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香港:監管與自由的和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1日 02:57 第一財經日報
李亞 香港財經與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指出,香港的證券市場交易活躍,資金進出沒有任何的限制,監管透明,法制健全,有大量合乎國際要求的專業人士,與中國內地關系緊密,而人民幣仍未自由兌換,龐大的投資不能直接進入內地,通過香港市場來投資,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 作為香港特區的財政掌管人,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最近的心情顯然非常不錯。2月13日,唐英年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策略”研討會上發言時笑容滿面,他公布的2006年香港金融數據當中,有多項創下了歷史紀錄,所有的跡象表明,這座不到700萬人口的城市正日益成為全球最活躍的金融中心。 最活躍的金融中心 “截至去年底,我們的股票市場市值超過13萬億港元,位居全球第六,亞洲第二。”唐英年交出的這份答卷令香港人信心十足。而1997年金融風暴前夕,港股的總市值最高為43354億港元,僅為2006年的三分之一。恒生指數及國企指數在2006年也分別突破20000點及10000點大關,創下歷史紀錄。 1998年8月14日,在國際炒家的惡意炒作下,恒生指數被推低至災難性的6500點低位,當年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在電臺節目中解釋香港特區政府入市的原因時曾說:“炒家所拿走的,不單是金錢,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穩定和600萬人的信心。”后來在一次記者見面會上,曾蔭權坦言,在決定入市前夕,壓力大到半夜驚醒,獨自偷偷落淚。 當時的曾蔭權或許沒有想到,香港能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恢復元氣,2006年香港的首次公開集資額(IPO)超過3000億港元,超越了紐約,位列全球第二,亞洲第一。而在全球最大的100家銀行中,約有70家在香港設有分支機構。此外,海外投資者也對香港金融市場充滿信心。在2005年,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超過4萬億港元的資產總值,當中來自外地投資者的資金占63%。 自由香港 隨著香港的金融體系進入良性循環,現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考慮的不再是如何擊退國際投機商,而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外資金投資香港,讓更多的境外企業來香港上市,讓香港逐步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除了與內地經濟蓬勃發展息息相關外,香港的再度崛起與其具備有利的金融業發展環境也密不可分。在傳統基金會于1月中旬發表的200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香港連續13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根據該報告,香港在幾乎所有范疇中都獲得極佳評分。在十項個別范疇中的四項,包括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及產權保障上,香港的評分更居世界第一位。 傳統基金會認為,特區政府在全球名列前茅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中,對金融服務業的干預程度較低,而且監管制度極具透明度;在司法方面,香港的司法制度獨立于政治,而且以廉潔見稱,保障產權的能力無可置疑。 “我們會繼續完善香港的監管制度、金融基建和加強人才的培訓,以確保香港的優勢得以持續不斷提升。”香港財經與庫務局局長馬時亨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并行的金融中心 2006年,中國政府公布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表明,支持香港發展包括金融在內的服務業,以及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金融家們清醒地認識到,上海的崛起使得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香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2006年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香港如果不保持自己的優勢,將有可能被“邊緣化”。 在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的主持下,香港金融界特別成立了金融服務專題小組,討論香港如何回應“十一五”為香港金融業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并提出策略性的建議。經過4個多月的深入討論,金融服務專題小組于1月中旬向行政長官提交了一份詳盡的報告。 專題小組認為,從制度層面來看,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在“一國兩制”下,一個國家中同時存在內地和香港兩個不同的金融體系。這兩個金融體系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相互之間存在廣闊的合作空間,對推動國家金融改革和整體發展提供了獨特的優勢。 專題小組建議內地與香港兩個金融體系之間通過建立“互補”、“互助”和“互動”的“三互”關系,來實現雙贏。“互補”就是兩個金融體系發揮各自的專長,揚長補短。“互助”就是在金融監管、風險管理、金融基礎設施等方面,通過人才培訓、技術轉移等方式加強合作。“互動”則是指在不同層面,兩個金融體系的合作可為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 在研究報告中,該專題小組指出,香港和內地的金融中心是可以并行發展的——因為國家的經濟體系規模大,所以需要多個金融中心。國家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以來,實踐證明香港和內地金融體系的合作能達致互利共贏。自從1993年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以來,已有超過360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集資總額超過14000億港元,使得香港成為內地企業最重要的境外上市地點。 專題小組還認為,事實證明,兩地金融體系完全可以實現合作與并行發展的。其中,2006年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上市便是體現香港和內地“三互”合作關系的最佳例子。對于工商銀行等內地企業而言,它們可以通過來港上市集資,籌集充足的資金,促進企業業務發展。而在港上市對國際投資者來說,也是內地企業的一項“質量保證”,確保其管治水平能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的標準看齊。 