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經濟特區擬爭取成為第三個“綜合改革試驗區”;在第四個國家衛星發射基地建成后,海南還有望建設開放型國際航天島
“中央對海南是關心的……有些事不能再拖了,能辦一件我們就盡快辦一件,能多辦幾件就多辦幾件。”3月9日上午,在“兩會”海南省代表團審議會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語重心長地說。
聞者動容。這一天,距離國務院正式批準海南洋浦由外商成片開發整整15年。而到下個月的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設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也要滿9年了。
針對海南現狀,溫家寶說,作為開放性島嶼,作為對外開放的前沿,海南不應該是落后地區,而應該是富裕的,再過幾年應該能走到全國前列。在羅保銘代表談到請求國務院支持建立海南旅游綜合試驗區、在洋浦建立保稅港區等問題時,溫家寶非常重視,表示將作專題研究(見3月10日《海南日報》)。
而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據媒體報道,一些重大工程項目已然令當地興奮。第四個國家衛星發射基地定址海南,瓊州海峽跨海大橋項目獲權威專家廣泛認定,技術和資金已“基本沒問題”,招商引資日見興盛……種種跡象顯示,海南,這個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后,正逐漸醒來。
15年“區中區”
說起海南的經濟,不能不看洋浦經濟開發區(下稱“洋浦區”)。位于海南省西部干旱地帶的洋浦開發區,在經歷海南石化工業的10年布局之爭后,已成為全省重化工業的重要基地。
如今的洋浦區,離最初構想的繁榮藍圖還有較大差距,但比起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蕭條而言,可謂已生機勃勃。海南省工業經濟與信息產業局工業處符處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過去這里更為平凡與落寞,洋浦區已經沉睡了太久。直到2002年開始,幾個重大項目陸續落戶,才真正激醒了這個“特區中的特區”。
1996年3月,當金元龍來到洋浦區進行投資考察時,這里仍然是一片茫茫荒地,沒有人煙,偶爾看到幾只牛羊。2002年,作為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下稱“金海漿紙”)總經理助理的金元龍,和他的第一批同事幾十人正式進駐洋浦區,這里終于迎來新世紀的第一批“拓荒者”。
海南金海漿紙是世界最大造紙公司之一,印尼金光集團APP子公司。項目一期工程年產100萬噸化學漂白木漿,于2005年正式投產。二期工程年產160萬噸造紙項目也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今年3月底開工建設。
金海漿紙一期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單一制漿生產線。這一巨大項目的投建,激發了整個洋浦區工業的活力。
2004年4月,海南實華(即后來的海南煉化)800萬噸煉油廠在洋浦區奠基。去年9月,項目正式投產,三個月便完成產值83億元,今后年產值預計約達320億元,每年能為海南創造10億元的稅收。
符處長告訴記者,海南工業經濟在上世紀80年代主要靠椰樹集團,90年代靠新大洲摩托,2000~2005年靠海汽,當時一個企業的產值往往占到全省工業產值的1/3。2005年以前的海南工業中,海口企業占了50%以上。隨著洋浦區化工、造紙企業的投產,海南工業產值迅速提升,2006年工業產值突破200億,達到213億,今年預計能達1200億~1300億元。
據海南省政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向本報透露,由于洋浦區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海南省正在向國家申請設立面向東南亞的“中心保稅港區”。如獲批準,這將是繼上海、天津、大連之后的第四個中心保稅港區。
符處長說,如果能夠設立“中心保稅港區”,洋浦區的油品交易、貿易、期貨等也將隨之發展起來。而金元龍也表示,這正是他們最期待看見的。
房市歸來
豬年春節早已過去,海口的商場、企業和居民家門口,卻仍然可見象征招財進寶的金錢橘。張永嬌家也是如此。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海南開發的熱潮,張永嬌跟著很多湖南人一起來到海南,在海口附近安定縣一家新開的休閑度假中心打工。剛開始幾個月還生意紅火,但沒過多久就陷入冷清,一年多后便倒閉了。
張永嬌當然不知道外界關于海南“泡沫”的議論。她只是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正從海南撤出,“每條街上都能看到未蓋完的樓,到處都是半拉子工程。”
從2005年開始,阿嬌忽然發現,這些半拉子樓房開始被重新裝修或續建了,房價也在明顯上升,“很多東北、上海人都到海南來買房了。”她自己也在2005年時在一個居民區開起了煙酒店。
樓市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希望。據當地居民介紹,在海口,像陽光經典、紫荊花園等較好的樓盤,尤其是靠海的樓盤,價格已經從2004年的不到3000元/平方米,上漲到了近6000元/平方米。海南全省的新房均價,也從2003年最低谷時的不到1000多元/平方米,漲到了現在的3000多元/平方米。
當地一位房地產開發商告訴記者,目前的海南,房價在全國來看仍然偏低。由于需求和購買力強勁,當地的房地產市場還是很健康的。隨著外地人對海南生態資源的關注,當地房地產應還有升值空間。
上述海南省政府官員總結當年房市泡沫的教訓時說,1988年海南建省,中央賦予了海南超乎人們想象的超前政策,給海南的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但政府準備不足,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都對此準備不足,無規劃、無引導,做了很多違背經濟規律的事情。“有那么多優惠政策,如果能提前規劃好,把項目策劃好,海南將會沿著正確方向迅速發展。”
“綠島”模式?
盡管歷史教訓令人痛心,但上述省政府官員更愿意認為,海南正在踏上一個新起點,“錯失機遇不一定是壞事,搭車錯過了一輛慢速車,今天卻可能搭上快速車。”
他所說的“快速車”,就是在一個生態沒有遭受破壞、資源保護完好的前提下,尋找經濟制高點,快速發展。他說,機遇來自整個科學發展觀下的大環境。胡錦濤總書記曾專門為海南的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構建有海南特色的體制機制,突出經濟特區的“特”字。而在參加上述“兩會”海南省代表團審議時,溫家寶總理也專門提出了四個要求:建“綠色之島”“開放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在該官員看來,海南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擁有在世界范圍內都屬稀缺的濱海度假旅游資源。蘇南模式、廣東模式可以快速發展經濟,但卻不一定適合海南,因為如果那樣,“也許海南的經濟總量上去了,但青山綠水可能早已不復存在。”
因此,該官員表示,海南決不承接其他發達地區落后產業的轉移,“要把環境當作命根子”。
據其介紹,現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已經有了很清晰的產業政策,尋找到了好的突破口,將用10年時間,使海南從經濟落后省變成富裕省,經濟發展要走在全國前列。而作為海南特區建設中的一個重大突破口,就是要爭取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之后的第三個“綜合改革試驗區”,核心就是建成“旅游特區”。
在交通方面,目前海南的大交通網絡工程建設已經全面鋪開,水運、航空、大橋、公路、鐵路、管道,多管齊下。據當地媒體報道,目前,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工程項目的基本方案,已經得到國內外業內權威專家的廣泛認定,技術和資金也基本沒問題,已經進入最后待批階段。
此外,一些大項目的啟動,也為海南特區建設增添了重要推力。比如,第四個國家衛星發射基地已經定址海南。據上述省政府官員介紹,該基地之所以選址海南,既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也與海南特區戰略息息相關。而在基地建成后,還有望在海南建設開放型國際航天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