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n
\n"; str +=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選擇字號:
超大
打印此頁面返回正文頁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pagelogo").innerHTML + '\n\n' + GetObj("lo_links").innerHTML.replace(/#000099/g,"#000000") + '\n
\n' + GetObj("artibodyTitle").innerHTML + '\n
\n' + '\n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n'; str +=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選擇字號:
超大
打印此頁面返回正文頁
\n
\n'; str += '
財經縱橫

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高點回落貨幣政策穩健偏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1日 02:51 第一財經日報

  徐以升

  2006年,中國經濟增長10.7%,創下11年新高,根據我們這次的經濟學家調查結果,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會小幅度減速成為共識,這主要是源于受訪的經濟學家對于中國經濟增長所依賴的兩大動力:投資和出口的增長預期有所回落。盡管如此,仍然有32.5%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GDP增幅將超過10%,顯示經濟學家對經濟走勢仍然保持樂觀。而對于貿易順差居高不下、外匯儲備繼續增長、人民幣升值趨勢,經濟學家普遍認為不會改變。有意思的是,半數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央行將加息,同時超過80%的經濟學家認為會繼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但是沒有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宏觀調控和2006年相比需要加大力度。而在回答金融領域哪些是2007年迫切需要進行的改革時,70%以上的受訪者選擇了利率市場化,這或許也為我們提供了些許方向。

  1 經濟增速小幅回落

  2006年中國GDP增長率達到10.7%,創下11年來的高點,但是出于對投資與出口增速回落的預期,大多數受訪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GDP增長將小幅回落。

  GDP增幅或低于10%

  在對2007年經濟增長的調查中,有62.5%的經濟學家預期GDP增長率將在9%到10%之間,同時有5%認為經濟將回落到9%以下。

  2006年中國GDP增長率達到10.7%,不僅創下了10多年來最快的增長速度,同時也已經是連續第四年增長率超過10%。而這還是在對2004年、2005年GDP調整的基礎上實現的,2004年GDP被調增16.8%,2005年GDP增長率則從10.2%調增到10.4%。

  實際上與大部分經濟學家的預期一致的是,2006年底官方智囊機構就曾在發布的報告之中表達了同樣的判斷。央行研究局預測2007年經濟增長率為9.8%,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給出了9.5%的預測,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也預測經濟將回落到10%以下。

  但是比較起來,預期2007年GDP增速仍將在10%以上的經濟學家比例也不小,達到了32.5%。

  在本報展望2006年的經濟學家調查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曾給出了“增速將超過2005年”的預測,這一次,巴曙松預期2007年增速仍將超過10%。

  CBN點評

  我們認為,32.5%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經濟增速仍然超過10%,顯示出經濟學家對2007年經濟增長的信心仍然較高。即便是62.5%的經濟學家所預期的9%到10%的增長率,對中國而言也不是一個不可接受的數字。

  而預期9%至10%的增長,與2006年10.7%增速的回調空間,應該能更好的實現其他經濟目標,諸如能耗水平降低、緩解土地資源緊張、緩解巨額貿易順差等。

  投資增速將回落

  65%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我國的投資增長水平將會延續2006年下半年的回落態勢,但不至于過低。有32.5%的經濟學家預期投資將會繼續高增長,也就是預期投資增速會在2007年實現反彈。

  2006年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比上年回落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5%,比上年回落2.7個百分點,分別比上半年、前三季度回落6.8和3.7個百分點。

  2006年一季度的投資、信貸高增長,引致了自4月份的一系列宏觀調控舉措。并在下半年見到了很好的成效。但調查中發改委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達了一種擔心,就是預期2007年投資增長或可能會回落到過低的水平。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高輝清也強調,在保持既定政策同時,要密切關注可能的新變化,重點避免調控過度的傾向。

  CBN點評

  我們需要關注新開工項目投資的增長急劇回落。根據數據,2006年1~3月的該數據為同比增長42%,此后迅速回落,前11月為3.7%,而12月當月新開工項目計劃投資額則為負增長。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去年全年該數據也是負增長。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這一指標的年度從沒有出現過負增長。

  新開工項目投資是投資水平的重要先行指標,宏觀調控之下該指標急劇回落,在預期出口將受到美國經濟下滑等因素的影響之時,我們認為,有關部門和市場都應關注投資的大幅下滑的可能。

