流向城市為突出標志的城鄉二元經濟和社會結構,是我國農村經濟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也是農民收入渠道拓展的最大障礙。從經濟結構來看,為了保證城鎮居民生活和工業擴張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不少政策限制了農村工業和商業等非農產業的自然發展,農業生產主要局限于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上,這不僅割斷了農村內部產業間、城鄉產業間的自然聯系,而且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比較利益。從社會結構來看,二元戶籍制度及粘附其上的二元社會福利制度的存在,在城鄉之間筑起了一道堅厚的壁壘,限制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動,剝奪了農民分享現代工業、城市文明和社會福利待遇的權利,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造成了城鄉發展的兩極分化。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城市下崗失業人員增加,許多城市出臺了限制用農民工的政策,甚至清退農民民工回鄉,農民就業問題更加尖銳化,農民增加非農收入的困難進一步加大。 增加農民收入不僅是減少城鄉差別、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也是開拓農村市場、擴大國內需求、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陳武博士提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一是要切實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二是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財政金融支農的互動機制,優化農業投融資環境。四是強化農業政策性銀行的特殊支農作用。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