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拆遷馬蜂窩破之須有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9日 04:35 第一財經日報
楊紅旭 拆遷是個馬蜂窩。拆遷者都想手腳麻利地除掉它,被拆遷者哪個也不愿輕易撤退。每個拆遷工程,都成為拆與被拆雙方博弈的舞臺。 近日,新修改的《浙江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決定草案進入二次審議,其中有兩條新規定頗引人關注。一條是房價評估按交易價從高原則,另一條是拆遷前應當依法舉行聽證。筆者認為,這兩點非常具有積極意義,前者尊重了當事人的經濟利益,后者尊重了當事人的精神權益。 補償價格標準的界定,一直是城市動拆遷矛盾的核心。地產商的立命之本是賺錢,多給拆遷戶一元,自己就少賺一塊;而拆遷戶的愛財之心人皆有之,能多撈一點是一點,誰也不嫌錢多了咬手。問題的關鍵是這個標準由誰來定。雖然2001年國務院頒布《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最終的補償標準還得由地方政府定。過去幾年,在房地產高速發展期,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加快城市建設和推動房地產業發展,心理天平常常會偏向于降低動拆遷成本。所以,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快于政府上調拆遷補償價格的幅度,動遷戶心存不滿也情有可原。 按市場價格、公平地進行拆遷補償是大勢所趨,因此杭州的這一新規值得肯定。從上海經驗來看,亦是如此。2001年實施的《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已開始實行根據不同土地級別,實行最低補償價格標準,隨著房價的上漲不斷上調。而且,還有一定的補貼系數。目前大致而言,如果市場評估單價低于最低補償單價標準的,按最低補償單價的1.2倍進行補償;如果市場評估單價高于最低補償單價標準的,則按市場價的1倍以上、1.2倍以下進行補償。總之一句話,拆遷戶獲得的補償單價一般都高于周邊市場價。過去兩年,與世博會相關大量動拆遷,證明了“上海模式”行之有效。 強制拆遷前舉行聽證會,更是一種接軌國際的做法。在發達國家,城市拆遷的難度比我國更大,一則是多數屬土地私有,二則法律體系完善,更加尊重人權。舉例而言,不要說是進行整片的房屋拆遷,就是在社區里拆除或新建一棟房子,也需舉行相關的聽證會,由社區居民代表定奪其行為是否損害了公眾的利益。因此,杭州市的這一做法非常值得推廣。 今年“兩會”期間,前后經歷七次審議的《物權法》終于通過。可以說,這是保護私人財產權在中國取得的重大進步。《物權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毫無疑問,這種規定將成為在拆遷中利益受到損害的拆遷戶的“護身符”。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拆遷戶住房面積太小,所得補償不足以另外購房可租房,則政府必須為之提供合適的居所。 拆遷難,不只是現存于我國目前階段,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間,永遠存在一個不斷平衡的問題。既不能以“公共利益”為名踐踏私權,也不能因放縱私權圖利而使地鐵等公共項目無法施工。前有上海世博動遷的成功經驗,現有浙江的有益探索,更多的地方政府都應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本文作者為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高級評論員)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