  出口增速將回落

  貿易順差仍將處在高位

  66.76%的經濟學家表達了美國經濟放緩等國際因素將導致中國出口放緩的擔心。其中,有64.1%認為美國經濟放緩會影響中國出口增長水平,但回落幅度可控。有2.56%則認為將導致中國出口大幅回落。

  調查中還有33.33%認為中國出口增長會延續2006年的高增長水平。

  在貿易順差的調查中,45%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貿易順差仍將超過1700億美元,32.5%認為在1500億美元到1700億美元之間,17.5%認為在1200億美元到1500億美元之間,2.5%認為會回落到1200億美元之下。

  全年1774.7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幾乎超出了2006年初所有的預測水平。而“減順差”也成為商務部部長薄熙來1月15日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指出的2007年的頭等大事。

  貿易順差的預測也顯示出,經濟學家雖然對美國經濟放緩將對中國出口帶來一定影響,但依然認同了中國將繼續保持貿易順差的高增長態勢。

  CBN點評

  我們需要認識貿易順差的兩個結構問題。一個是需要區別加工貿易順差與一般貿易順差;2006年加工貿易實現順差接近1900億美元,而一般貿易是逆差。第二個是哪些類別的企業在產生順差,2006年民營企業實現順差超過1200億美元,外資企業達到900多億美元,國有企業實現貿易逆差330多億美元。

  認識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有助于我們理解升值與順差的關系。加工貿易是有進口有出口,人民幣升值在提高出口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進口的成本,兩者相抵,有更強的韌性去承受升值。而一般貿易則主要是出口,更多地運用國內的原材料,升值造成的壓力更大。此外一般貿易還被理解成能代表一國貿易競爭力的部分。

  而外資企業900多億美元的順差,占比超過了總順差的一半,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是拖累

  在投資、出口兩大經濟增長動力之中,是什么原因讓67.5%的經濟學家預期GDP增速會在2007年放緩呢?

  33.33%的經濟學家預期,是美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在2007年預期之中的放緩,將給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07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比2006年下降0.2個百分點,世界銀行則預測將回落0.6個百分點。

  在我們的調查中,有70%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美國是我國第一大出口國,其經濟下滑將導致中國出口水平稍有回落。

  22.22%則認為,全球特別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將給中國出口帶來負面影響。

  30.56%認為,2006年宏觀調控或許存在力度過大,并導致2007年中國投資增速大幅下滑,而這將給中國經濟的增長帶來不確定性。

  CBN點評

  美國經濟在過去的幾年強勁增長很大程度上對全球的經濟帶來了支撐,對于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影響則尤為明顯。無疑美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困難讓很多人對中國未來有所擔憂。

  但是不管美國經濟本身如何影響中國,或者是執政黨派更替帶來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于中國來說都是不能控制以及不可避免的。悲觀者可能杞人憂天,而樂觀者則可以當此為契機發展內需市場,對于中國來說創造自己可以把握的長期發展環境比一年幾個百分點GDP增長率的得失更加重要。如果美國的經濟和對華政策遲早要調整,那么在中國經濟如此強勁的今天就到來可能是好事。

  2 宏觀調控主基調

  雖然經濟學家對2007年通脹的預期上升、并認為貿易順差、信貸投放仍將維持高增長,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今年的宏觀調控將與去年相近,貨幣政策維持“穩健偏緊”的局面。

  通貨膨脹預期上升

  56.41%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通貨膨脹水平將比2006年上升。認為持平的比例為38.46%,還有5.13%認為會下降。

  2006年全年CPI水平為1.5%,漲幅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0%,比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0%,比上年回落1.9個百分點。

  新近公布的2006年12月CPI漲幅達到2.8%,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央行研究局則在去年底預測稱,2007年上半年CPI會持續走高,下半年CPI同比漲幅會略有回落,全年將達到2.0%的漲幅。

  CBN點評

  在判斷物價走勢時,我們認為應該關注各種因素的長期趨勢。2006年糧食價格上漲2.7%,成為CPI上漲的主要因素,糧價有長期上漲的趨勢,而這將帶動CPI上漲。土地減少、人口增長、食品消費升級、種植更多經濟作物、農業生產資料成本上升等眾多中長期因素,都將導致糧價上漲成為一個長期趨勢。而國際市場上農產品期貨實際上已經處在上升之中。但由于中國經濟和統計的特殊原因,CPI并不能度量經濟熱度的全貌。

