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家之言:文明審計的儒學詮釋(07-2-26)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16:53 審計署網站
自李金華審計長首次對文明審計的概念作出六點詮釋后,對詮釋的詮釋和解讀,便接踵而至。有一種觀點認為,李審計長的六點詮釋,描述了一個更高層次的帶有時代特征的審計模式,但絕對沒有想到理念創新,區區只有一百來字。與文明城市和文明單位的創建理論和考核比起來,是否簡單點了,要求低點了,系統性缺點了。言下之意,文明審計的理念,應該長篇大論、晦澀艱深才是。對此,筆者實在不敢茍同。與許多人一樣,筆者對審計署的重大動作,以及李審計長的言論,頗為關注。去年10月份,審計署制定發布了《審計機關文明禮儀公約》,對審計人員辦公、審計、生活的文明禮儀和行為準則,作出了系統明確的規定。文明審計理念的提出,應當說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不應該感到突兀。經常關注李審計長講話的人,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覺得他敢講真話。這個真話,當然是擊中要害的話,是符合實際和規律的話,是將審計融會貫通于國家和社會建設的話,是眾人心中有口中無的話。所以,我是一點也不敢輕慢“文明審計”的詮釋的。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懷揣恭敬,“輕點鼠標”,將古今中外的灰色的具有普適性的理論與多彩紛繁的審計世界,作一個無縫鏈接。于是,我的目光穿越歷史的滄桑,想起了兩千多年前仍在微笑著的先秦思想家孔子,看到了“文明審計”周身散發出的儒學光芒。如果要說這個世界上存在什么簡單樸素的真理,那么,孔子的《論語》當之無愧。兩千五百年前,源自孔子教學和生活片斷記錄的《論語》,樸素得就象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獲一樣;看上去沒有嚴密的邏輯性,有點“大道無言”、“大象無形”的味道,但卻贏得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美譽。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蓄含著太多的儒家思想基因,選擇、推祟儒派的“文明審計”,能使我們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質文明中,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保持永續發展的文化自信,不至于因為可供選擇的機遇過多而迷失、坎坷和倉惶,從而永遠趨向審計與被審計的和諧共榮。在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大廳里,供奉著兩尊塑像,一座是牛頓的,代表科學,一座是孔子的,代表傳統。再看央視的百家講壇,于丹說《論語》一炮走紅,人們再次領略到孔子之道恒久的魅力。治理一個單位,一個行業,一個系統,乃至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以及獲得心靈所需要的快樂生活,人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孔子,正是看中儒家傳統思想,散發出來的經久不衰的智慧光芒,彰顯出對古今的實際意義!傲涀⑽摇,是中國人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人們以經典所傳達的精神來詮釋自己的生命。初次接觸李金華審計長的文明審計六點詮釋,筆者為此一振:這不就是孔子思想在審計工作中的運用和反映嗎?正因為如此,區區一百來字的詮釋,便從形態和內涵上,與儒學有了一脈相承、形神俱似之處。所以,以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來學習領會李金華審計長提出的文明審計概念,我們便能感知這一詮釋與孔子思想的相互融合與提升?鬃拥奶斓厝酥馈⑿撵`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集中體現在七個字上,就是仁、義、禮、智、信。它教給人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拔拿鲗徲嫛钡牧鶄方面內涵看過來,我們隨處都能觸摸到孔子思想的溫度,也能感知到自身肌體的一些“病灶”隱痛?鬃踊卮饘W生樊遲時,說智即“知人”,了解別人就叫智慧。孔子十分重視日常生活中的禮節修養,做到尊禮、守禮、行禮。歷史上留下了許多佳話。當做官的人,穿喪服的人,還有盲人,路過他面前,不管這個人多么年輕,他也一定要站起來;如果這些人從他面前經過,他就小步快走,表示對這些人的尊敬。