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李嘉誠帝國的五次私有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 02:12 財經時報
事實上,TOM下市已經是李嘉誠財團第五次對旗下公司進行私有化了。先前四次次倒敘如下: 第四次:和記環球 2005年5月4日,和黃旗下的和記電訊國際(2332.HK)宣布對和記環球電訊(0757.HK)實行私有化,當時聯合公告稱,和記電訊將以每股0.65港元收購和記環球(較前一收市價0.475港元溢價36.84%)其他股東全部股份,或以2股和記電訊(收市價7.4港元)換購21股和記環球股份進行交易。 和記環球是2004年1月29日借殼中聯系統上市的。和黃對中聯實際控股達85.8%,之后,和黃將中聯改名和記環球。市場當時的心理是,以為和黃借殼后會不斷將電訊資產注入到和記環球,不過沒想到除了香港固話被注入外,后面就沒了動靜,因為最后有觀點認為,和記環球借殼上市是為了“撈一筆”,給和黃的3G業務輸血。 2004年10月,和黃將旗下非3G業務打包為和記電訊國際上市,籌資270億港元。和記環球則成為和記電訊子公司。 2005年7月12日,私有化和記環球電訊的計劃獲最高法院批準。和記環球的進退成為李嘉誠長和系的第四次私有化操作。有分析者認為,當時的私有化運作使得投資者對中聯系統的投資縮水27.7%。這也成為業內提及的“高賣低買”的一個案例。 第三次:嘉宏國際 嘉宏國際是李超人私有化運作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嘉宏國際是1987年從李嘉誠的另一家公司——香港電燈集團分拆出的上市公司,主要業務包括石油投資和地產等,是李嘉誠長實集團的骨干公司之一,到 1990年6月底,嘉宏市值達90.75億港元,資產值44.57億港元。但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嘉宏的盈利增長開始緩慢,投資回報率不理想。 1991年2月4日,和黃集團宣布以每股4.1元價格將嘉宏收歸私有。但證券界當時估計嘉宏資產值在每股5到6元的水平,認為收購價比較低廉,中小股東可能不會同意收購,其后事情發展果然如此。 一年后,和黃再次出手。1992年7 月 10 日,嘉宏股東會議通過了私有化建議,贊成的人數比例達96.7%。最后和黃以5.5元收購小股東36.6%股權,共動用資金50.84億港元。當日,嘉宏收市價5.4元,升 0.05元,和黃17.40元,升0.2元。 分析者后來認為,嘉宏國際資產凈值高出收購價不少是和黃私有化的關鍵所在,事實上還是一種逢低吸納的方法,簡化機構等原因只是一個借口而已。 第二次:青洲英坭 青洲英坭私有化是重新包裝上市的一個典型例子。 資料顯示,青洲英坭創立于1887年,原是老牌英資公司,主要業務是生產及銷售水泥等建筑材料,20世紀80年代初青洲英坭還擁有80萬平方英尺的臨海土地,這兩點對當時進軍房地產的李嘉誠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隨后他迅速出手,成功地購入該公司達36%的股份,入主董事局并成為主席。接著長江實業與青洲英坭達成協議,開始合作發展青洲英坭所擁有的諸多土地。 業內知情者介紹,青洲英坭在同李嘉誠旗下其他企業聯合發展房地產后,土地儲備幾乎耗盡,而且還由于經營不當將經營房地產所得的資金投入到當時幾近夕陽產業的船運行業,導致公司業績下降。 1988年10月,長江實業宣布將青洲英坭私有化,每股作價達20港元,較市價溢價13%,亦獲順利通過。緊接著不久,李嘉誠又將其業務整頓后再注入其他業務重新上市,這就是后來的長江基建。 第一次:國際城市 國際城市是李嘉誠私有化的第一次嘗試。 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草簽后,香港投資氣候轉晴,股市開始上揚。當年10月,李嘉誠宣布將國際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每股出價1.1元,較市價高出一成,亦較該公司上市時發售價高出0.1元。 市場人士當年分析指出,國際城市發展的城市花園項目已經完成,倘要再發展其他項目,則需購入土地,李嘉誠為避免國際城市與旗艦企業長江實業重疊,于是將其私有化。 由上面的幾次事件不難看出,在私有化的操作上李嘉誠的長和系不乏運作經驗,有的操作很順利如國際城市、青洲英坭,有的也費了不少周折如嘉宏國際,但歸根結底最后都達到了私有化的目的,當然也許私有化本身不是目的,業務重組,二次包裝上市或是其他更高層的戰略可能才是最終的目標,此次TOM在線私有化的最終目標會是哪個,也許用不了多久,這個謎底就會揭開。 (羅小衛 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