  信貸投放將繼續高增長

  50%經濟學家預期,2007年銀行信貸投放將與2006年持平;37.5%預期會超過2006年。只有12.5%預期會比2006年回落。

  2006年全年銀行信貸投放3.18萬億人民幣,同比多增8265億元。這也意味著,經濟學家判斷2007年信貸投放仍然將達到3.2萬億元左右。

  在解釋高信貸投放的原因時,除了經濟的客觀需求外,銀行自身的流動性壓力、回報壓力等也被市場認為是重要的因素。然而這些因素在2007年不僅不會消失,反而還會繼續加大。而這也是眾多經濟學家給出2007年信貸投放依然強勁的預測的重要因素。

  CBN點評

  在央行的2007年調控目標中,廣義貨幣供應量M2被確定為16%,但信貸總量并沒有像去年一樣列出具體的目標。

  沒有目標,首先并不意味著央行取消了對信貸投放的總量控制;沒有目標,同樣也并不意味著銀行就可以多放貸款。在流動性過剩的壓力之下,央行2006年采取的貨幣和信貸的數量調控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預期,央行2007年還將繼續通過“窗口指導”、貨幣緊縮等政策壓縮銀行信貸投放,并著力改善中長期信貸增長偏多的結構問題。

  控制投資和解決順差過大

  沒有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中國宏觀調控要比去年加大力度,這個調查結果具有重要意義。這是建立在多數經濟學家預期今年經濟增長將回落到10%以下的基礎上而做出的判斷。

  超過70%的經濟學家認為,今年的調控力度應該與去年相近,而調控的基調仍然是控制投資增速和解決貿易順差過大問題。

  23%的經濟學家認為,由于投資增速回落,外部經濟放緩將影響出口,需要減少調控力度。更有5.13%認為,如果投資增速回落過快、外部經濟放緩過分削弱出口,宏觀調控方向需要反轉。

  CBN點評

  2006年中國高達1774.7億美元的高額貿易順差,帶來了外匯儲備高增長、流動性過剩等諸多壓力,同時也加劇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而緩解經濟失衡早已是調控政策的重要目標。

  包括取消或減少出口退稅、人民幣升值等諸多途徑都在試圖減少貿易順差。而在經濟學家將解決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列入今年調控的重要基調之時,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也明確,減少貿易順差是今年外貿工作的頭等大事,并確定將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優化出口結構,將能耗高、綜合效益差的出口壓下來,同時擴大先進技術設備等產品的進口。這是未來重要的政策方向。

  貨幣政策繼續穩健偏緊

  57.5%的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方向仍然應該是“穩健”,但有30%認為應該“偏緊”,有12.5%認為應該“適度放松”。

  央行已經在1月21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稱,今年將保持宏觀調控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將緊緊圍繞加強流動性管理,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

  在后面的調查中我們會發現,有高比例的經濟學家認同今年需要加息,需要繼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水平。這顯示,經濟學家對今年貨幣政策持的態度還將是穩健、偏緊。

  CBN點評

  在2006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央行兩次提高貸款利率,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四次發行定向票據,其力度可以說是偏緊的。實際上,市場對“穩健”一詞的理解,就一直有偏緊的意思在里面。

  在外匯儲備繼續高增長的預期之下,2007年央行仍將面臨巨大的流動性調控壓力。我們認為,在判斷2007年貨幣政策具體措施時需要考慮一個額外的因素,就是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改革可能會對貨幣政策操作帶來的影響。

  目前成型的方案是,將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方式募集資金,然后向央行購買部分外匯儲備,并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負責運作。而這筆人民幣債券的發行將起到緊縮流動性的效果,央行貨幣政策會對此給予高度的配合。

  3 房市股市何去何從

  對于投資者關心的房價和股市,幾乎沒有受訪的經濟學家認為會下跌。

  預期房價小幅上升

  71.79%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我國房地產價格將比2006年小幅上升。預期將大幅上升的占比為10.26%,預期持平的為17.95%。沒有人預期房價會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字,2006年全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比上年上漲5.5%,比上年回落2.1個百分點。但在深圳、北京等大城市,房價全年漲幅則更為可觀。

  CBN點評

  沒有經濟學家預期房價會下降,我們認為這是調查獲得的一個重要信息,這個預測對市場判斷房價走勢的意義可能還大于多少比例預期小幅上升,多少比例預期大幅上升。

  高房價與房地產泡沫的爭論一直就沒有停息。很多人給出了支持房價高增長的理由,諸如經濟飛躍、城市化、人民幣升值帶來投資投機熱等。不過,短期過程和長期趨勢可能是兩回事。如同推進房地產市場的市場構建可能更是基礎所在。

