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百億欠稅一筆勾銷 振興東北還有后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4日 06:36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劉長杰 歐陽曉紅 沈陽、北京報道 一項涉及金額百億元的稅務豁免,在醞釀三年之后,最終實行。 2006年12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關于豁免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欠稅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規定,對地處東北三省老工業基地企業在1997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截至該通知下發之日尚未清繳入庫且符合該《通知》規定的欠稅予以豁免。 此前,除了2002年國家對軍隊向地方移交的保障性企業的欠稅進行了部分豁免外,還沒有對一個區域內所有企業的歷史欠稅進行一次性豁免。 “3月31日前,我們必須完成所有符合免稅條件的企業的情況匯總,并上報財政部、國稅總局。” 黑龍江省財政廳預算處處長郎國明說。 盡管此次各省最終豁免的欠稅總額要待統計匯總后才能清楚,但據遼寧省社科院經貿所王廣林研究員介紹,如果按東北三省國稅部門原有統計,1997年以前發生的歷史欠稅總額在100億元左右,因此按《通知》中的“四項條件”來豁免,最終的豁免總額應在100億元以下,受益的主要是國企。 除此之外,本報也從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公室獲悉,下一步國家還將出臺包括有關企業不良金融資產的處置,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支持,以及東北區域經濟間的產業布局和協調發展等等“一攬子”新政策。 財稅政策力推東北振興 豁免歷史欠稅的政策,起源于三年前。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出臺,在財稅政策方面,明確對老工業基地予以適當支持。其中,首要一條便是“對部分企業歷史形成、確實難以歸還的歷史欠稅,按規定條件給予豁免”。而從1998年開始實施的國企三年脫困中,由于中央當時已經給予東北企業一些優惠政策,因此其后再發生的新欠稅,由企業自行承擔。 此后,按照前述意見,自2004年7月1日起,東北三省先后實行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對東北地區從事裝備制造、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等六大行業的一般納稅人,進行增值稅稅額抵扣;對東北地區的低豐度油田和衰竭期礦山,經批準可以在不超過30%的幅度內降低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對東北地區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可按比例縮短折舊年限;受讓或投資的無形資產,可按比例縮短攤銷年限;東北地區企業的計稅工資稅前扣除標準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 在這些已經推行的財稅政策中,增值稅的改革成效最為顯著。除了在東北8個行業中落實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提供的數據還表明,到2005年上半年,稅務部門共對4萬多戶符合條件的東北企業進行了擴大增值稅抵扣范圍試點資格認定,經審核辦理抵減、退稅27.5億元。 2004年,遼、吉、黑地區生產總值一改弱勢,分別比上年增長12.8%、12.2%、11.7%,均為2000年以來的最高增幅。東北辦主任張國寶認為,這一高速增長的態勢,正是基于包括財稅政策在內的國家“一攬子”振興東北政策的推動。 振興戰略實施三年后,其他的財稅政策進行得有聲有色,作用顯著,而“豁免歷史欠稅”這一條,卻遲遲沒有推出。 從2004年開始,東北三省的國稅部門就對各省的欠稅總額做了相應的匯總和申報,并著手制定豁免欠稅的詳細規劃和具體操作方法。然而由于各類企業復雜的欠稅情況,企業改制所處階段的不盡相同,直接導致在此后三年間,這項能夠決定東北國企改制的政策,在數次召開的東北振興會議上,都未獲通過。 “因為老工業國企,不但東北有,西南、中部、西北都有,東北無非數量集中罷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研究員張斌認為:因為擔心全國各地老工業企業的連鎖反應,國家才在豁免東北歷史欠稅這項工作上,采取了非常謹慎和穩妥的態度。 “把包袱徹底拋棄” 按東北三省國稅部門原有的統計,有100億元規模的歷史欠稅發生在1997年以前。 “這個額度從經濟角度看,幾乎沒有太大的意義。”遼寧省社科院經貿所王廣林研究員說,“現在,僅遼寧一個省每年新增的財政收入,就在100億以上;而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增加更有上千億之多。” 從個別企業的角度看,豁免欠稅的作用也有限。以鞍鋼為例,相對于其2006年前三季度就已超過50多億的凈利潤,2億元的歷史欠稅豁免,難以對公司產生實質性影響,企業內在的動力反而比政策優惠更實在。 然而,這一豁免也并非僅是企業賬戶上的數字游戲。 事實上,長期以來,東北已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關停、倒閉、空殼,但由于解決不了歷史欠稅問題而無法破產;與此同時,有些欠稅企業雖然還能正常經營,但在合資、并購、轉讓過程中,許多投資者不愿白白地為歷史欠稅“埋單”,所以改制一直徘徊不前。現在,豁免了歷史欠稅,這些企業就可以放下包袱,輕裝前進,順利進入破產或改制程序了。 事實上,占中國人口8.3%的東北三省,既使改革尚不完善,但其國內生產總值依然占到全國的11.3%。 作為老工業基地,東北三省很多企業歷史上都是高奉獻、低積累,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舉世矚目。以原油為例,東北的原油產量占全國的2/5,僅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就達17.5億噸,大慶累計給國家上繳的稅收可以再造46個大慶,然而大慶依靠油田所獲得的積累卻非常有限。 與此同時,多年來一直漸進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卻是從國有經濟比重較低的東南沿海地區開始的,這導致計劃經濟大本營的東北承擔了相當大的改革成本。 還有“組合拳” “國家現在針對東北振興實施的是區域稅收優惠的政策,這在促進東北快速發展的同時,拉大了與其他區域的差距。”一些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 針對這樣的意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張斌副研究員指出,為了避免激化地區間的利益矛盾,進一步統一稅制,公平競爭,國家下一步的稅收優惠政策應由區域優惠為主向產業優惠為主的轉變,通過稅收政策和產業政策的相互配合,引導資金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最終推動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而吉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宏觀處處長劉庶明則認為,東北地區的稅收優惠政策,還應逐步放棄包括減稅、免稅、降低稅率等直接優惠方式,轉而更多地采取間接優惠政策。他進一步解釋說,對于以能源、原材料、重工業為主,急需投資進行設備更新換代的東北地區而言,增加加速折舊、投資抵免、再投資退稅等間接優惠方式,更有利于稅收優惠鼓勵投資作用的有效發揮。 來自國務院振興東北辦的消息表明,在過去三年成功地實施了一整套財稅政策的基礎上,振興東北戰略的下一步,將出臺包括有關企業不良金融資產的處置,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裝備制造業的重點支持,以及東北整體區域經濟間的產業布局和協調發展等等的“一攬子”新政策。 三年過后,振興東北的新政依然不斷。(本報記者李平對此文亦有貢獻)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