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馬紅漫:中消協職能轉變不宜南轅北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08:19 每日經濟新聞
馬紅漫 經費來源和職能定位變革令中消協再次成為媒體焦點。據報道,從2007財政年度開始,中消協將告別社會籌資,其全年所有運營費用將從中央財政撥付的750萬元資金中支取。 表面看來,享受“皇糧”待遇,將讓中消協不必再為經費籌措而發愁,類似“歐典地板3·15標志”事件也將不再會發生。伴隨經費來源的落實,“中立而高效”將成為消協的特征。然而,這一切“美好”都只是一種幻覺。中消協的組織屬性并沒有因吃上皇糧”而發生質變,只是把以往隱藏的秘密公之于眾,對于消費者而言,甚至意味著消費維權力度的弱化。 事實上,消協組織名為一個民間組織機構,其實一直具有濃厚的半官方色彩。在體制上,它由政府職能部門改組演化而來,承擔著大量本應由政府承擔的管理職能,行政化傾向嚴重;在人員編制上,消協雖然名為非政府組織,實則拿著政府的工資,享受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干部由政府任命并聽命于上級部門的行政指令,在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上基本上都是政府機構的沿襲。因此,消協自始至終就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民間組織。 正是由于消協的“四不象”屬性,在既有的消費者維權方面雖也做出了一定努力,但總體效果卻并不理想。多年來,在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中,消協只是充當了調解人或給予道義支持,不僅從未直接代表消費者將侵權方訴至法庭,甚至就連作為利益關聯人而支持消費者也鮮有所聞。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真正急需的是來自于民間和消費者內部的組織力量,能夠直接代表消費者利益來平衡與商家的市場地位。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消協不僅沒有選擇徹底的民間化、獨立化,反而是選擇徹底脫離民間組織屬性,成為政府事業機構。對于消費者權益維護而言,這無疑將是一個負面的變化。 負面變化已開始得到顯現。據報道,中消協在“吃皇糧”后,將不再定位于“受理投訴”的職能,轉而以“消費預警”工作為主。這樣的職能定位轉變明顯脫離了中國消費市場的現實狀況,只會使得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惡化。 事實上,所謂的“事前預警”往往只能滯后于市場的變化。市場經濟本就具有優勝劣汰的激勵機制,使得對新產品的推出速度永遠快于行政監管的力量。 誠然,許多發達國家的消費者組織是以“預警”為己任,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需要強調的是,發達國家消費者組織“預警”職能的成功履行是有其前提的,那就是在這些國家,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十分健全,手續便捷,且對違法商家的懲戒也往往是致命的。因此,這些消費者組織可以淡化一線維權的職能,轉而為消費者提供他們維權所必須的權威測試數據。 而在我國,目前法律訴訟的交易成本較高,集體訴訟的制度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消費者維權的真正困難在于事后的消費投訴與權力保障,在于如何對不良企業進行有效的懲戒,而并非缺少所謂的“事前理性消費”。更有甚者,中消協計劃將維權活動按照屬地原則交由地方消協組織負責,在商品銷售全國化的情況下,所謂的“屬地原則”只會讓各地消協獲得推諉責任的借口,跨區域的維權活動變成奢談,消費者的事后投訴維權的條件又將隨之而惡化。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