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新一輪消費高峰敲門 啟動內需仍須加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9:20 金時網·金融時報

  FN記者 周劍初

  一老牌權威券商研究所最近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從今往后一段時期,我國將步入第三波消費高峰。根據該報告,我國第一波消費高峰出現在1984-1989年,第二波消費高峰在1992-1997年。該報告認為,1981年之前出生的獨生子女有9000多萬,目前正處于收入和消費的上升期;而1992-1998年出生的獨生子女約有3億多,亦將逐步進入消費年齡。這兩代人的消費傾向要遠高于儲蓄傾向,他們將在新一波消費高峰中唱主角。

  新的消費高峰真的會如約而至嗎?從消費的現實“表現”看還須下大力氣。消費、投資和出口向來被認為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根據經濟學家的經驗,消費占GDP的比重達到50%以上才能維持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消費“馬車”卻長期在拉

中國經濟增長的“后腿”。據統計,近15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這“兩駕馬車”占GDP的比重約為80%,且仍在持續增長。而消費這駕“馬車”呢,根據最近統計,消費在中國GDP中所占的份額已從1995年的47%跌至37%,創歷史最低水平。而在國際上,較大經濟體的消費支出大多占GDP的65%左右。有經濟學家說,中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過量出口和不受限制的大量投資,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能承受這樣的失衡,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內需不足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為了搬掉這塊最大絆腳石,近十年來,我國一直強調鼓勵消費,強調擴大內需。但盡管刺激消費的措施很多,效果卻并不理想,十年間消費增長始終慢于同期GDP增長,消費率不升反降。究其根源,一是因為居民收入增長慢于GDP和財政收入增長,農民收入增長慢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長。二是因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造成居民消費傾向下降,同時,教育、醫療、住房、

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也造成城鎮居民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等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居民預期收入下降、預期支出增加,憂患意識導致其儲蓄傾向過高、即期消費弱化。在廣大農村,近年來財政對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投入沒有跟上,社會保障體系缺欠,農民消費預期萎縮得尤其嚴重。三是歷史和文化傳統及人口結構造成我國“低消費、高儲蓄”的特有現象。相對于西方民族而言,東方民族具有更高的儲蓄傾向。同時,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一直執行計劃生育政策,顛覆了我國傳統的子女贍養父母的家庭養老模式,迫使父母減少對子女的依賴而增加儲蓄以自我養老。

  擴大消費、啟動內需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必須在體制和制度層面進行更為系統、深入、有效的改革作為保障。首先,應加強政府對宏觀收入分配的調節,建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大體同步的機制,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其次,應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增強農民消費能力。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再次,要健全和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增強消費者信心,引導消費預期。城鄉居民即期消費愿望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住房、醫療、養老、失業、教育等一系列改革還沒有到位,還沒有形成穩定的消費預期。國家應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改革的透明度,消除居民消費后顧之憂。其四,應實行開放式的行業投資準入政策,打破行業壟斷。除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關鍵領域外,其余行業和領域都應放開,凡是允許外商投資的產業都應允許國內民間資本進入,并在稅收優惠政策、投融資政策、土地政策、出口政策等方面,反對任何歧視民間資本的政策和行為,為民間資本營造一個平等、公平的投資環境。

  中央政府已將擴大內需列入2007年主要經濟工作之一,相信相關改革會在今年繼續向縱深推進,系列惠民政策會在今年陸續推出,消費馬車對經濟的拉動力將逐步增強。事實上,央行2006年第四季度的城鎮居民調查已表明,傳統的教育、養老和防病、防失業或意外事故等預防性儲蓄動機首次深度同步下降。央行統計還表明,全國月度儲蓄存款余額已在去年底出現連續兩個月的下降。盡管有分析認為,這些從銀行流出的儲蓄只不過是進入了股市和基金市場,但從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驗看,股市的繁榮將大大有利于居民消費的增加,而我國當前

證券市場的牛市恰恰為擴大消費、啟動內需提供了良好的開端。有報告預計,在未來的20多年內,隨著投資的減緩和收入的增加,中國的消費在GDP中所占的份額將從目前的37%增加到2015年的41%,并將在2025年達到45%。看來,我們有理由對未來消費馬車緊追投資和出口馬車的可能保持一定樂觀。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