李金華審計長提出: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也是儒家“智”和“禮”的延續。但是,這方面我們做得怎么樣?李金華審計長曾講過,我們審計的對象絕大多數都是好人,但就有個別的審計人員,把審計對象當作對立面,甚至敵人,以監督者自居,以“有問題”、“有罪”認定開始工作。一位領導說,審計與被審計位置的不平等,導致了“架子大、脾氣大、口氣大”,“拍桌子,嚇耗子”現象。有個單位在審計案例研討會上,交流的都是被審計單位“黑手”、“黑心”、“黑幕”、“黑洞”的違法違規問題。一位領導不無遺憾地呼吁,下次,也要交流交流審計發現的好典型。這實際上指出了,審計還未從“挑錯人”思維定勢中擺脫出來。審計生活中不難看到,審計對象稍作解釋或辯解,便覺得是極大的冒犯和頂撞,于是,耐心缺失,脾氣暴躁,使得審計對象敢怒不敢言,私下里責有怨言,嚴加戒備。久而久之,便產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不怎么配合審計整改了,屢審屢犯便成了“老大難”?鬃拥男蜗,代表著中國哲學崇尚的一種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之美,在他的內心傳導出一種天地之氣般的飽和力量。所以,孔子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有一種謙抑的態度。他教育學生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儒家的一種態度。在今天看來,這種態度能夠通向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李金華審計長要求審計人員,不講大話,粗話,過頭話,傷害別人的感情。我理解,就是審計與被審計進行語言交流時,態度和謁,說話得體,進退有余,用語文明。這符合孔子倡導的真君子標準:“訥于言敏于行”,也即表面上少言寡語,但內心無比堅定、剛毅!傲佳砸痪淙,惡語相加六月寒”,“一句話說得人跳出來,一句話說得人笑起來”,也指的這個意思。而達到這樣的境界,保持內心莊嚴,態度平和,須涵養儒家最最精髓的“仁”字,即愛人。轉換成今天的話,就是堅持群眾路線,與群眾保持深厚的魚水感情,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排群眾之所憂。一位審計人員告訴筆者,曾經有一次,某個單位違逆審計人員,沒有提供方便。一個審計人員便大為光火,口吐狂言:明年立項審他一下。在這位審計人員的眼里,審計權力是他的私權,誰得罪了他,就可以動輒“公報私仇”,讓其臣服。可以想見,內心里沒有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思想情感,公職人員的嘴邊常常要掛著“不知道;不清楚;我不管,你找別人去;你有完沒完;我太忙,你慢慢等著吧;真麻煩;你問我,我問誰;你怎么搞的;回去看文件吧”等等,與服務型政府格格不入的話。做謙謙君子,曾經是孔子孜孜以求的。在他眼里,君子有三個標準,離不開“義”、“道義”的約束。與小人的懷土,懷惠比起來,君子懷德,懷刑。也就是君子牽掛的是自已的道德修養,心中始終有一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君子是在尊重和依靠道德法制,立身做人,來維系社會秩序。同時強調,“以約失之者,鮮矣!”意即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李金華審計長提出審計要依法按程序,遵守審計紀律,說的也是君子的一種境界。法律是調節人們行為和社會秩序的規范。在法制尚未健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執法的隨意性,往往風險較小,但在國家賠償法、行政訴訟法等制約性法律進入實施階段的情況下,人們的法制意識和權力意識逐步增強。超越職權亂作為,失職不作為,違反程序行政,往往引發“民告官”的訟爭。所以,依法審計,顯得特別重要,堪稱文明審計的基石和內核。同樣,在紀律軌道內爭取自由,常懷自律之心,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才能減少差錯,免入歧途,“畏法度而快活”。孔子強調一個人的內心修養,決不是放棄社會的責任,而是為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他描述過一個成熟的、能夠在社會職業崗位上有所擔承的人的質量標準,也即“士”的三個標準。其中,最低標準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話說信用誠實,行為堅定果決。李金華審計長將如實反映審計情況,作為文明審計的內涵提出來,是有現實和歷史針對性的。