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2007房產周刊開篇語 在路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8:20 每日經濟新聞
干則思變,而年終又是一個變革最容易發生的時機。對于《每日經濟新聞》房產部來說這兩個條件都具備了,改變來得有點突然似乎又理所當然。成立房產事業部,開設房產專刊這些手法對于媒體行業來說,對于讀者來說,對于房產客戶來說實在不是新的操作方式。面對已經極度審美疲勞的讀者和房產客戶,面對競爭異常激烈的媒體市場,我們要想成功也決不是簡單的整合,開設專刊就能得到期望的收獲。所以我們并沒有盲目自信,更不流于形式。
回顧2006,我們加大了對房產行業的關注,有了招牌欄目“每經地產麗人行”和“地產研究院”,也策劃了一系列主題報道,加大了行業對我們媒體的關注和認可,但我們還擔心會不會叫好不叫座。作為年終總結性活動“戰國策”在業內得到頗高評價也因媒體號召力有限,而未能達到該創意應有更好的效果。責怪媒體本身影響力不夠大?責怪開發商沒有眼光?這些或許都有點浮躁,立足現實:1、《每日經濟新聞》是一份成立才兩年的經濟類媒體,在不靠大量經費去對自身品牌進行宣傳的情況下,我們該思考房地產報道和對開發商及讀者服務上如何才能做出更大影響力;2、盡管我們發行量屢創新高,但基于目前中國的國情,經濟類日報只能算是窄眾媒體,單就發行量而言遠不及大眾媒體,而發行量又成為房產行業慣性考核媒體的重要指標之一,盡管我們擁有精確發行通路,擁有高質量讀者構成,但在眾多媒體的光環下,在傳統慣性思維的影響下,《每日經濟新聞》的優勢易被忽視;3、房產商最重要的投入目的是為了賣房,窄眾媒體的發行量再配之于趨于理性的高端讀者,《每日經濟新聞》能夠給房產客戶帶來的電話鈴聲實在無法與其他都市媒體相比,如何讓讀者及客戶對我們有客觀的評價?如何讓客戶認可我們的核心讀者?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更需要縮短這個過程的方式!我們嘗試把讀者從幕后請到臺前,與一些開發商共同舉辦活動,效果良好但操作得很累,同時也有感于似乎我們失去了媒體的本色,線下活動必須不能脫離版面,版面還是一份媒體的本源。
還沒到總結經驗講故事的時候,但還是得感謝兩年來曾經支持《每日經濟新聞》房產部的滬上房產界的朋友們。又是新的一年,正視局限但我們從沒停步,怎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怎么立足現實走出自己的路?《每日經濟新聞》在上海房產行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房產專刊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專刊?一系列的問題是想逃避但又無法去回避的問題,思考未必能有回天之力,但不思考只能等待預料之中期望之外的結果。
如果完全從商業角度來看問題,媒體本身就是一個商品,一個要銷售給讀者和廣告客戶的商品。膚淺的認為讀者對媒體的需求可以簡單歸納為“有用”或者“有趣”;行業客戶需要的則更多偏向于“有用”。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經濟類日報讀者市場還不夠大,完全實用的經濟類精神大餐,或許會由于“補藥吃多了也會變成毒藥”的效果而把僅有的讀者市場中的部分讀者群體拒之門外。明確了以上現實,思路也應此找到了一條主線:每日經濟新聞的房產專刊主旨是服務于讀者,服務于房產行業。服務不是獻媚,僅以滿足讀者以及行業需求為主要目的。基于這個主導思想我們設立了一些常規欄目:《讀者屋語》:服務于每經讀者,刊發讀者自身對目前房產行業或者一些樓盤的評價性文章,年終還將根據讀者的評價進行總結。
《老總看市》:刊發房產行業各公司老總對房產行業的分析性文章,他們眼中的房產行業與大眾眼中的房產行業會有哪些不同?
《華山論“見”》:行業內需要交流,而如今又是個愛秀的時代,這里是個思想分享的樂土,也是個引起非議的秀場,這里沒有評委,僅供房產行業職業經理人,項目操盤手,學者等分享自己的思想,享受秀的快樂。
《情報站》:刊發新盤開盤,促銷活動等實用信息。
……
同時,我們還會開設一系列專題活動。2007,看我們的。
是自娛自樂?是博大家一笑?還是豬年有豬福?估計得07年底才能有結論。新的一年已經開始,每個人都將在新的一年走自己的路,朝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實現目標固然重要,收獲則更多在于過程。我們走了兩年,走得艱辛但我們仍然在繼續。劉歡的一首“在路上”,獻給我部門的每一位同仁,也獻給每一位在路上的人。
那一天
我不得以上路
為不安分的心
為自尊的生存
為自我的證明
路上的心酸
已融進我的眼里
心里的困境
已化作我的堅定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
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
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溫暖我的人
陳思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