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評:讓廉政文化的“馨香”陶冶心靈(07-1-2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5日 17:10 審計署網站
“朱元璋曾對臣子說,守著自已的俸祿過日子,就好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天天汲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反之,即使謀得金山銀山,最終要落得身敗名裂、傾家蕩產的慘局。”這是日前筆者參加江蘇省紀檢監察先進集體――鹽城市審計局冬訓班黨風廉政教育講座上聽到的一個故事。隨著主講人的演繹,“算好經濟賬,莫要頭腦糊涂,因小失大,非分之想,步貪腐之人后塵”,這些在平時聽來面孔嚴肅、內容乏味的教育、灌輸和警示,頓時易感起來,溫潤起來,可愛起來,有了歷史的厚重感起來,覺悟之門隨之悄然開啟。令筆者意外驚喜的是,這個故事不過是鹽城審計局這次教育中的一盤“小菜”。就在這次關于加強自身建設的冬訓主題報告會上,主講人還端出了十多道“大菜”,這些古今中外的故事、典故和警句,“寓理于事、發乎真情、導之以行”的“色香味”俱全,著實讓每個聽講者享受了一次營養豐盛的精神“盛宴”。在此,筆者不妨舉幾例,與諸位看官共享。“香港城市大學一名從內地來港的數學系女研究生,公然將1萬元放進系內副教授的信箱內,繼而用電郵向副教授索取試題及答案。香港城市大學的教授未存絲毫僥幸心理,對貪污賄賂行為堅持“零容忍”,第一時間向廉政公署報案。”這是道德力量有助于增強拒腐防變能力,“教育不是萬能的,離開教育是萬萬不能的”的有力佐證。“魏文王問神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個醫術最好呢?扁鵲回答,大哥最好,他治病于未發之前,名氣無法傳出去;二哥次之,他治病于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我最差,我是在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認為我的醫術高明。”這是“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的最好詮釋,使大家從中體察到了組織對每個成員關心愛護的誠摯心意,思想、認識和行動一下子與組織的嚴格要求“同頻共振”起來。“香港的一名郵差春節期間送信到住戶家中并說了一聲“恭喜發財”,菲傭給了他一個幾塊錢的紅包。主人回來后將郵差舉報到了廉署。調查人員問菲傭:如果他不是郵差你會給他紅包嗎?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郵差收取紅包的行為與他的職務有關,屬于貪污。”這是寓深刻的道理寓簡單的例子,讓人明白如果不當官,沒有權,沒有人送禮,要防微杜漸這個道理的啟蒙醒神。“清廉七筆賬:第一筆,政治賬,把握大方向。很多腐敗分子都有一個苦難的童年,一個奮斗的青年,一個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個悲慘的晚年。晚節不保,前功盡棄,教訓深刻。第二筆,經濟賬,富裕又安康。第三筆,名譽賬,留得清名揚。第四筆,家庭賬,幸福又安祥。第五筆,友情賬,情誼方久長。第六筆,自由賬,天高任翱翔。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失去的才覺得珍貴。第七筆,健康賬,身心俱舒暢。做了虧了事,警車一叫,心驚肉跳;半夜敲門,嚇得丟魂,怎么能健康呢?!”這份賬單,全部納入到了人生、利益、權力三觀的“大賬”中,算得審計人人生之路光明又坦蕩。其實,這個用故事、典故和警句的鮮活形態,去傳道解業授惑誡免的技法,古往今來,廣泛被運用。天下第一村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以“岳母刺字”、“子路為母負米”、“三請諸葛亮”、“八仙過海”等一個個傳統故事,以及“十富贊歌、十窮誡詞”等一條條警句格言,來教育感化村民精忠報國,孝敬老人,尊重人才,各顯其能,艱苦創業,使華西村的思想教育特別靈光。易中天品《三國》,于丹說《論語》,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現生活的技巧、人際交往的智謀等等,成功地使傳統學術走進了大眾,“火”了央視的百家講壇。筆者以為,易中天和于丹的學術之路、華西村的經驗、鹽城市審計局的做法,有著異曲同工、一脈相承之處,都是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遵循了人們的認識規律,都是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理性回歸。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知識,修正謬誤,實現飛躍,循環往復,一步步從自由王國走向必然王國,從而進入到深刻體悟自然、社會智慧的境界。許多人是在汲取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營養中,成長起來的。正因為如此,去年,在杭州召開的全國廉政文化建設座談會,提出了引導人們特別是黨員干部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汲取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用先進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號召。于是,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范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等內容,附著在廉論、廉事、廉詩、廉文、廉對、廉謠、廉諺、廉戲、廉政格言警句等文化形態上,拂去歷史的塵埃,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激濁揚清、修養身心的凈水圣水。這是各級黨組織和文化部門努力開拓的結果。誠然,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掘,與現代文化的鏈接和交融,要付出艱辛的腦力勞動。別看臺上的講座時間短暫,但要達到大家愛聽的效果,臺下從電視、廣播、網絡、紙質等途徑閱讀、收集、剪貼、整理資料,以及結合實際的學習、吸收、甄別、研究、引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需要日積月累、久久為功。正是因為這一點,一些黨風廉政教育課程,圖省事,怕麻煩,習慣于照搬照抄,依樣畫瓢,就文件傳達文件,就材料傳達材料,滿篇的大話、套話、虛話,“原則湯”濃得化不出,使人置身不聽不好,聽也無趣的尷尬境地,削弱了人們的參與熱情。鹽城市審計局以審計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厚德載物的事理,握住了廉政文化建設的抓手。長期堅持下去,定會造濃廉政文化的氛圍,內塑審計人的美好心靈。其做法和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李德志)
(本文內容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審計機關和本網站的觀點,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