同時,內地企業也能通過市場力量,更有效地深化改革和完善企業管治。對于香港而言,工商銀行在香港上市,共籌集了約160億美元的資金,充分彰顯香港股票市場強大的集資能力,同時也為本地股票市場注入了新的動力。按工商銀行在A股和H股市場共220億美元的總集資額計算,它更是至今全球最大型的首次上市集資項目。 人民幣債券 與人民幣離岸中心 經過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的磋商后,國務院于1月中旬正式批準了進一步擴大香港的人民幣業務,即內地金融機構經批準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幣金融債券的業務。這是第一次在內地以外的地方發行人民幣債券,被認為是人民幣走向自由兌換前的一項重大突破。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的計劃,在建立香港人民幣實時支付系統、落實內地的管理安排以及修改相關清算文件等工作完成后,人民幣債券發行便可正式運作。預期在今年上半年可以實現第一家內地金融機構來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有關的具體安排,包括發售、買賣、結算和托管以及利率的確定等,均會按照香港市場慣例辦理。 “我對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未來發展非常樂觀。展望將來,我們會與中央政府繼續研究進一步推動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下一步會是商品貿易用人民幣清算的安排。我們會好好利用香港的高效率、完善的金融基建和高質素的專業人才,為人民幣逐步走向全面可兌換提供一個穩妥的試驗場地。”唐英年表示,他希望香港最終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 金融體系多元化 作為特區政府的發展戰略,除了繼續鼓勵優質的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以鞏固香港作為內地首選的國際集資中心的地位外,還會致力于吸引更多不同地區的公司來港上市,以期進一步壯大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 事實上,實干的香港金融家們從2006年初便已經著手推動實現金融體系多元化,“特區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工作,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金融體系必須實現多元化。”香港財經與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馬時亨新一年的工作日程已經排得滿滿的,而在1月底,他率領30人的香港商界代表團前往中東,推廣香港與當地在金融服務及基建方面的合作。在交流當中,香港業界發現中東資金對中國概念股份的投資是非常感興趣的。 “這次中東之行可以說是商機無限,有分析估計未來5年中東在亞洲的投資金額將達到25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會投資中國,希望香港能抓住機會做好內地與中東現代絲綢之路的橋梁。”馬時亨向本報記者表示。 馬時亨指出,香港的證券市場交易活躍,資金進出沒有任何的限制,監管透明,法制健全,有大量合乎國際要求的專業人士,與中國內地關系緊密,而人民幣仍未自由兌換,龐大的投資不能直接進入內地,通過香港市場來投資,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 據悉,推動中東資金來香港投資只是特區政府發展金融業計劃中的一部分,港交所日前也派高層管理人員前往越南、馬來西亞等地,向當地企業以及部分在當地投資設廠的中國企業作推介。另外,推動中亞地區包括哈薩克斯坦的大型石油企業來香港上市也正在進行。 結束語 隨著中國與全球經濟發展日益緊密,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1月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出,會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金融合作。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制定國家金融政策時,考慮怎樣利用與香港的金融合作,來推進國家的金融業和資本巿場對外開放。盡管有上海、新加坡在背后緊追不舍,在國家政策傾斜與自身實干精神下,香港2007年依然雄心勃勃。 相關 一、1月20日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未來幾年金融發展方面的6項重點工作: 1.繼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包括繼續深化已上市國有銀行的改革;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推進國家開發銀行全面商業化、商業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改革等。 2.加快農村金融改革發展,完善農村金融體系。加強對農村在信貸、保險等方面的金融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3.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這包括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格信息披露制度。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大力發展公司債券;以及進一步推進保險業改革發展。 4.全面發揮金融的服務和調控功能。這包括要合理調控貨幣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以及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5.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這包括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促進中外資金融企業公平競爭,以及要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金融合作。 6.提高金融監管能力,強化金融企業內部管理,保障金融穩定和安全。同時也強調要加強對跨境短期資本流動特別是投機資本的有效監控。 二、中央有關香港金融的立場 1.2006年3月發布的《“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到,“支持香港發展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務業,保持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中心的地位”。 2.今年1月剛結束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金融合作”。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