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印度IT企業混戰招聘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 10:07 新京報
具有高等教育學歷的年輕工程師極度缺乏,影響印度IT業競爭力
印度卡拉拉科技園,一些學員正在工程學院學習信息技術。由于缺乏高素質的工程師,印度IT業正面臨人才危機。圖/CFP 幾年前,在烏賈因(Ujjain)的印度政府工程學院(GovernmentEngineeringCollege,GEC),還從未聽說過有公司主動前往招募人才。這所學校算不上印度一流的工學院,在以往的求職季節里,學生都是四面出擊尋找就職機會。但最近,在GEC的校園里隨處可見各家公司的招聘宣傳。 看看ShreyansMehta,他在去年8月畢業后進入塔塔咨詢服務有限公司(TCS)。印度軟件科技業的三大巨頭,塔塔咨詢、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和維普羅科技公司(Wipro),都向這位23歲的GEC學生提供了offer,他笑容滿面地說,“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夢想成真。” 招聘計劃動輒以萬計 在印度,一名年輕且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科技人才,擁有著最好的發展良機。依據最新的麥肯錫(Nasscom- McKinsey)研究報告,在報告涉及的28個發展中國家的IT業及相關外包工作總量里,印度占到28%。當印度將自身打造成全球科技外包中心的同時,其人才缺口也迅速加大。 如今在印度的IT企業已經被迫進入一場招聘狂潮。不僅塔塔咨詢、印孚瑟斯和維普羅這類印度本土知名科技公司正準備在招募數以十萬計的新員工,那些希望在印度市場上不斷強化其軟件開發及服務的大型跨國企業———比如思科系統有限公司(Cisco Systems)、埃森哲咨詢公司(Accenture)和IBM———也同樣“求賢若渴”思科準備為南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的全球化中心新聘4000名員工;IBM已宣布計劃在2010年前提供10萬個就業機會;而埃森哲也計劃在接下來的6個月內新增員工8000人,印度總員工數將達到2.7萬人。電子數據系統公司(ElectronicData Systems,EDS)去年收購了印度的墨菲斯公司(MphasiS BFL),也預計未來兩年內員工人數將翻番,累計提供1.7萬個軟件工程師職位和外包工作崗位。 面對可謂驚人的招聘計劃,市場研究公司Frost& Sullivan的副總裁AlokShende認為這很正常,“如果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比增長40%,那顯然你就沒有辦法不增加員工數量。” 高素質工程師緊缺 與此同時存在的,是印度IT業的教育現狀。 據估計,每年有700萬印度人進入勞動力市場,但其中的工程師卻寥寥無幾。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在印度的2億名學生當中,能夠順利從高中畢業的不到800萬人,而進一步完成大學課程的就更少。 據印度的IT行業貿易組織———全國軟件及服務企業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of Software&ServicesCompanies)估計,每年畢業于全印度1200所技術學院的工程師不過40萬人。在這些畢業生當中,只有1/4的人掌握了一定技能、可以馬上在跨國企業或印度主要的IT公司開始工作。相比較而言,馬來西亞有35%的工程師、波蘭及匈牙利有50%的工程師能夠執行離案外包IT工作,這些工作目前正在向低勞動力成本的國家轉移。 為了獲得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印度IT公司之間的人才爭奪戰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就像IBM印度公司負責全球應用交付和咨詢服務的副總裁AmitabhRay說的那樣,“獲得人才變得極為艱難”。 公司為獵才各出招數 IT企業人力資源部門是對這一變化感受最為強烈的人。“在過去,招聘就是坐飛機到名牌大學與那些成績優秀的畢業生面談”,一家IT公司的人力資源經理說,“但現在不可能這么簡單了,我們不得不搭乘火車和搖搖晃晃的三輪車到遙遠偏僻的地方挖掘人才。”人員的短缺使得許多IT公司早早就開始了人才招聘活動,甚至對那些一兩年后才畢業的學生進行面試。Asha Bhat,23歲,先前就讀于班加羅爾的Ramayya工程學院,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她就參加了戴爾、IBM、電子數據系統公司、埃森哲和i-Flex Solutions公司(被甲骨文收購的印度公司)的宣講會,并最終選擇了IBM。 為了招聘到合適的人選,一些公司甚至紛紛委派經理出任大學客座講師,或協助教師改善課程。例如,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已開始和某些學院共享其培訓教材,而塔塔咨詢則向位于孟加拉邦東部省份的IITKharagpur的一項碩士研究項目提供了贊助。 大量新興的項目計劃使得能在印度擔任人力資源經理成為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維普羅科技公司的人力資源執行副總裁PrathikKumar說,“這就好比是當車子還在行進中時更換輪胎”。 就連Kumar的老板、維普羅的董事長AzimPremji都親自參與到公司的這項活動中。 Premji說,他的研究觸角已經延伸到許多海外高校。Premji周游美國、日本和歐洲各所大學,并計劃不久后將澳大利亞也要列入行程之中。他說,“現在,把在印度的工作經歷寫入履歷表,這一點很重要。”當然,對應聘者來說,最直接的還是薪水的增加。據媒體報道,國際知名商業信息服務機構———美國鄧白氏公司日前在其首份針對印度IT產業的評估報告中指出,如今印度IT業從業人員工資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長。不過,這對IT企業來說顯然不是個好消息。由于印度盧比近一段時間來大幅升值,這些公司的人工成本已經增加了25%。報告指出,這些因素將削弱印度IT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編譯:趙亞玲 ■觀察 印IT人才流失驚人 在印度的大型IT企業,人才流失率也同樣驚人。擁有1到4年工作經驗的人員最具流動性,其中許多人都被充滿誘惑力的職位吸引到了美國和歐洲的企業。 IT職位的員工耗損率(每年員工離職的比率)約為14%,而這一比率在外包業務領域甚至更高。在這些公司的呼叫中心,員工耗損率高達80%到140%,這意味著一家公司可能每年都需要對其全部員工進行“大換血”。 印度四大軟件外包企業之一Satyam計算機服務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Hari Thalapalli表示,Satyam著眼于公司30%的高層人員,向其提供類似于額外津貼的新項目優先購買權,及定期的新技術產業培訓。據悉,這一系列舉措已經使該公司的人員耗損率下降到了5%。 Thalapalli透露說,公司開展了人才競爭活動,甚至通過致信員工的父母和朋友的方式,告訴他們“對公司來說,×××很重要。”公司還設法聯系已經離開公司的員工。該公司領導發展部門的副總裁EdCohen表示,“離開后又重返Satyam的員工比例很高,解聘與雇用、保留人才同樣重要。”這樣的情況使得公司即使持續擴大招聘,也必須設法留住人才。電子數據系統公司的副總裁JerryRao表示,“這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管理難題。”塔塔咨詢的執行副總裁S. Padmanabhan認為,“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這將意味著要提供更多的培訓項目、海外工作機會,以及最快最佳的職業規劃,”他還說,“在未來十到十二個月,這里的每個人都將飾演一個新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