  股市或將大幅震蕩

  2006年中國股市“漲”聲一片。但調查中有52.63%的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中國股市將可能出現大幅震蕩的態勢。同時有47.37%認為股市今年會創出歷史新高。僅有2.63%認為中國股市會比2006年下跌。

  CBN點評

  盡管關于中國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論此起彼伏,但幾乎沒有多少人認為會出現下跌,大多數人更傾向于認為,大幅震蕩是2007年中國股市的關鍵詞。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市場的參與者或多或少都比此前大牛市當中的人更具有理性,這也是經過多年市場的教育之后,投資者成熟的一個標志。

  在股改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在中國的宏觀經濟持續向好以及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斷提高的前提下,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向上的趨勢已經確立,但股指上漲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在投資者風向偏好不斷提高的時候,抗風險和辨別風險的能力還需加強。

  4 2007最大看點:加息還是提準備金率

  在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2007年中國將采取哪些具體調控工具?加息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兩項調控手段在2007年將如何運用?從調查結果看,有一半的經濟學家預期將加息,而對于進一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幾乎達成共識。

  2007年另外的兩大看點是人民幣升值和外匯儲備高增長問題。一半以上的經濟學家預期人民幣升值幅度在3%~5%之間,外匯儲備繼續高增長也在經濟學家的預期之內。

  五成經濟學家預期加息

  50%的經濟學家預期,央行將在今年繼續提高利率。去年央行曾一次單邊提高貸款利率,一次提高存貸款利率。44.74%經濟學家認為利率會保持不變,還有5.26%預期降息。

  在美元利率走向撲朔迷離之際,判斷今年人民幣利率走勢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為央行一直試圖保持中美利差在適度水平,以起到緩解人民幣升值和投機資金流入的壓力。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稱,如果國內CPI增幅超過2.5%,將觸發一次加息,幅度為0.27%。

  CBN點評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曾簡單總結過一個加息與否的規則,是說如果以下兩個條件均成立,那么就有可能觸發一次加息。兩個條件一是貨幣市場的資金收益率要比儲蓄利率高出0.5個百分點左右,二是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高于基準利率0.5個百分點以上。2006年的兩次加息均遵循了這個規則。

  從目前來看,2.8%的一年期央票利率比2.52%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高出0.28個百分點;貸款方面,去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透露,一年期貸款加權利率是6.30%,比基準利率6.12%高0.18個百分點,還沒有達到0.5個百分點。

  而2006年底至今央行一直在公開市場上連續運用數量招標,這意味著央行并不希望看到市場利率繼續升高,也似乎意味著央行并不想創造加息的規則條件。這也意味著,加息的話,可能還需要等一等。

  CPI和投資應是加息與否的決策依據

  到今天,在討論中國是否需要加息的時候,市場會因不同的數據而給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去年12月CPI漲幅高達2.8%,市場因此預期通脹加速將導致央行加息。但當月的投資數據,尤其是新增投資轉為負增長,市場即因這個數據預期央行不會加息。

  而除了這兩個指標,美元利率水平、貸款增長、貨幣供應量等都是加息與否的參考因素。那么,市場在預期加息與否的時候,究竟應該如何尋找參考指標?

  調查表明,CPI與投資增長速度兩個指標獲選率均為60%,并列第一位。其次,是貨幣供應量增速獲選率50%列第三,新增貸款以30%列第四。國際利率水平獲選率為17.5%,匯率水平獲選率為12.5%。

  CBN點評

  這個結論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但難題也隨之而來。CPI與投資增長速度兩個指標并列第一,但目前卻出現了“CPI加速上揚”與“投資增速下降,且新增投資負增長”的相反走向。這將再次困擾市場對利率調整的預期。

  或許有一個方向可以預期,如果投資增速在2007年反彈,CPI延續上揚,那么加息將隨之到來?當然這還要全面考量熱度的能級,權衡緊縮工具的成本和其他市場因素。

  繼續提高準備金率幾成共識

  84.61%的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央行會繼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其中有46.15%認為調增幅度在1%以及以內,有38.46%認為會在1%以上。在這之外,還有15.38%預期不會再繼續提高準備金率。這份調查是在1月15日央行宣布2007年第一次調整準備金率之后。

