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新醫改:防止厄運循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8日 09:44 21世紀經濟報道

  劉暉

  藥架上混雜著化妝品、充滿糖蜜酒的調制品、胃藥和所謂的抗癌藥品,這些像“煉丹術士一樣的藥架”,是某個欠發達國家鄉村醫院的景象嗎?

  不,這發生在美國。1937年,由于服用一種由磺胺制成的“萬靈藥”,107人死于非命,而它通常的用途是作為防凍劑。還有類似于中國的“大頭娃娃”事件,1962年,由于孕婦服用一種含有薩立多胺的安眠藥而導致幾千名畸形嬰兒。

  這些事件讓人想起去年中國爆發的“齊二藥”、“奧美定”、“欣弗”等事件,問題是,隨著年初原國家藥監局局長鄭筱萸及相關官員的落馬,如何在制度和法規上多有掘進,才能避免厄運的循環?

  關鍵時刻的制度躍遷

  此前醫改被宣布失敗,而且有論者認為是得了“美國病”。關于美國醫療保障體系,其在國內也頗受指責,“混亂”、“低效”不絕于耳,但是,如果僅一言蔽之,既無益于從其制度變遷中獲得啟示,更無法避開已經引發的陷阱。

  “萬靈藥”事件發生后,美國于1938年通過《聯邦食物、藥品和化妝品法案》,這項法案增加了諸多新條款,管理范圍擴大到化妝品和醫療器械,而且要求新藥上市之前被證明是安全的,開創了藥品監管的新體制,對授權工廠進行檢查,增加扣押和起訴的處罰,增加法院指令的救濟。

  隨后,食品標準相繼出臺,不可能再爆發95桶蘋果酒冒充醋的事件。1962年畸形嬰兒事件后,在公眾的憤怒聲討中,通過了一項新的藥品修正案,增加了有效性證明的要求,從當年起,除非得到食物和藥品管理委員會某種藥品是安全和有效的結論,不得上市,此后新藥上市的時間從平均7個月變成了2年半,據媒體公開報道,在原國家藥監局長鄭筱萸及其下屬把持下,光2004年一年,就受理10009種新藥審批,而同期的美國FDA僅受理了148件。為了彌補藥品通過審批的時間花費,美國后來通過了一項法案,對制藥公司的新藥申請實行長達五年的額外專利保護。

  當年,還通過了消費權利議案,包括安全性的權利、被告知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以及聽證的權利。如果說此前的審核程序還局限在政府部門當中的話,那么,這項權利議案將此延伸到公共空間當中。從品種來說,美國對食物和藥物的監管是越來越廣泛和嚴格,1984年和1987年的《罰款增加法律》及相關修正案,大大提高了懲罰力度。

  從監管構架方面,世界上各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來說,都是各個部門融合的趨勢,比如日本把厚生省(即

衛生部)和社保部合并,成立“厚生社會保障部”。美國相關管理部門為‘健康和人類發展部”,管轄衛生、藥監等部門。總體上還實行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地方、州、聯邦政府各個層面建立起互相制約的監控體系。

  在英國模式中,公立醫院受制于

審計委員會、醫療服務督察員、臨床評估局的監管,這些部門獨立于作為政策部門的衛生部門。英國正推進各級各類近60個監管機構的合并,形成由政府監管機構和行業自律組織相補充的綜合監管體系。

  之所以重述這些制度的變化,不是為醫改尋找國外尚且如此的托辭,而是希望能夠從這些變化中獲得一種新的問題意識:正視世界性難題,不放棄點滴的努力,更要在關鍵時刻實現整體性的躍遷。

  醫療費用與反摩爾定律

  也許除了春運期間車站外票販子,各著名醫院里的“醫托”是最難打擊的,而所謂的“醫藥代表”即使早已被衛生部的法規取締,但依然改頭換面,頻繁出入。

  醫療領域存在著一種特殊的市場結構。主宰這個市場的仍然是“二八定律”。根據保羅·克魯格曼的研究,在美國,20%的人花掉了80%的治療費用,其中1%的患者的費用占了總額的22%,同時一半美國人沒有發生任何醫療費用。而這意味著那些重病患者和家庭將承受難以負擔的極限。

  中國在結構上相差不大。據公開資料,中國居民個人平均醫療費用支出為7.35%,低于衣著的9.56%,交通通訊的11.75%,甚至比外出就餐還低5.24元,并且有15省的居民外出就餐費用高于醫療費用。但是在單個重大疾病的支出為家庭年收入的數倍之多。

  這個問題不是擴大支出就能解決,更需完善制度上的設計。1960年,美國的5.2%的GDP被用于醫療開支,而到2004年,這個數字提升到16%。美國人花在醫療服務方面的錢已經超過了對食品的開支,也就是說,吃藥已經超過吃飯。在整體開支中,政府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負擔了一半以上的醫療費用,但實際的保險和治療服務卻是由為數眾多的、形形色色的私人保險機構、贏利性醫院或其它組織來提供的。美國為解決醫療費用急劇上升問題,曾經對醫院實行病人包干制,在總體費用確定的前提下,由醫院決定病人間的支付比例,節約歸己。這樣,以前的過度防衛性治療有所減少。

  在醫療領域,還運行著一些特殊的規律。根據保羅·克魯格曼的研究,技術的進步通常會導致費用的增加,而不是下降。也就是說,和計算機行業的摩爾定律(18個月價格會減少一半)相反,新技術并沒有加速產品周期的變化,醫療手段的增加導致總體費用的增加。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典型事件證明,中國前一階段公眾對醫療的失望,不僅僅是過度防衛性治療,而且是對那些甚至是惡意的進攻性治療的憤怒。

  導致過度服務原因各異。如果費用間接地由整個社會而不是由個人承擔的話,人們會產生幻覺,忘記了羊毛出自羊身上的現實,會誘導去尋求醫療護理。另外,也是上述的醫療市場結構所致。為了進行自我保護,醫院會傾向于采用排除法,只有在證明不是別的病的時候,才決定是什么病。

  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引發了美國國內的醫療模式之爭。一方認為,像加拿大一樣實行的單一支付模式,政府直接提供保險,將更有效率和公平,而且美國自己本身也有局部的統一保險體制,比如說退伍軍人管理局。而反對者則認為,甚至在英國也并不存在免費的醫療護理,只不過是間接地通過一般性稅收收入的消耗,以單個病人與單個醫生結清帳目的形式代替直接支付。

  顯然,這些問題還不到終結之時,但對這些問題進行公共選擇,無疑有助于避免這樣的結局:所有的參與者最后都變成了一個充滿怨恨的群體。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