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不支持Flash
|
|
|
和諧社區建設中企業的角色與責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7:24 《企業文明》
在構建和諧社區的過程中,企業究竟應當擔任一個怎樣的角色,才是合適的呢? 在過去的歲月里,一家家國有大中型企業本身就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社區,且由企業承擔了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社會功能,“企業辦社會”成為企業的一大沉重的負擔,當“企業辦社會”的成本被追加到產品和服務成本中時,企業的競爭力就被拉下來了。現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有企業在剝離了“辦社會”的職能之后,為什么又提出“企業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責任”這個課題?這樣做會不會重新背上企業剛剛卸下的負擔?換句話說,企業有沒有必要承擔這樣的責任?如果有必要,又該怎樣有效地承擔這種責任,實現企業與社區的雙贏? 企業承擔社區責任, 不是也不能簡單重復昨天 “企業辦社會”的故事 “企業辦社會”,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政企不分的產物。政企不分,使企業本身應有的“四自”權(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被政府取代,形成了以政代企的弊端;而本應由政府辦社會的公共職能卻被迫由企業包攬下來,形成了以企代政的“辦社會”的弊端。這種政府與企業的雙重錯位、缺位和越位,使企業不像企業,政府不像政府,政府職能與企業職能都被扭曲、弱化,極大地限制了現代政府職能的健康發育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健康發育。職工“進了企業的門,就是國家(政府)的人”,是其生動的寫照。 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的職能,是政企分開,使政府與企業各歸其位,各得其所,各盡其責的必要步驟和正確抉擇。但是,企業在剝離“辦社會”的職能之后,并不是與所在社區一刀兩斷,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角色與方式融入到社區之中,擔負起企業必要的社會責任,發揮企業必要的社區作用。 與企業“辦社會”不同,在構建和諧社區中,企業不應再以以企代政的角色出現。在社區建設中,雖然企業仍然是主體之一,但從社會分工職能來說,政府才是主角,居民自治才是主角,企業相對地一般應由從前的主角轉變為現在的配角(盡管是重要的配角甚至是最佳配角);或者由過去的“獨角”變為現在的多角之一。企業承擔社區建設責任的方式或途徑,主要也應以構建優良的社會公共關系的方式或途徑進行,是以企業的品牌建設和形象塑造的方式或途徑進行,而不再是以過去的行政方式進行。企業承擔社區責任的范圍與內容,應以企業與社區和諧雙贏為限,而不是再像過去“辦社會”那樣大包大攬社區公共職能。換句話說,“企業辦社會”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強加給企業的角色和義務,而企業的社區責任,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自我生存發展的需要。 如果說,過去企業被迫“辦社會”是政府加給企業的包袱或外在負擔,那么,現在企業主動自覺地擔當和諧社區建設的責任,則是企業自我發展的內在要求。因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不能再以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必須做到企業內部的和諧與協調發展,企業與社會的和諧與協調發展,企業與自然的和諧與協調發展,其長期利潤最大化目標才可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才可能實現。 建設和諧社區與建設和諧企業, 可以相互促進和互利雙贏 有些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把和諧社區建設與和諧企業建設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認為要求企業在建設和諧社區中擔當一定責任是“管他人瓦上霜”。這種看法以“辦社會”的思想方式看問題,因而是不正確的。 對企業而言,承擔一定的社區建設責任,至少是“掃自家門前雪”的責任。這個道理其實并不深奧,因為,優美整潔的社區環境,周到良好的社區服務,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安定有序的社區秩序,文明自治的社區居民,為身在社區的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管理環境或外部條件;反之,亦反之。而好的環境或外部條件,會對企業的發展起推動或促進作用,不好的環境或外部條件,會對企業發展起阻礙或破壞作用。試想在一個治安混亂、民風惡劣、環境污穢的社區中,企業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企業的財物會因盜竊猖獗而受到損失,員工的思想情緒會因黃賭毒泛濫而受到腐蝕,企業的形象會因周邊環境惡劣而受到損害,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企業總資產會因此而出現貶值,企業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會因此不愿登門或推遲上門,從而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見,即使按“各自打掃門前雪”的狹隘觀點看問題,和諧社區建設也屬于企業的“門前雪”,不掃也是不行的。 按“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觀點看,企業在構建和諧社區中也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從社會生態和企業環境來說,在一定意義上企業也可看作是社區的池中之魚。社區和諧則企業有幸,社區不和諧則企業必遭不幸。因此也可以說,積極參與和諧社區的建設,也是和諧企業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 顯而易見,社區和諧有利于企業和諧。