  從貨幣政策“猛藥”,到“調高準備金率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沒有必然聯系”,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成為央行回籠流動性的手段。央行副行長吳曉靈曾直言,將繼續結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準備金率政策回籠流動性。

  建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預測稱,今年央行或許還將以0.5個百分點的幅度繼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4次,達到11%的水平。

  CBN點評

  對于調控流動性和銀行信貸增長而言,存款準備金率的確是一個好的工具。在比較與公開市場操作的區別時,我們曾關注過一個成本的原因,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用市場利率回籠流動性,而準備金率央行付出的成本則小得多,一年利率只有1.89%。

  還有一個因素值得考慮,就是準備金率政策有可能起到抑制銀行中長期信貸增長的結構性作用。央票是短期資產,如果央票持有量過高,銀行在搭配資產結構的時候,會傾向于多發放中長期貸款;而準備金率凍結的資金沒有期限限制,對銀行而言本身即已是中長期資產,這樣中長期信貸的發放壓力也會相對減少一些。

  我們不能計量這個判斷對銀行信貸結構的效果,但我們認為,如果這個因素能對中長期信貸調控起作用,同樣擔負調控信貸結構的央行貨幣政策可能會多采用這個工具。

  預期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

  25.64%的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幅度會達到5%以及以上;預期升值幅度在3%~5%之間比例達到53.85%;還有20.51%預期升值幅度在3%以內。

  去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為3.1%,自匯改以來的升值幅度達到5.6%。實際上,進入去年下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加快。同時,貿易順差還創出了1774.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讓眾多人士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步子應該邁得更大一些。此次調查結果與市場預期一致。

  而在這之前,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漸進升值的含義是每年升值3%左右,不超過5%。預期升值幅度在5%之上的比例高達25.64%,也意味著市場對升值的承受能力或許在提高。

  花旗銀行中國區經濟學家沈明高稱,應該保持人民幣對美元的適當快速升值,以緩解外貿順差和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張春則表示,適當加快人民幣升值的速度,比如一年升值6%~9%,可以使央行有更多加息的調控空間。中國銀行外匯專家譚雅玲預測,今年

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區間會擴大。

  中國社科院曹紅輝則表示,應該及時地評估匯率改革的效果及影響,掌握進度和國內承受能力,適時進行微調。

  CBN點評

  市場需要更多地關注有效匯率,關注人民幣對包括非美貨幣在內的一籃子貨幣的升值。

  2006年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3%的同時,還實現了創紀錄的貿易順差,與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只有1%有一定的關系。

  而進入2007年,似乎已經有跡象顯示人民幣正在對一籃子貨幣的“全面升值”。以對歐元為例,2006年人民幣對歐元貶值高達5.429%,但進入2007年1月就已經升值2.27%。我們相信,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升值,將給出口和貿易順差帶來一定影響。市場需要考慮這個因素。

  在2007年央行是否繼續更多“參考”美元,這令人關注。同時,宏觀經濟部門對人民幣升值的承受力有多大,這也是決策的重要依據。

  外匯儲備仍將高增長

  42.5%的經濟學家預期2007年中國將繼續積累超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52.5%認為這個新增規模在1000億到2000億美元之間,還有5%預期會在1000億美元之下。

  去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達到2473億美元。不將匯金對銀行的注資包括在內,外匯儲備2005年增加2089億美元,2004年增加2067億美元,2003年增加1168億美元。從2004年開始,外匯儲備已經連續三年實現每年2000億美元之上的新增積累。

  2006年貿易順差1774.7億美元,包括金融領域在內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694.68億美元。在前面的調查中,有80%的經濟學家預期今年貿易順差會超過1500億美元,其中有47.5%認為仍將超過1700億美元,如果FDI不出現大規模下滑的話,似乎外匯儲備增長再度超過2000億美元也并非不可想象。這也符合經濟學家的調查預期。

  CBN點評

  中國外匯儲備在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位之后,似乎在規模上的討論就趨于乏味。新增外匯儲備規模的重要性要遠勝于總規模。我們發現,雖然2004年到2006年連續三年新增儲備在2000億美元之上,但從結構來看2006年的變化還值得市場關注。

  2004年當年貿易順差和FDI流入之和為926.1億美元,占新增儲備比例為44.8%;但到2006年,貿易順差與FDI流入達到2469.4億美元,占新增儲備比例為99.8%。這個變化除了可以解讀為投機氣氛變淡之外,對儲備本身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意義?