審計受納稅人的委托進行審計,理應將審計結果向納稅人報告,也即滿足群眾的知情權,同時,也是鏈接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的紐帶。在國外,審計是沒有處理處罰權的,其將審計結果提交到議會和媒體,就算完成任務了。試想,如果審計出來的情況,不如實反映,存在“暗箱”,“短斤少兩”,或者“看人對湯”,有權的就藏著掖著包袱,沒權的就全部抖出。這樣做,顯失公平,要想有多大公信力是比較難的,“為什么公告我,不公告別人”的質疑和糾纏聲,肯定不絕于耳。在審計組向審計單位業務會提交報告的環節,也有一個如實反映審計情況的問題。審計執法的“二維性”,決定了這個敏感部位,正是文明審計的軟肋?鬃釉幸粋著名的“君子和而不同”思想,后來被人們奉為處理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的準則。的確,理解尊重別人意見的合理性,又能堅持自已的意見,在保持整體和諧的同時,不千篇一律,不相互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古今中外的圣賢用他們對生活的體驗,總結出一些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的道理,是人們和諧相處的約制和“裁判”。李金華審計長提出審計要講道理,要實事求是地處理,正是“和而不同”、“道不遠人”的生動體現。這與我們先前推崇的寓監督與服務之中、審幫促相結合,以及現今的把說“不”與說“是”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發現違規違紀典型與發現好的典型結合起來等理念,有著千絲萬縷的淵源關系。也與上海亞審組織第十屆暨第三次研討會達成的共識:審計與被審計對象目標一致,位置平等,關系互動,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某市對審計查出的問題,進行責任處理和整改,把握了三條實事求是的原則:一是屬于嚴重違規違紀的問題,要在整改的同時,依規依紀對責任單位及有關責任人予以查處;二是屬于有行政過錯責任的問題,但由于情節輕微等原因,責任單位要進行整改并追究過錯人的責任;三是屬于體制機制不健全及歷史原因造成的問題,責任單位要進行整改并完善有關管理制度。這三條原則,有助于實現審計與被審計的和諧雙贏。相反,不分青紅皂白,不問性質后果,不看當時的主客觀環境,不問責任主體和大小,不作換位思考,不看被審計單位的承受能力,不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只簡單機械地套規定,一有違規就要撤職、查辦、罰款、收繳等,或者走向另一個極端,對被審計單位的嚴重違紀違規問題無原則地放行,就難以服眾,就不能很好地處理錯縱復雜的矛盾,更談不上體現較高的審計水平?鬃拥淖鋈藰藴,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用于“苛責”內心。孔子的弟子子貢,曾問其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你能告訴我一個字,使我終身受益嗎?孔子說“其恕也!”又追加了一句,叫做“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人一輩子做到這一點變夠了。李金華審計長要求審計人員“用審計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來理解別人”,說的也是這個意思。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若對別人的要求,自己做不到,就會理解別人,降低對別人的要求,同樣,給自己找出若干原宥或開脫的理由,就會體諒別人的難處,從而包容和悲憫別人的許多過錯。如此,就能踐行“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厚道一點的作風,從而與別人融洽相處,心靈和諧,消除人際關往障礙,實現審計與被審計的共生共榮。李金華審計長提出的文明審計理念,側重點在對外的審計執法行為,是文明審計機關創建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我們只有把文明審計與文明審計機關創建有機結合起來,文明審計才能夯實基礎,文明審計機關創建才更有實際意義。李金華審計長的文明審計詮釋,廖廖數語,淡定從容,我們無需拿著放大鏡,翻著《辭海》去讀,非常吃力地參悟。但是,因其浸潤了儒家思想的深厚底蘊,便有了一種簡約和厚重之美。我們可以以儒家思想為藍本,更經天緯地地、更有興味地領會、開掘文明審計的內涵。放眼當下和未來,千古人群在儒家思想里溫暖浸泡,歡欣而來,文明審計便有了與各種關系鏈齒匹配的適應性,有了凝聚天地之氣的生命張力。這樣的審計模式定會漸行漸遠,到達繁花似錦的彼岸。(江蘇鹽城李德志)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