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發改委專家藍海濤:補貼中儲糧不如直補農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3日 08:46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定軍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2006年四季度,全國糧食生產價格同比上漲4.2%。帶動農產品生產價格總指數上揚1.4個百分點。這是官方首次證實去年10月份以來糧油價格上漲的事實。

  去年11月份,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糧食主銷區的糧油價格上漲,引起關注。但本次糧食價格上漲的最大獲利方不是生產方的農民,而是加工、收購等環節。

  有專家指出,本次糧價上漲,農民僅能獲得糧價上漲總利潤中的15%-20%,而中國儲備糧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被認為是獲利的最大方。

  在中國糧食連續三年以來大豐收后,為何出現糧油價格上漲,而農民不能獲得最大利益?中國的糧食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如何全面理解中國的糧食安全?2月8日,本報專訪了剛剛完成國家糧食安全政策課題報告的專家——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產業所藍海濤博士。

  糧食缺口的說法存誤解

  <21世紀>:有報告說我國連續3年糧食豐收,不存在缺口。但是農業部的說法是,從總體供需來看,仍然存在缺口,這是怎么回事?

  藍海濤:如果按照我國包含大豆的傳統糧食統計口徑來看,確實存在供需缺口,但從國際可比口徑的谷物類糧食來看,并非如此。1997年以來,中國只是在2004年出現過凈進口谷物類糧食的情況。這是2003年糧食短缺的反映。其他時間一直是谷物類糧食產大于需,是糧食凈出口國。因此,從國際口徑來說,自從糧食產量達到5億噸以來,中國糧食是產大于需的。

  但為何從總體上又說仍然存在糧食缺口,是因為大豆短缺。大豆在國際上不算糧食。目前中國大豆的年需求量是4500多萬噸,大部分需要進口,絕大部分都用來生產食用油。

  因此,把油用為主的大豆短缺,作為整個中國糧食短缺的依據,容易產生政策誤導,結果是增加了已經產需平衡的谷物類糧食產量。2006年中國糧食也是產大于需。政府為防止供過于求的糧價過度下跌,不得不增加庫存或擴大出口。

  <21世紀>:去年11月份的糧油糧食價格上漲,是什么導致的?

  藍海濤:這只是暫時的價格上漲,因為糧食連續三年豐收,政府去年把小麥等商品糧大量收購后進入儲藏,導致實際市場流通量減少,特別是主銷區糧食不足,由此造成糧油糧食價格上漲。政府拋售儲備糧后,糧價很快平穩并趨于下降下跌,糧價沒有可持續上漲的動力。

  <21世紀>:中國能源安全也涉及到糧食嗎?

  藍海濤:是的。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作為工業用糧的玉米上,玉米可以做成燃料乙醇。中國目前每年生產100多萬噸燃料乙醇,需要330萬噸玉米,所占整個玉米產量的比重不大,對糧食安全暫無影響。但是按未來"

十一五"規劃的目標期間,需要500萬噸燃料乙醇,如果90%用玉米生產,約需要1500萬噸玉米,約占到總玉米總需求量的10%以上,可能會有影響。

  為何糧價上漲農民沒有得到更多好處?

  <21世紀>:糧食價格自從11月份就在漲,為何農民沒有得到更多的好處?

  藍海濤:按最低保護價托市收購,補貼的好處大部分被收儲企業拿走,農民得到的不多。每年托市收購糧食的時間為2個半月到4個月。我們當時到江浙一帶調查發現,由于短期集中收購,農民大都預期糧價要下跌,于是農民手中的大部分商品糧都在托市收購期賣掉了。

  以小麥為例,2006年,國家6大糧食主產區,政府收走了80%-90%的糧食,最低收購價略高于市價,農民受益不多。后來市場價格上去了,主產區農民手中的商品余糧已很少,得到的漲價收益也很少;不過,未托市收購的一些非主產區農民后期賣糧得到了漲價好處。所以,問題出在主產區糧食收購量過大,收購時間過于集中。

  <21世紀>:最大的好處誰拿走了?

