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做強做大 裝備中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2日 15:24 《企業文明》
——中機聯二屆四次會員大會 暨2007機械制造業發展論壇 引領行業振興 - 本刊記者 李祖榮 廣東東莞,麗日晴天。 1月29日,東莞市長安鎮,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中國模具五金名鎮,盛情迎來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二屆四次會員大會暨2007機械制造業發展論壇的200多位代表。為期兩天的會議,通過領導講話、專家報告、經驗介紹、論壇互動與現場考察,凸顯并深化了做強做大機械工業的主題,進一步明晰了促進機械行業和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思路與措施。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于珍會長及賈成炳、薛德林、蔡惟慈、陳仁琪、王文斌、朱森第、高元恩、宋天虎、李興亞、劉成強、穆傳江、隋永濱、于清笈等聯合會領導與會。國務院國資委、廣東省、東莞市和長安鎮的領導,機械工業各行業協會、學會、地方協會、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控股集團公司和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各省及重點城市機械行業辦公室和部分省市的經貿委、發改委領導出席了會議。大會增補于清笈、楊學桐、周凱和趙馳為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 發展快速平穩 仍然不大不強 】 2006年,我國機械工業全行業平穩高速發展,機械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大關,達到54 718億元,同比增長30.06%;工業增加值14 370.83億元,同比增長32.12%。全行業連續四年以超過20%以上的速度平穩發展。主營業務收入52 984.69億元,同比增長29.57%;產品銷售率97.63%,產銷銜接良好。在統計的95種主要產品中,84種產量超過上年,占88.42%,其中以二位數增長的65種,占68.42%。發電設備產量1.1億千瓦,比2005年創造的9 200萬千瓦的歷史最高紀錄又增加了1800萬千瓦。汽車產量728萬輛,比上年增長27.6%;已超過德國,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轎車產量387萬輛,增長39.7%;2006年新增汽車產量157萬輛,其中轎車110萬輛,年度增幅之高,為世界各國所罕見。金屬切削機床,按銷售額計僅次于日本、德國,居世界第三位。在其他重要機械產品中,產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的還有大中型拖拉機、鏟土運輸機械、數碼相機、復印機械、塑料加工機械、起重設備、工業鍋爐、變壓器、電動工具、金屬集裝箱、摩托車等。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于珍會長在大會工作報告中指出 ,從行業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可以看出,去年全國機械工業的發展呈現出五個突出特點,體現了兩個重要變化。 五個突出特點是:第一,增長速度大幅反彈,重新回到高速區域;第二,總體運行質量較好,效益增長快于產銷;第三,產品結構繼續優化,技術進步取得進展;第四,重點行業快速增長,行業結構發生可喜變化;第五,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兩個重要變化是:一是國有企業利潤增長率首次超過民營和三資企業;二是機械產品進出口首次實現順差。這充分說明,機械工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已經從量的積累開始轉向質的變化。 中國機械制造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過了50多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體系,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但是,我國的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總體素質不高。特別是重大技術裝備的開發制造能力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設計的產品少,不能滿足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對此,于珍會長坦率地說,我國機械工業“達到的規模和水平放到世界舞臺上,既不大,更不強。” 【 形勢喜憂同存 轉型勢在必行 】 于珍認為,縱觀國際形勢,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既面臨著良好機遇,也面對著嚴峻挑戰,總體上仍然是機遇大于挑戰。關鍵是我們要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現在的國內形勢十分有利于機械工業的發展:一是黨和國家連續出臺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相關政策,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政策效應日益顯現,社會各界對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共識正在形成,為機械工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氛圍。二是我國正在加速工業化進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對機械裝備需求的總量和水平,都將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旺盛時期,這必然會帶動機械產品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三是伴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特別是日益加快的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進程,我國投資、消費、外貿的需求良好,將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發展不斷開拓新的工作領域和服務空間。四是東部加快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把機械工業作為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這將成為機械工業做強做大的強大推動力。五是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促進國有企業加快轉變經營機制,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壯大,三資企業數量不斷增多,使得行業發展的活力不斷增強。 制約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不利因素:一是主要原材料供應的瓶頸約束日趨強烈,能源、運輸價格不斷上漲,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正常運行。二是盡管近年來我國機械工業的排頭兵企業進步不小,但達到的規模和水平放到世界舞臺上,既不大,更不強,加上現在外資并購我國優勢企業的來勢很猛,如果應對失當,將使行業振興的主體受到巨大沖擊。三是機械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不快。四是自主創新能力不能適應結構升級的需要,亟需轉變技術支撐點,將立足點轉移到依靠自主創新的基點上來。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在《2006年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及2007年展望》的報告中指出,必須客觀冷靜地看待行業近幾年來的好形勢。高端產品供不應求,低端產品供過于求的現狀仍未根本改變,大而不強仍是產業結構的主要矛盾,優化產業結構的任務仍很緊迫艱巨。過快增長導致的放松轉變增長模式、誘發產能過度擴張的負面影響值得警惕。他認為,矛盾正在積累,持續增長面臨威脅,并對此表示出憂慮。他從七個方面加以分析:傳統產品需求的高速增長勢頭回落;固定資產投資超常增長;上游行業供應能力的瓶頸越來越多;“學習者”向“競爭者”身份轉變的挑戰;裝備更新與創新滯后的巨大反差;國際貿易摩擦快速增多;對外開放深化下的新考驗。 他說,上述幾個方面正在積累中的的矛盾表明,行業的持續增長正面臨威脅,我們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求變圖強,抓緊轉型。他建議從如下方面展開;由專注于較高的發展速度轉向更加重視追求行業素質量的提高;由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生產能力轉向同時關心用戶的節能減排,并為此調整產品結構;由主要依靠實物產量的增長支撐轉向更多地依托現代服務業的增長支撐;由專注于裝備主機的國產化轉向更為關注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由一般的擴大出口轉向更加致力于出口結構的升級;由偏重外延的投入轉向更為重視內涵。在關注提高關鍵工藝水平的同時,更為重視自主研發能力的建設;由國際同行中的“學習者”轉變為具有實力的“競爭者”,并爭取早日成為“引領者”。 會議認為,從總體上看,盡管當前我國機械工業振興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但總的趨勢是向上的。預計2007年機械工業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但增速將明顯減慢,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進出口總額預計增長20%左右;利潤總額將增長20%左右。 【 立足又好又快 盡快做強做大 】 機械制造業屬于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提供裝備的產業的總稱。