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珠寶業的暴利路徑 批發價1萬多元的鉆石可賣4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 03:55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胡勁華 眾所周知,消費者在購買鉆石時需要參考“4C”標準:重量(carat)、切工(cut)、凈度(clarity)和顏色(color),但鉆石貿易專家希望再附加一個“C”標準:沖突(conflict):“價”與“值”的沖突。 2月6日,一場規模浩大的珠寶推薦活動在北京舉行,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數千件珠寶鉆石制品,主辦方特意將制品的母體——各種品質的臺灣藍玉原礦石帶到現場“曝光”。 知情人士透露,此舉在國內尚屬首次,這主要是針對珠寶業日益嚴重的誠信危機而下的重藥。現場一塊重達38公斤的“藍玉王”原礦石似乎想告訴公眾,“這些制品是天然質地,值得信賴。” 但這場本是為了彰顯誠信的表演,卻引起人們的另一層質疑:該藍玉王標價僅為800萬人民幣,而市場上一件小小的藍寶石飾品卻近乎天價。為此,《財經時報》記者調查了相關業內人士及珠寶商鋪,了解了這個“價”與“值”相悖的行業。 暴利遍布 西單、王府井、新東安、國貿等地都是北京尊貴價值體現的集中營,這里各種珠寶鉆石品牌林立。億龍·恒嘉珠寶公司總經理甄建波曾去做過市場調研,他發現“買一百返五十”比比皆是,甚至有三折、二折,“一顆50分的鉆戒被標到24.6萬元人民幣,而我們億龍賣的50分鉆戒不過3萬元。” 知情人透露,這些鉆石“4C”標準(顏色、凈度、切工、重量)相當,卻是同石不同價。分量越大的鉆石,抬價的空間就越高,批發價1萬多元的鉆石,加工后可賣4萬多元。“鉆石就是暴利行業,前面論萬賣的鉆石在批發市場也就八千以下,加工費用并不多。” 幾千元,上萬元,幾十萬元……光怪陸離的價格背后隱藏著暴利的觸角。價格在舞蹈的不僅僅是鉆石,玉石、珍珠、水晶、箔金的銷售價格也是“過山車”。 標價4萬元的花鉑金鉆飾,你可以在北京西四的小胡同里用8000元搞定。但即使是8000元本身,也含了不菲的利潤。 “打折出售,還有暴利可賺,最可怕的是這個暴利不知幾何,反正顧客接受的價格就是合理價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從業者如是說。 與這個暴力行業相對應的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珠寶市場銷售總額約1400億元人民幣,較2004年增長15%以上,出口總額達54.9億美元,較2004年增長23%。一年200億元的遞增,讓外界對珠寶行業的利潤空間充滿了想像。 《財經時報》在采訪中了解到,鉆石珠寶業的毛利平均200%左右,從利潤角度則可分成幾個層次:珠寶公司的利潤保證在40%上,商場在30%-40%間,專營公司高達70%-80%,單個飾品也曾出現過500%的暴利。 標準缺失 一般來講,珠寶價格是由重量、凈度、色澤的差別和切工、拋光等后期加工工藝水平的高低決定的。鉆石、紅藍寶石等雖然按品種質量、大小、重量等國際市場交易價參照,但由于國家標準存在不足,鑲嵌鉆石分級證書中僅根據凈度、顏色等得出的“極好”、“很好”、“好”、“較好”、“一般”評估,不能準確反映鉆石品質等級。 國家高級寶飾考評師、鑒定師鄒煥炎認為,目前我國在珠寶的估價上雖有公認的原則,但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是催生珠寶暴利的重要原因。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統一的金銀珠寶行業的“三包”規定,也沒有專門完整的珠寶市場的行業法規或管理條例,目前多靠《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自律公約》從道德層面約束,問題難免頻出。 此外,國內原材料銷售也很混亂,而在緬甸,商業運作比較成熟,玉石毛料買賣都是公開拍賣。 本土品牌培養無力也是標準缺乏的結果,值得欣慰的是,中寶協制定了“十一五”品牌建設規劃,2007年重點培育貴金屬鑲嵌寶石首飾、黃金首飾。 急需立法 用分析人士的話來說,設計的無專利性和銷售的無指定性以及估價標準的不存在性,促使首飾行業暴利叢生。那么,珠寶行業動輒幾倍的虛價誰來監督? 行業協會顯然看到了這種“不確定性”所隱藏的危機,承認“市場存在以次充好、虛假打折、惡性競爭等經營行為。” 為此,中國寶玉石協會與珠寶企業共同倡議:確保商品貨真價實,嚴禁以次充好、以假當真;實行明碼標價,不虛假打折、不低價傾銷、不搞惡性價格競爭……但是這種條款顯然并不具備應有的法律效應。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協會已與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擬定了有關翡翠、珍珠等行業的國家技術標準和規范,這些“國標”將會提交相關政府部門審批。目前進入實質性階段的是《關于研制珍珠國家標準的技術草案》,該項目預計2007年9月份之前完成。 同時記者獲悉,《珠寶首飾行業加工貿易單耗課題研究報告》已通過審定,并正式呈報海關總署和國家發改委,該報告對促進我國珠寶產品加工貿易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依據。 在奢侈品消費稅方面也有利好。雖然貴重珠寶首飾暫時還未列入征收范圍,但企業的鉆石進口環節增值稅方面,在指定渠道得到了減免。 對消費者最大的利好或許是國家《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的出臺,隨著相關國標的出臺,消費者和經營者就可以依照統一的國家技術標準對市場的產品加以明判。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