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企業和諧也有利于社區的和諧,這個道理也異常淺顯。首先,企業和諧有利于可持續發展,從而使員工收入或就業增加,社區的購買力和消費能力增強,促進社區的安定繁榮;反之,企業不和諧造成發展不可持續,從而員工的收入下降或失業人員增加,社區的購買力和消費能力大幅下降,會使社區蕭條冷落。有這樣一家大型企業,前幾年由于企業興旺,加上內部職工股票上市獲利豐厚,社區購買力大增,使所在社區里集貿市場一片繁榮,連市區的出租車也如車水馬龍一般向該社區聚集,呈現出“客走旺家門”的景象。后來由于該企業連年虧損,乘出租車進出的人急劇減少,曾經如過江之鯽的出租車再也不愿去該企業所在社區攬客,社區的集市上連稍微高檔一點的水果也難見身影了。 其次,和諧企業里人際關系和諧,工作關系和諧,員工的心理壓力及其他壓力會得到較好的釋放、疏導和調節,下班后回到家里,不會把工作崗位和企業中由各種緊張關系積聚的壓力帶回家里釋放,這不僅有助于家庭的和諧與幸福,而且也有利于社區的安寧與和諧。所謂“一家不和,四鄰不安”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家庭和諧,鄰里則安;鄰里和睦,社區必安。上面提到的那家企業,后來由于各種矛盾處理不當,導致企業瀕臨倒閉,下崗職工增多,員工收入減少,員工鬧離婚的多了,部分員工甚至集中上街、群體上訪,使社區的交通、治安、市場等公共秩序惡化。類似的例子甚多。 再次,和諧企業的建設有利于直接提高員工以和諧的觀念處理各種關系的素質和居民自治的能力,這樣的員工會成為社區里自覺履行社區責任的好居民,從而有利于營造和諧社區自治的氛圍、提升建設和諧社區能力和水平,進而推動和諧社區建設提升層次。 從“企業辦社會” 到企業參與和諧社區建設, 是一種揚棄與創新 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辦社會”,到企業主動參與和諧社區建設,是一個揚棄過程,是一種體制機制、觀念方式等等方面的創新。在這里,要克服的是以企代政和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大包大攬,要保留的是企業對社區建設的那一份關愛、支持與幫助,要創造的是政府、企業、社區的全新關系——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區建設中,政府職能和企業責任的正確界定與充分發揮。 關注、關心、支持、參與和諧社區建設,是所有企業的責任。毫無疑問,大中型國有企業與所在社區有著天然的血脈聯系。企業的離退休職工及其子女,在職職工及其子女,直接構成了所在社區居民中的大多數甚至是全部,企業在社區建設中的環境整治、服務設施投入等等努力,可以看作是和諧企業建設與和諧社區建設的共同內容,是一舉而兩得的大好事,這應當繼續發揚壯大。比如,中國兵器工業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修建的三大湖公園和北方重工集團的北方兵器城公園,就是一舉而多得——企業與社區、企業與地區、企業與自然、企業與社會共贏的善舉之典范。對企業發展來說,是內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上佳之作;對社區和諧來說,也是美化社區環境、優化社區文化、完善社區設施、方便社區服務、促進社區穩定的經典之作。 有的同志可能會認為,上述情況只適合于歷史上形成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因為在那里,企業員工與所在社區居民是直接同一的,對新興的其他企業是否應在和諧社區建設中承擔應有的責任,則未必適用。我認為這種質疑是不對的。且不說主動自覺地承擔包括社區責任在內的社會責任,是新時代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要求,是當代企業發展的新潮流與新趨勢,就以“兔子不吃窩邊草”的動物生存本能或生存智慧來講,任何企業都不應做損害社區的事。雖然狡兔有三窟,但每一窟的“窩邊草”越茂盛,兔子的生存就越有保障,盡管兔子還要跑到窩邊之外去覓草吃。此理證諸于企業,其“窩邊草”最直接的就是所在的社區各種要素構成的綜合環境。社區的綜合環境的好壞優劣,對社區所在的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可以直接或間接地發揮鞏固或削弱、推進或阻礙的作用。令人流連忘返的社區環境,可以使人安居而樂業,反之,人們就會避之而唯恐不及。這個道理,只要設身處地想一想就會明白,恕不贅述。 企業要把對 和諧社區建設的投入, 作為重要的投資去策劃 也許有的同志會問: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是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強調企業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社會責任,會不會再次增加企業的負擔呢?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如果把社區建設作為重要資源去組合與利用,把盡社區責任與企業的市場化經營結合起來策劃與運作,按照社會企業家的經營思路去對待和諧社區建設的每一分投入,企業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投入就不會變成負擔,而會是一種具有重要價值的投資。要看到,在社區服務設施和服務內容的建設方面,在社區環境和文化的建設方面,是存在著許多重大的商機的。建設和諧社區的過程,就是經營好社區的過程,而良好的經營是可以收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兩重效益的。收獲兩重效益,是企業貢獻社區、經營社區的主要著力點。 以北方兵器城為例。其策劃和建設,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企業文化傳播基地、包頭歷史文化教育基地、社區休閑娛樂場地、AAAA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等緊密結合起來,把和諧企業的構建與和諧社區的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既造福于企業員工及其家屬,也造福于社區廣大的居民;既造福于當代,也造福于子孫;因而成了北方重工集團知名度、美譽度的一張精美名片,其良好、持久和巨大的廣告效應就可能是無價的。有什么理由說它是包袱或負擔呢? (責任編輯:任 真)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