按照標準的分類,它包括金屬制品業、普通機械制造業、專用機械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辦公用機械制造業七大類中扣除了有關消費類產業制造業小類后的186個小類,即我們慣常所說的"生產生產資料的行業"。 有關專家指出,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它的各項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的比重高達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是高技術的載體及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通道,20世紀興起的信息技術、核技術、空間技術等,無一不是通過裝備制造業創造出來的;是產業升級的手段,生產工作母機、提供重大裝備;是外貿出口的主力,占全國外貿出口36%以上;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在高技術和數字化戰爭時代,武器裝備水平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同時,裝備制造業還是國家的戰略產業,它是實現工業化的必備條件,是衡量一個國家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決定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地位的關鍵因素。 目前我國制造業水平尤其是裝備制造業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亟待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去年六月,根據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現狀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這是一個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綱領性文件。 根據形勢發展和中央要求,于珍提出了2007年全行業工作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產業整體效率和效益為中心,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努力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努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努力促進行業和企業做強做大,實現機械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為黨的十七大召開創造良好環境。 于珍還提出了當前做強做大機械工業的總體思路:“圍繞一條主線,抓住兩頭,提升整體”。一條主線是“做強做大機械工業,提升產業的整體效率和效益”。抓住兩頭,一頭是大力推進大企業集團發展戰略,加快“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發展,形成科學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做強行業振興的主體;另一頭是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延長產業鏈,拓展增值空間,提升機械工業的整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于珍據此提出2007年機械工業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主要任務是:促進大企業集團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加快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拓展增值空間;以“一抓三促”(抓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質量和效益提高)為突破口,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堅持把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作為行業振興的切入點,提高機械工業裝備國民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快機械工業“走出去”步伐;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建設世界機械制造強國。 重點工作是:(一)加快做強做大機械企業,發展行業振興的主體;(二)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三)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增強機械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五)繼續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作;(六)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做好展覽工作;(七)加強培訓工作,為行業振興提供人才保證;(八)扎實推進機械工業支持“三農”工作;(九)切實做好行業基礎工作和重點工作;(十)堅持深化改革,加強自身建設。 蔡惟慈在報告中集中闡述了“做強做大”:(一).將“又好又快”的要求落實到做強做大上;(二).做強做大首先要堅持自主發展;(三).做強做大核心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四).做強做大要以“一抓三促” 為突破口(即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促進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促進效益和質量的提高);(五).做強做大要致力于企業素質提高;(六).做強做大要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30日下午,在2007機械制造業發展論壇上,沈陽機床集團、東方電氣集團、福田雷沃重工、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長江集團在會上介紹了做強做大經驗。論壇主持人朱森第副會長將其概括為四句話:有效整合國內外資源;不斷積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服務好上加好,成本低了再低;不斷強化提升企業素質。 會議期間,代表還前往長安鎮品質電子廠、咸西新村和深圳中集集團參觀考察,其超常規發展的成就與思路,給了大家很大的啟發和信心。 【 堅持服務宗旨 引領行業振興 】 2006年,聯合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大歷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服務”宗旨,牢牢把握“服務與發展并重,以服務帶動自身發展,以自身發展提升服務水平”的工作方針,努力創建“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社團組織。使聯合會的服務能力、質量和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全面完成了二屆三次會員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積極推進振興裝備制造業戰略任務的貫徹實施;(二)加強聯合,形成合力,努力提高行業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三)拓展領域,創新方式,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和成效;(四)繼續加強內部改革和自身建設。帶來了“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服務內容不斷深化、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鏈條不斷延伸、服務方式不斷創新”的五大進步。 這次會上,國資委行業辦負責人陳國衛同志代表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會上講了話。黃淑和對聯合會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作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綜合性行業社團組織,始終堅持以振興機械工業為己任,以服務政府、行業和企業為宗旨,積極探索行業協會建設與發展的新途徑和新方式,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改革意識不斷增強,改革力度不斷加大,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有了很大轉變,市場觀念和服務意識進一步樹立;規章制度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日趨規范,工作協調機制和工作合力逐步形成;業務領域和服務范圍不斷拓寬,重點工作穩步推進,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堅強作用,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得到了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對聯合會今后的的工作,黃淑和說:“當前,我國機械工業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黨和國家對機械工業的發展高度重視,提出了明確要求,寄予了很大希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進一步推進協會的改革和建設,不斷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服務能力和工作水平,真正承擔起為行業發展服務的重任,努力探索中國特色的行業協會發展新路子。” 于珍在報告中提出了今年的工作重點:(一)繼續深化改革;(二)加強干部隊伍和職工隊伍技術;(三)加強各項規章制度建設;(四)整合資源,增強合力;(五)積極開展社團文化建設;(六)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