  5 探詢金融改革下一站:利率市場化

  2007年的金融改革的大戲將如何演出?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富余外匯儲備管理以及國有銀行改革深化等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利率市場化改革緊迫性居首

  金融領域哪些是經濟學家認為2007年需要迫切進行的改革?利率市場化獲選率74.36%位居第一,金融監管協調機制69.23%居第二,外匯儲備管理體制66.67%居第三。

  此外,資本項目開放獲選率為38.46%,農業銀行改革獲選率為28.21%,政策性銀行改革獲選率為20.51%。在這些領域之外,部分經濟學家還尤其提到了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和債券市場改革。

  而實際上以上這些領域都進入了1月份結束的金融工作會議議程,會議也分別對這些改革定出了方向性基調。“資本項目開放”問題金融工作會議沒有明確提及,但這已經進入了“十一五”規劃之中。

  CBN點評

  在銀行改革邁出大步之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必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而這包括市場矚目的取消超額儲備金利率、簡化存貸款期限結構、建設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Shibor體系等。

  2007年,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資產

證券化產品等都將有更大的發展,金融機構的定價能力也將得到檢驗。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無疑是提高金融機構貸款、債券等產品定價能力的根本。

  做實監管協調機制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問題,列調查迫切需要改革項目的第二位。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該領域“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監管協調配合”的改革基調。

  此次調查也給出了同樣的結論,有51.43%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改革,并不需要成立一個建立在“一行三會”、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之上的超級監管機構,而應該繼續發揮好當前“一行三會”間的協調機制。

  CBN點評

  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建設問題,列調查迫切需要改革的第二位,這本身即說明了當前綜合經營的趨勢已經讓經濟學家對混業監管問題表示了擔憂。

  成立超級監管機構也好,做實協調機制也好,眼下更需要強化的問題可能是實現各監管機構的信息共享,以及合并報表等問題。此外,與央行去年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提出的思路一致,我們還認為混業監管的核心問題應該是控制關聯交易,抓住了這個問題就抓住了混業監管的牛鼻子。

  富余儲備積極管理需上路

  與外匯儲備規模問題的討論相比,推進儲備管理體制改革的意義顯然更大。調查中,61.54%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迫切需要對富余部分外匯儲備進行積極管理。

  而在積極管理的具體模式上,38.46%的經濟學家認為應該考慮脫離央行、外匯局,由其他機構或成立新的機構運作,33.33%則認為應該仍然放在央行、外匯局,只是需要對儲備進行分檔管理。

  另有7.69%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仍然不需要對外匯儲備進行積極管理。

  實際上,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會議還明確,要成立一家新的公司,運作部分外匯儲備。

  需要為新成立的儲備運營公司確定非常明確的管理目標——提高運作部分的儲備收益水平。實際上市場在討論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改革的時候,一個出發點就是要提高外匯儲備的收益水平,更好地實現保值增值的目標。這一點上,無論新加坡模式、挪威模式還是韓國模式都是一致的。中國擬成立的投資公司也應該明確這個目標,同時將投資方向放在海外市場。當然,這應該是個合理的水準,外匯儲備有其特殊的運營目標。

  超九成認為需取消國有行行政級別

  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化國有銀行改革,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

  而在經濟學家調查看來,取消銀行行政級別與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之間有莫大的聯系。有48.72%的經濟學家認為,作為金融改革的后續方向,當前“迫切需要”取消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行政級別。有46.15%的經濟學家認為“需要”取消行政級別。選擇“不需要”的比例為5.13%。

  目前,我國一些主要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企業都有一定的行政級別。比如,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均是副部級單位,與總行的行政級別相對應,這些銀行的省級分行行長都是廳局級干部,地市級分行的行長是處級干部,縣級支行的行長是科級干部。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周立群則表示,與金融機構的行政級別問題相關,更核心的問題在于打破壟斷,讓中國機構習慣競爭和國際化標準。

  CBN點評

  在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實際上對金融企業的考核已經是“只有業績好壞,沒有級別高低”。

  如果取消銀行的行政級別,應該可以實現“三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切實推進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加快建設現代銀行制度;二是有利于理順金融機構與監管當局的關系,特別是金融機構的地方分支機構和地方監管機構的關系;三是有利于根除官本位,培養真正的銀行家、金融家。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