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加強金融監管 須從何處著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08:00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專訪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唐旭 存款保險制度的設立具緊迫性 資金應流往產生高效益的單位 尹婕 金融監管如同治水,治標為“堵”,治本為“疏”。那么如何疏通金融,讓它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更符合市場規律的發展?本報就此采訪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唐旭。 機構疏通保持體系穩定 問:您認為疏通金融應從哪些方面著手? 唐旭:我想主要是這兩個方面,即如何疏通機構及如何疏通資金。要疏通機構,就要疏通出口,就是說可能會有一部分機構要退出。如果不疏通出口,即便出現大的虧損,也讓銀行繼續存留,虧損國家包了,政府包了,十年虧本仍然讓它生存,這樣看起來穩定,但效率極低。若讓部分虧損的機構倒閉,出口就疏通了。這樣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金融的不穩定性。金融不穩,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會感到恐懼,又會影響到出口的通暢,這就有可能使疏通的政策也功虧一簣。所以,疏通出口的同時要保持機構的穩定,不是說保存一個機構永遠的生存,而是保護體系的穩定,這就是保護存款人,因此,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當務之急。 問:現在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緊迫性體現在哪里? 唐旭:有人可能會說,現在存款機構還不適合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因為我們的機構不完善,體制不完善,治理結構不完善,盈利模式不完善,風險管理不完善,還有資本金不夠等等。但正是因為不完善,才要搞存款保險。通過保險來保證這個體系的穩定。不能等各方面都完善以后,我們的保險體系才建立起來。只有把存款保險制度建立起來以后,通過保險機構和銀行監管部門的共同監管、督促,才能增強、完善抗風險能力。這個體系才會越來越有效率,不斷完善。這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所以,現在對于存款保險制度的設立具有更加的緊迫性。這樣一種機構體系的設定,對整個中國的金融發展和市場開放,特別是對民間資本開放金融市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規模效應帶來成本降低 問:設立存款保險機構,勢必增加存款機構的成本,那么不會帶來其經營上的困難嗎? 唐旭:存款保險機構的設立,會不會增加存款機構的成本?答案是肯定的。有人會問,存款機構本來就經營困難,還要增加成本,那還活不活了?我們說只有增加了成本才能活下去,如果不增加成本就很難活下去。因為,增加成本以后,市場給你的存款買份保險,如果存款機構買了保險,存款者就會安心把錢放到你這來。這樣,小銀行就具備了和大銀行同等競爭的條件,信譽和大銀行是一樣的。結果,所有的存款人都放心在你這存款。由于規模經濟的效益,實際上給小銀行帶來的是成本的降低。 問:那么大銀行呢,本來就很穩定,交存款保險,不也是增加成本嗎? 唐旭:實際上,我們設計一個只對小額存款交保險費的做法,大額存款不交保險費。這種情況下,大銀行會減少小額存款,增加對大客戶的服務,而小額存款由小銀行做。這樣使大銀行成本增加不多。大銀行和小銀行都具有參加存款保險的動力,整個金融業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的穩定。 應遵守高收益市場本性 問:以上您從機構本身的角度介紹了金融疏通的意義,那么,您能再從資金方面介紹一下嗎? 唐旭:在業務這個層面上,金融疏通就是要鼓勵創新,在一定規模下,讓市場產生新的業務。從監管的角度來講,商業銀行拓展新業務,監管部門備案,這樣自然會推動新的業務發展,F在很多商業銀行都有這樣的體會,貸款與存款比已經比較低了,一些人認為是資金過剩問題,其實從微觀銀行的角度看,完全是資產配置多元化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們創新以后產生的多種業務結構所形成的一種新的銀行金融模式,銀行已不僅靠貸款盈利。資金遵守高收益的市場本性,所以,資金應該疏通到能夠產生高效益的單位中去,使整個社會的金融業務最大化,使收益最大化。 還有一點,就是盡可能把資金疏通到生產流通領域,去推動經濟的發展,提高就業水平,比如資本市場、公司債市場,資金不斷地流向這些市場,就是直接流向了生產與流通領域,提高了社會直接融資比重,這是我們疏通的方向。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非信貸市場是非常重要的。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