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儲蓄少增1125億元 關注股市資金分流效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01:08 金時網·金融時報
FN記者 宋焱 “我的那幾只股票今天又漲停啦!”,朋友小李滿臉興奮,逢人便要迫不及待地讓大家分享她的喜悅。事實上,她從一個純粹的“股盲”轉變為一個徹底的“股迷”,也不過是去年的事。 很顯然,小李只是2006年在“牛市”財富效應“感召”下進入股市的眾多股民的一個縮影。隨著居民手頭的閑錢源源不斷地流向股票、基金等理財渠道時,一直高居不下的居民儲蓄存款也在實現著向資本市場的逐步分流。 日前,央行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全年,居民戶存款增加2.09萬億元,同比少增1125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居民儲蓄少增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市場的資金分流效應。 事實上,居民儲蓄分流入股市跡象從去年5月份已經開始顯現。據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0月末,人民幣儲蓄存款比上月減少76億元,出現2001年6月份以來的首次月度儲蓄存款下降。 分析儲蓄減少的原因,央行表示,2006年5月份以來,由于股市行情看漲、成交量較大,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儲蓄存款,導致了居民儲蓄存款增幅明顯減緩。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認為,居民儲蓄存款流向資本市場是好事,這說明居民的投資方式和投資渠道多元化程度增加了。此外,除了股市分流作用之外,實體經濟投資與消費也是導致居民儲蓄變動的兩大因素。實際上,在我國目前的統計數據分類中,除了證券投資外,實體經濟投資對居民儲蓄變動的影響往往被人們所忽略,居民儲蓄與非公有企業主存款在很多時候其實很難被清楚區分,在宏觀調控緊縮、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下,非公有企業主只有以自有資金增加投入;居民消費與儲蓄一直都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消費的持續增長,也在一定意義上起到了減緩儲蓄增長的作用。 中國社科院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認為,股市分流儲蓄將令中國的“高儲蓄病”有所好轉。長期以來,我國的高儲蓄率一直受到多方詬病,16萬億元的巨額居民儲蓄也被看作是“籠中虎”,其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問題引發人們擔憂。為此,分流龐大的儲蓄資金,應改變現有的間接融資比重過大的格局,積極發展證券市場,提高直接融資,并借此拓寬居民的投資渠道,成為各方共識。而從目前的情況看,股市分流儲蓄,正在令高儲蓄病有好轉跡象。他同時強調,根本醫治中國的“高儲蓄病”,關鍵還在于實現經濟增長從投資增長模式向消費增長模式的轉變。 業內人士預測,2007年隨著投資品種的豐富,居民儲蓄減少的情況將得以延續。從目前情況來看,將儲蓄資金轉向證券投資,居民的資產配置偏好并未出現改變,甚至有進一步強化的趨勢。據央行發布的去年四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結構發生變化,基金成為居民家庭除儲蓄存款外擁有最多的金融資產。在如何支出中,選擇“購買股票和基金”的人數占比達18.5%,躍升至歷史最高。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