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3號令推動中國產權市場和諧健康發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5日 14:33 國資委網站
——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總裁蔡敏勇專訪 3號令對我國產權市場和諧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上海國資》:請蔡總談談我國產權市場的發展歷程,它經歷了幾個階段? 蔡敏勇:我國產權市場的發展大致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1994年到2003年,主要是引導企業國有產權從場外流動走向場內流動,即從原先企業國有產權都在場外作自行轉讓或定向審批轉讓,過渡到進產權交易所內作流動登記。在這個階段中,也有一部分項目進行了公開掛牌交易。另外,上海率先于1999年開展了以技術資本化、資本人格化為特征的技術產權交易,以資本化手段,支持科技企業融資發展,產權市場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功能開始逐步顯現。第二階段就是2003年到2005年,主要是推動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都要進產權交易所公示和掛牌轉讓,在這一階段中,除相當一部分項目仍是定向審批轉讓外,部分公開競價條件成熟的項目,開始進行公開競價交易。另外,進入2005年后,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中的資產評估、律師證明、審計以及對受讓方資格審核也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帶動了非公產權進場交易,國資、民資、外資在產權市場融合、流動,促進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產權市場的資本市場屬性日趨明顯。第三階段,就是2005年至今,各地產權市場進行新一輪整合,并著力提升產權交易公開掛牌率和競價率比例。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交易日益活躍,產權市場的資本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事實上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海國資》:3號令頒布實施以來,您認為,它對我國產權市場的發展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 蔡敏勇:3號令的頒布實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制度創新,對我國產權市場的和諧發展產生了諸多積極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進入有章可循的新階段 3號令的頒布,推動了我國產權市場法規建設的步伐。各地在2004年至2006年間,通過政府令、政府辦公廳轉發、相關部門聯發等方式,明確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監管的制度、政策和操作規則,形成了全國統一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監管制度,使企業國有產權的轉讓和規范交易進入到一個有章可循的新階段。公民和各類投資主體對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落實。 在3號令中,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成為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性安排,產權市場被選定為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的必經通道,成為國有資產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資本平臺。 二、陽光交易有效杜絕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過程中的各種腐敗行為 實踐證明,根據3號令規定,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過程中通過產權市場集中、公開地披露轉讓信息,提高轉讓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可以有效杜絕暗箱操作、低估賤賣、權錢交易的腐敗行為。 三、產權交易的市場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企業國有產權進場交易的實質是交易信息進場,交易各方信息對等,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形成價格競爭。進場交易客觀上使得以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為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國產權市場的發展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資本化和市場化程度得到明顯提升,產權市場發現賣主、發現價格的功能進一步顯現。通過規范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充分發揮了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了企業國有產權的規范、有序、高效地流轉。 四、推動了產權市場的創新和探索發展 加強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監管,規范發展產權市場,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規范、不斷完善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3號令指引下,我國產權市場在加強機構業務合作、提高服務水平、完善競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創新。 為進一步提高進場交易成效,促進產權交易市場在規范中發展,許多產權交易機構在完善產權交易跟蹤服務、注重化解產權交易糾紛和提升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整體價值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同時,各地產權交易機構還注重引導非公產權進場交易,產權市場的資本化程度日益提升,已成為各類投資主體依法合規平等交易的市場平臺。 五、促進了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的形成 按照統一監管機構、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驗證內容的原則,各地產權交易機構重組整合步伐加快,產權交易市場的整體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各地交易機構間的合作進一步加強。 