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誰令高校債臺高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0日 21:49 中國經營報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李國華 30億元帶息債務的公之于眾并未讓吉林大學改變如期舉行研究生復試的計劃。 3月29日,報考吉林大學研究生并參加復試的學生們,從全國各地匯聚到吉林大學南區北門外的長春前進大街,十幾層的友誼會館全部“客滿”。 盡管財務危機看來并未影響到學校的聲譽,但在吉林大學內部,師生們明顯感到了不同以往的變化。 當年在大學合并潮中合并規模最大的吉林大學再次成為高校財務危機的典型。 債務夢魘 “在日常辦公中,我們手頭吃緊已經一年多了。”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副院長佘彥指指自己辦公桌上用舊掛歷裁剪的記事簿,說財務問題的曝光對他們是一個好事,“我們現在已經在節約開支,整個吉大每年運轉資金需要10億元,而去年節約開支將近1億元。” 盡管已經開始節儉,記者注意到,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一位教授的辦公室內還是堪稱舒適:皮沙發,老板椅,棕色實木辦公桌上嶄新的戴爾平板電腦和惠普打印機,旁邊還放著未開封的海爾小小王子冰箱。這位教授也對記者抱怨最近一年學校資金緊張:“雖然工資可以按時發放,但在科研費用、儀器購置上,申請資金有很大阻力,壓的時間太長。” 他告訴記者,辦公室這些家具電器都是他用自己每年30萬元的項目經費購置,并未再向學校要錢。 據記者了解,吉林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一般每年都有10萬元以上的項目經費,一些重點院系教授甚至高達幾十萬元,而吉林大學可以拿到經費的教授超過了1000人,每年僅這一項支出就是上億元。 在新落成的吉林大學圖書館綠竹掩映的木凳上,一位正在休息的學生告訴記者,他宿舍附近有一棟20層的吉大科技園大廈,去年10月份就已經完工,“但里面沒有什么人辦公,只能看到1層亮燈。”令他感到不解的是,學校一邊喊沒錢,一邊卻還在不停建設新大樓。“在學校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購置上,有些環節確實很浪費。” 而在吉林大學宣傳部部長劉景輝看來,學校目前的財務危機要歸因于始自2000年的合并。“這(30億元債務)肯定是合并帶來的問題,不合并就沒有這些問題。” 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學與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在2004年8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又并入吉林大學。 根據劉景輝所述,在合并5所學校后,吉林大學并未鋪新攤子,而是將原來幾所大學所設院系全部打亂,重新統一設立。“所以整合成本太高。”而對于具體是什么,劉景輝表示不便多說。 佘彥毫不諱言學校近年來興建了很多工程,但他認為這必不可少。“大學合并后,師生規模擴大,僅南校區就有學生3萬人,后勤服務還要跟上。” 然而,記者采訪到的吉林大學學生則表示,學校大把亂花錢的現象的確存在。“學校新建一個化學實驗室,投資就上億元,單是實驗室門前的路磚,四年就換了三次。” 被逼急了 “長春有一半的面積在吉林大學。”記者到吉林后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說法。 據了解,吉林大學8個校區共占地8000多畝,僅南區(核心校區)就有3000畝。在長春市中心,吉林大學還有兩個校區。 一位吉林大學學生告訴記者,2006年時就傳出消息,因為準備將市中心的土地賣掉,處于市中心的兩個校區的所有師生要陸續搬到南區,“但是今年就沒有了動靜。” 吉林大學職工告訴記者,地方政府一般每年會撥給大學一筆經費,但是由于吉林經濟并不發達,往往用劃撥土地代替現金投入,因此吉林大學在長春不同地段擁有大片土地,很多至今尚未開發。 “學校里確實有人提出賣地的想法,但要實施卻很困難,計劃賣掉的兩塊地不僅處于市中心,而且上面還有文物古跡。”吉林大學軟件學院研究生辦公室馬東輝告訴記者,其中一塊在長春解放大路上,偽滿時期的大禮堂鳴放宮就在那里;另一塊校區有溥儀住過的老房子。