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建設現代農業首先改變三農資金投入結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5日 02:51 第一財經日報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建設現代農業”首先改變“三農”資金投入結構 季譚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是“建設現代農業”,而我國農業的基本特點是規模狹小、基礎薄弱、設施落后、農民文化水平低等。 為此,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提出,我國農業需要“政府出錢,農民出力”,要不斷加大國家財政對現代農業的投入力度。 《第一財經日報》:連續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到加大“三農”資金投入,你怎么看待中央和地方財政對“三農”資金投入的力度? 柯炳生:按照我們國家“三農”統計口徑計算,2000年“三農”投入占中央財政總收入的18.1%,占中央財政總支出的13.5%,2005年占財政總收入的17.8%。 總數增加是肯定的,如果加入地方財政的投入,總量會更大;但增長比例數只有很小幅度,跟“三農”在國家建設的全局性地位相比太小了。 更關鍵的是對“三農”資金投入的結構問題要引起重視,所以要采取“少取多予放活”政策,最核心的是“多予”。 《第一財經日報》:既然今年主題是“建設現代農業”,那么國家對現代農業的投入情況怎樣? 柯炳生:今年“一號“文件提出的發展現代農業,對農業的投入包括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用等部門事業費,而這些占中央財政總支出的只有2.4%。 近年我國對“三農”投入有了增加,但用于農業支出數額并不大,僅占整個“三農”支出的15%左右,并且這幾年農業支出的增長幅度也小于整個“三農”支出的增長幅度。2000年到2005年,中央財政收入增加了1.2倍,用于“三農”的支出也增加了1.2倍,但是農業支出僅增加了0.7倍。 現代農業主要目標是:保障農產品供給的數量;保證農產品供給的質量;促進農民收入增加;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要實現以上目標,須加大政府農業科研投入,盡快把農業科技投入的強度從目前的0.5%提高到1%的世界平均水平。同時加強農業科研“國家隊”建設;改善重大農業科研決策機制;改革和改善科研機構內部管理;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并完善農產品補貼制度。 《第一財經日報》:建設現代農業對農民有什么意思? 柯炳生:農民問題,核心是收入問題,它包括農民經濟收益和政治權益兩方面。 按照2005年農村居民戶計調查的資料看,農民財產收入數額很少,僅占2.7%,轉移性支付只占4.5%(其中來自國家的補貼不到1%),農民收入來源主體還是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 從長遠看,解決農民收入問題的出路只有兩個:一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二是擴大農民的非農業就業機會。而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則是促進農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徑。 《第一財經日報》:在推動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政府職能主要包括哪些? 柯炳生:概括一句話,就是國家如何花錢、如何花好錢的問題。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