3號令助推上海產權市場實現新發展 《上海國資》:3號令頒布實施以來,上海產權市場是如何貫徹落實的?市場發生了什么變化? 蔡敏勇:上海市認真貫徹落實3號令,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不斷努力探索創新,走出了一條以規范促發展,在發展中不斷規范的良性循環發展道路,上海產權市場已進入到國資、民資和外資健康有序流動的發展新階段。 一、按3號令總體要求,加大交易建設力度。 在貫徹落實3號令過程中,圍繞交易系統建設,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形成更為完整的規范交易制度系統,實現與3號令的全方位對接、全過程覆蓋。 2.瞄準國際成熟資本市場框架,高標準建設上海產權市場,構筑經紀人隊伍、交易平臺、監管機構相對分離又管理協調的市場體系。 3.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構造集信息收集、項目掛牌、項目舉牌、場內電子競價、合同成交、分析統計與項目監控等七大子系統于一體的產權交易平臺和交易、預警兩個信息網絡。 4.將規范與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在規范中創新,通過創新促進規范。 5.加大上海產權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的對接力度。努力實現在市場運行方式、慣例、對象、信息、統計和交易品種等方面的全面對接。 二、提升為國資國企調整服務的能級,促進央企和其它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市場化程度。 上海產權市場在推動國企改制過程中,認真貫徹落實3號令,妥善解決職工安置和債權債務處理等問題,積極化解潛在的矛盾和糾紛,力求使每一宗產權轉讓都做到“股東高興、職工放心、銀行定心”,沒有發生群體性職工上訪或重大債權糾紛等問題,實現了國企的平穩改制、和諧改制。 為央企服務是國務院國資委賦予上海產權市場的一個重要工作。2006年上海產權市場央企產權交易,同比增長90.4%,平均增值率為41.8%,競價項目增值率平均達到110.58%。 三、貼近市場,拓展品種,走向全國,異地交易大幅上漲 上海產權市場交易對象已從單一企業產權轉讓,發展到包括物權、債權、股權和知識產權等各類產權的交易;市場交易主體從單一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發展到國資、民資、外資等各類投資者進場并購重組;市場交易方式從單一協議轉讓,發展到可供不同類型項目交易作選擇的多種競價交易方式;市場交易領域從單一制造業,發展到金融、文化、衛生、教育、現代物流、現代服務等產業;產權交易的地域從長三角地區,發展到全國各省市。 積極拓展異地市場,主動上門為各省市企業服務,將上海產權市場的服務平臺延伸到全國各地。2006年異地產權交易同比上漲58.5%。 四、積極發揮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功能,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 上海產權市場立足長遠發展,積極以國有產權流動帶動非國有產權流動,以傳統產權流動帶動新型產權流動,取得顯著成效。上海產權市場的資本化、市場化和信息化程度明顯提升。 2006年,非國有產權交易的成交宗數占比首次過半,達到54.58%,上海產權市場已成為民營企業產權優化調整的重要窗口。2006年,共有來自2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資本通過上海產權市場完成并購交易,同比增長54.72%。上海產權市場已成為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重要渠道。 目前,上海產權市場已由一般性產權初級交易場所轉變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由單一企業國有產權轉讓轉變為國資、民資和外資等各類資本參與交易的市場平臺;由地方性市場轉變為全國性市場。 下一步要把握好“三個轉變” 《上海國資》:在2006年2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議上,李榮融主任提出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上臺階的要求。對產權市場下一步如何深入貫徹落實3號令,您有什么建議? 蔡敏勇:三年來,3號令得到全面貫徹,企業國有產權監督制度不斷完善,產權轉讓行為明顯規范,產權流動不流失得到有效保障,我國產權市場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在此基礎上, 李榮融主任提出了企業國有產權交易上臺階的要求。他強調,過去三年國資監管工作主要是夯實基礎,從現在起要考慮上臺階。 結合貫徹落實李榮融主任講話精神,解決產權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發展的新路子,使我國產權市場的和諧健康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我認為,要把握好“三個轉變”。 首先,企業國有產權應由進場“保值”向進場“增值”方向轉變。 3號令主要解決了企業國有產權的進場保值問題,通過提高進場率,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達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目的,確保國資流動不流失。下一步,產權交易所應將重點轉到確保國有資產增值上來,通過創新交易方式、增強服務能級、提高掛牌率、競價率和增值率,確保國有資產增值。 第二,產權交易機構應由“單元”交易向“多元”交易轉變。 國有資產作為資產必須要有一個市場交易平臺,國資通過產權市場這一平臺規范交易,可以很好地實現保值增值,這一點,已為3號令頒布以來產權市場的實踐所證實。國資進場,不僅為了保值,還要能夠增值。增值就需要有更多的市場買家,需要民資和外資也進場。為了使國資保值增值,要鼓勵民資、外資進場交易,變國有產權“單元”交易為國資、民資和外資都進場交易的“多元”交易。產權交易機構要將自身發展定位于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產權交易制度應由“政策”化向法制化轉變。 產權市場要更好地為國資和各類投資主體合法平等的發展權益提供市場服務,就必須更加市場化,提升法制化。按資本市場規律探索交易制度、方式的法制化。要以3號令及其配套文件為指導,通過新一輪產權市場的制度創新,實現產權市場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大幅提升產權市場的運行質量,避免單純追求交易規模。當前,一是要進一步完善產權交易制度;二是要積極進行制度創新,逐漸形成一套比較健全的產權市場制度體系;三是要通過國資委等部委有關規定導向,在具有條件的省市逐步推進地方立法工作,提升各地產權市場法制化程度,創造產權市場和諧健康發展的法制環境。 記者:施征 來源:《上海國資》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