  藍海濤:這方面實際上存在政府補貼的問題。

  1996-1999年,政府壟斷性收購糧食4500萬噸,據有關方面估計,虧損掛帳2000億元左右,儲藏的虧損也有100億。2006年這個問題再度出現,例如小麥2006年總產量可能超過約1億噸,收購了40%以上,但是拍賣數量不多,大部分仍在儲藏,為此,中央財政2006年支付了57億元的臨時儲備補貼,以支付中儲糧托市的收購、保管和利息等費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若大部分臨時儲備糧不能高于最低收購價加上儲備補貼后的價格拍賣了,政府倉儲補貼不斷增加,小麥質量逐漸下降,甚至出現陳化糧,中央財政的虧損將越來越重。給的補貼性損失收購2000萬噸有50億,4000萬噸有100億。絕大部分被中儲糧拿走。

  如果政府堅持托市收糧入庫,可以借鑒學習美國等國的經驗,適當延長糧食收購的時間(如半年左右)。國外是越往后賣糧,收購價格越高,以適當彌補農民因為儲糧的費用。也可以緩沖集中收購的倉容壓力,縮短政府儲糧時間和補貼,減少政府臨時儲備,避免過度扭曲市場,減少緊急拋售糧食的頻率,使主產區農民得到后期糧價回升的好處。

  <21世紀>:保護價最低收購價會刺激糧食生產嗎?如何看待未來糧價走勢?

  藍海濤:如果政府仍保持目前的最低收購價政策,主產區農民無后顧之憂,加之2006年末糧價回升,可能會增強農民繼續擴大糧食生產的預期。如果今年災害損失比去年減輕,那么糧食有可能繼續增產。

  若政府托市收購力度減弱,糧價有可能下跌;反之,則保持基本穩定。今年的糧食產量一方面取決于氣候變暖導致的災害損失大小,另一方面決定于糧食支持政策的力度和方式,目前很難準確預見全年的糧食價格走勢。

  補貼中儲糧不如補農民

  <21世紀>:提高糧食保護價不能解決問題嗎?

  藍海濤:國家希望糧價在合理的范圍內適度上漲,讓農民愿意種糧,讓消費者負擔得起,政府又不用托市收購來補貼農民負擔。

  但如果糧食保護價格過高,受世貿組織對后加入國家進口保護措施的嚴格約束,國際糧食會大舉進入國內市場,我們的配額外40%的關稅也擋不住糧食過量進口。

  不僅目前95%的糧食自給率目標無法實現,而且90%的自給率也難以保證。不但國家糧食安全很可能受到威脅,種糧農民的就業和增收也可能受到沖擊。而且,有計算說,提高最低保護價后,80%的獲益被中儲糧拿走,農民拿走的不到20%。

  大豆就是例子。國際上大豆受補貼的影響,價格低、質量好,迫使我國非主產區大豆大多退出生產后,東北主產區大豆也逐漸萎縮退出,致使最后大豆的對外依存度達到60%左右。隨著國際大豆進口持續增加,不斷擠壓國內大豆市場空間,東北豆農增收難度加大,就業空間縮小。

  <21世紀>:那有何辦法呢?

  藍海濤:我們已經建議不收購或限量收購糧食,把臨時儲備的補貼直補給農民。比如,國家最低收購糧食補貼支出承擔的57億,直接給農民。

  糧食儲備空間也需要變化

  <21世紀>:有消息說,國家儲備糧食的區域也在調整?

  藍海濤:中央政府收購糧食主要在主產區,儲備糧也主要存放在主產區,主銷區不多,但實際缺糧食的地方往往在主銷區。這樣,糧食銷售短缺出現糧價上漲時,主產區農戶并未獲益。

  此外,主產區過多儲藏糧食,每次出現糧食缺口時,政府需要從主產區向主銷區調運糧食,因為列車車皮緊張,往往耗時耗力,難以及時平抑主銷區糧價過快上漲。因此未來主銷區也需要多儲備糧食。這方面已經在做了。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