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首個環保"民生指數"出爐 食品安全問題最受關注(07-1-1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5日 17:13 審計署網站

  

首個環保"民生指數"出爐食品安全問題最受關注(07-1-15)

  82%的人“談食色變”,81%的人“飲水思危”,73%的人“忍氣吞聲”……1月14日上午,《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2006)》正式公布。該指數顯示,86%的公眾認同環境污染對現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39%的認為環境污染給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或較大影響。

  在訪問的問題中,被訪者最關心的是

食品安全問題。由于環境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土壤、水源的不潔和大量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使老百姓對直接關系身體健康的食品“舉箸不定”。頻繁發生的流域水污染事件,讓老百姓對飲用水源污染憂心忡忡。對于飲用水污染問題,被訪者中比較關注和非常關注的人達到81%;在城市中,對飲用水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占21.7%。對于
空氣污染
問題,被訪者中比較關注和非常關注的人達到73%;在城市中,對空氣污染不太滿意的占39.6%。

  該指數還顯示,公眾的環保意識總體得分為57.05分,環保行為得分為55.17分,環保滿意度得分為60.20分。該組數據表明,環保意識越高的公眾,環保行為的參與度也越積極;環保滿意度越高的公眾,環保行為的參與度也越高;而其中環保意識對于環保行為的影響表現得更為明顯。

  2006年環境投訴已達60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30%。調查發現,在被訪者中,看到污染企業破壞環境,選擇向有關部門投訴的占15.8%,對破壞環境的行為予以制止和勸阻,會向有關部門投訴的占23%。但76%的被訪者不知道“12369”為全國環境熱線,相對于2005年下降了8個百分點。調查同時顯示,10%以上的大城市人認為自己所在城市不適合居住,7.5%的農村公眾認為自己所在的鄉鎮不適合居住。

  “民生指數”的首創者、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一種以環境資源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社會經濟文化政策為手段,致力于倡導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的社會形態。就中國而言,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本目標就是建立一種低消耗的生產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持續循環的資源環境體系、穩定高效的經濟體系、不斷創新的技術體系、開放有序的貿易金融體系、注重社會公平的分配體系和開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民主體系。

  鏈接:環保民生指數

  《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2006)》由國家環保總局指導,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組織編制,是國內首個環保指數。訪問方式包括實地調查和電話調查兩種。訪問的十四類問題是:食品安全、飲用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處理、綠化、噪聲污染、江河湖泊污染、可持續發展、土地污染、地球溫室效應、土地沙漠化、臭氧層變薄和生物物種減少問題。(記者王海)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