“市政府不可能允許將這樣的土地賣掉。” 長春市政府宣傳部高教處一位負責人透露,吉林大學在接收政府劃撥土地時,拆遷戶后來大都成了吉林大學的后勤正式職工,工資從1000~2000元不等。“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為當時吉林大學資金還算寬裕,所以才敢這么做。” 雖然承擔了對拆遷戶的安置,但吉林大學在處置名下土地時并不自由。劉景輝坦言,在政府規劃中,吉林大學市中心的兩塊地并不是商業用地,因此,要想進行土地置換的話,地方政府需要介入,而現在政府態度不得而知。 “省政府財政也有困難,況且吉林大學屬于教育部,不屬于地方。”在采訪過程中,劉景輝多次對記者強調,吉林大學和地方政府關系很好。 一位老吉林大學人告訴記者,以往,吉林大學校長一般會在春節前去一趟香港,拜訪霍英東、邵逸夫、曾憲梓等富豪,回來時一般會“拿”到一筆數千萬元的款子,而現在幾位老人或者去世或者年歲已高,這塊“收入”已經沒有了。 而前述長春市政府宣傳部高教處負責人則對記者表示,他對吉林大學非常了解。“吉林大學自己曝光財務問題,實在是壓力太大。30億貸款本金加每年1億多的利息,這是被逼得實在沒辦法了,才希望通過自我曝光的方法,引起社會關注。”在他看來,現在這個問題應該已經擺在了國家高層的案頭。 吉林大學自我曝光的“努力”似乎已經奏效,截稿前記者得到最新消息,3月29日下午,教育部專門為此事成立的調研組已經開赴吉林大學。 制度弊病 顯然,著名的化學家,吉林大學校長周其鳳并未能使合并后的吉林大學各校區發生有益的“化學反應”。 如2000年合并前,吉林大學計算機學院有100多名教師,學生最多有1000人,合并后教師達到300多人,學生增加到4000人,規模分別擴大了3~4倍,其他院系情況類似。而行政人員和后勤人員數目都相應地成比例增長,再加上每年教職工工資水平的提高,吉林大學投入成本已經是合并前近10倍。 “當時很多高校合并就是利益驅動,認為合并后會拿到國家或者地方更多的資金投入,但結果未必這樣。”在專家們看來,合并后不停擴張的大學不停地向銀行貸款,但又無力償還,從而踏上了當年國企改制的后塵——形成巨額不良資產,最后由政府買單。 在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看來,經過20多年的對外開放,現代企業制度在中國已深入人心,但對于現代大學制度卻仍知之甚少。 “西方國家的高校資金一般由社會資助,所以學校形成了嚴格的學校管理責任制,教育經費的使用有嚴格的監管體系和違規責任追究制度,所以可以減少不合理的開支,而學校管理不善或者找不到教育經費資助,將面臨破產的危險。相比而言,高等教育經費使用審計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在國內尚屬缺失。”楊東平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家周孝正同樣認為如今高校負債和當年國企不良資產如出一轍,反正錢都是國家的,學校只要能貸到錢,就會全部花掉。“在這個過程中,腐敗問題在所難免,老百姓存在銀行的錢輕易地被銀行貸給學校,學校毫不客氣地花掉,作為學校的一校之長,調走或者退休后,就沒有人再追究。” 周孝正說。 據記者了解,面對高等教育制度與社會發展無法對接的現實,包括教育部在內,目前并沒有任何機構在專門研究高等教育理念、制度設計、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管理是否合理。高等教育的投入每年都產生了極大的浪費。 而高校的擴招還在繼續,“高校硬件設施的盲目擴張與招生規模限制的矛盾將很快顯現。”楊東平提醒,“高校債務危機將愈發突出”。 鏈接 部分省份試解高校債局 2005年,江蘇省屬高校的土地置換工作已經啟動。到2005年底,已有13所高校置換了1821.88畝土地,置換金額24.7億元。 江蘇省高校現有100多億元債務,江蘇省將通過“三三制”來化解——政府拿出三四十億元,另外通過資金運作再籌集三四十億元,余下部分由高校自己承擔。 浙江省高校償貸工作也在悄悄進行,省財政拿出40億元為高校貸款貼息。浙江大學以24.6億元高價賣掉了靠近西湖的湖濱校區地塊,買主是馬來西亞首富郭鶴年,用于開發酒店、商業、辦公等房產項目。 此外,河南、山東兩省的高校,也已經開始了土地置換和政府撥款雙管齊下的還貸行動。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