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假酒泛濫調查:上海流失16億稅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09:02 每日經濟新聞
假酒之亂,觸目驚心。 目前在上海市場流通的葡萄酒和洋酒中,“李鬼”竟然超過了50%,而我國知名品牌的白酒和黃酒的“假貨”,在上海市場也接近40%———這是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正在進行的一項酒類產業專項研究課題得出的結論。 這些酒類市場上的“李鬼”大都能喝,質量符合檢測標準,但是產品不正宗,以次充優,以假亂真。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亮認為,酒類流通渠道的失控是造成假酒泛濫的重要原因。 假酒泛濫 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正在進行的這項研究課題,是受上海市經濟委員會的委托,從2006年10月份開始進行的,目前已經進入課題研究的收官階段。 “經過我們的研究發現,上海的酒類市場監管水平在全國是靠前的,上海市場的問題酒主要出在以次充優、以低檔冒充高檔方面。”汪亮介紹,他們的課題研究通過實地走訪、抽樣調查、座談會、資料收集等多種形式進行。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酒類流通與消費市場之一,眼下在上海與酒類產品生產經營有關的企業總共發展到6.2萬家,其中從事生產的企業有100余家,酒類產品批發經營的企業有2123家;從事終端零售的大賣場和連鎖超市及連鎖便利店4000余家;各類食品店和私營個體煙雜店3萬家;賓館配套餐飲300余家;社會餐飲店2.5萬余家;酒吧400家。 從2000年到2006年的七年間,上海酒類商品的年均銷售總量也由42萬噸快速發展為132萬噸,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遞增。 然而,酒類產品的假冒偽劣案件也十分突出。據課題組暗訪得知,2006年上海市場通過非正常渠道流通的酒類產品,其銷售額和銷售量分別占到以正常渠道流通、并有據可查的正規酒類產品的78%和81%,流失稅收約16億元。 更為嚴重的是,大量低檔劣質酒的“地下”流通,不僅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嚴重的侵害,同時也給上海酒類消費市場留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汪亮總結,假酒流入市場主要分為正規渠道和非正規渠道,作假手法各異,令人防不勝防。 正規渠道是指批發商對代理的品牌酒類動手腳,課題組調查發現,往整箱真酒中加入假酒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批發商向超市或者酒店供貨的時候,批發商從12瓶一箱的真酒中拿出4瓶真酒,放入假酒充數,而這些假酒在口感、成分含量上與真酒相差不大,但由于是小作坊生產,成本很低,價格只有真酒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這樣下來,批發商買進100箱真酒,50箱假冒酒,就可以獲得150箱真酒的售出價格。 正規批發商的假酒來源,一是真酒工廠附近的小作坊生產的,二是將散裝酒灌入真酒舊瓶中。這種以假亂真的手法,可以使批發商的利潤大幅上升,而監管起來卻難度很大,抽查的時候剛好抽到假酒的概率只有三分之一,在成分檢驗上還很難查出毛病。 非正規渠道則,是小作坊生產的假冒偽劣酒通過批發市場銷售給一些小型批發商,進入夫妻老婆店、煙雜店、小餐館等網點眾多的終端市場,這些產品以中低檔酒為主。也是劣質產品引發食品安全的高發區。 此外,酒吧等休閑娛樂場所則是葡萄酒、洋酒等假酒的天堂,由于這些地方很多都以杯為單位出售,很難判斷瓶子中的酒是真是假,因為可以將散裝酒不斷倒入開過的酒瓶,然后從酒瓶中不斷倒出來出售。國內洋酒的渠道之亂,一方面是假洋酒,另一方面是大量走私。 亂局之源 由于作為特殊消費品的酒類產品,被誤作為普通消費品放開后,各地的酒類生產快速發展,其中還有許多跨領域打著各種旗號的"酒廠"也紛紛擠入這一市場。眼下,全國酒類生產企業已達到4萬余家,其中白酒的生產企業就達到2萬余家,各類批發經營企業達到10萬余家,“地下”小作坊和無證批發經營戶更是不計其數。 調查中初步統計,這些非法無證經營戶約在9萬戶左右,已占到了正規合法生產經營企業的64.3%。大量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酒類產品在市場中流通。迄今為止,一大批正規生產廠家也在高利潤的誘惑下從事著制假售假的不法商業行為被媒體曝光。 “說市場上沒有假酒,那是不客觀不現實不符合唯物主義的。”上海市酒類流通行業協會一位人士表示,商人都有趨利性,假酒能讓他們獲得高額利潤,他們也愿意承擔出售假酒的風險。 這位人士說,作為行業協會,他們的目標是要規范市場,凈化市場,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上海的酒類市場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但是離沒有問題還相差太遠。即使有問題,大家也不愿意公開出來,因為公開問題對生產商、批發商和零售商都沒有好處,做生意的人都喜歡以經濟手段來解決問題。 他特別提到了去年在上海某一跨國大賣場發生的一起假酒大案:該大賣場所進的530箱茅臺都是假貨,查出真相的時候,酒已經賣了一半。大賣場決定召回,但是最后召回的酒只占銷售出去的一半。每箱12瓶,即已經賣出去了3000多瓶。上千名消費者喝了糊涂酒并沒有舉報投訴。 這對賣場方面無疑是一個大丑聞,千方百計控制消息外泄,最后被罰款200萬。酒廠方面由于擔心假酒事件影響真酒銷售,只好忍氣吞聲。 汪亮對上海市的酒類監管體系研究后發現,上海市酒類專賣局的一線執法人員僅為6人,各個區的執法人員僅為3-4人,還有部分區是和本區的糖煙酒公司合署辦公,一邊當“裁判員”一邊當“運動員”。 執法力度難以收緊,而做假手段卻日漸高明,監管越來越難。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