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繁榮背后的陰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23:37 《財經文摘》

  北京市第二外國語學院一位鐘姓教師告訴《財經文摘》,目前他已籌齊首付款,準備在宣武區購買一套60平米的兩居室!皟r格快8000了,再不買恐怕還會漲! 鐘先生說。當記者問及是否了解國家有關調控措施時,鐘先生說,“對老百姓來說,政府出臺什么措施不重要,我們關心的只是效果!

  鐘先生碩士畢業已經3年,每月固定收入不到5000,收入在北京還算不錯。

  他買房子的首付款中自己和新婚妻子承擔了50%,其余是從老家雙方父母那借了部分!坝袀家才能安定下來。壓力很大,已經把所有開支壓縮到最低了,平時不敢出門,一出門就要花錢。還得拼命找外水,腦子里想的除了掙錢還是掙錢,爭取早些把貸款還清。”

  不僅是鐘先生,其他收入和家庭條件更差的人恐怕在物質和心理上承受力更是達到了極限。

  天平向誰傾斜?

  無宅何以安“家”?其實,鐘先生的想法代表了中國人普通的思維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尹中立博士認為,宗教信仰的不提供使歐美國家住房消費心理和中國有很大差別,歐美在傳統上屬于游牧民族,四海為家的冒險精神決定其精神靈魂不是“家族”,不是“血緣”,而是“神”。與西方相比,中國的“神”帶有更強的實用主義特色,這種文化區別對居住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歐美國家,教堂是最豪華的建筑,而在中國古代,最豪華的是皇宮。在等級秩序下,統治者還對住宅標準進行了嚴格限制,越制就是越禮、犯上。《大清會典事例·工部》曾頒布禁令:“順治初年定,王府營建悉遵定制,如基址高或多蓋房者皆治罪。”

  皇權政治結束以后,住宅的制度等級在紙面上已經取消,在傳統文化背景下,特別是改革開放前經過低質、惡劣的居住環境考驗,人們的購房欲望迅速膨脹。尹中立分析說,這種特殊文化傳統可能也是助長炒房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們無法在短期內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

  改革開放后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些地方富裕起來的農民紛紛蓋起小樓,沒有能力蓋樓的,只能渴望從老屋中分出部分,“談判”中自然缺少一項最大的資本。城市,土地產權由政府壟斷,居民很難自己購地蓋房,在“居者有其屋”的口號下,無論房價多貴,居民都別無選擇,購買住房已成為生活必須支付的硬性消費。因為擁有住房已被居民視為像食鹽一樣對身體不可缺少。

  中國人多地少,城市化浪潮中,二元化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尚有數億人要走進城市,成為城市中平等的一員。需求在短期內難以遏制,那么我們的住房供應市場呢?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王建向《財經文摘》說,造成現在房價恐慌的病根在于住房結構的單一,政府福利性廉租房供給不足,造成居民對商品房市場的過度依賴。

  王建指出,目前中國40%的人口收入增長水平是低于5%,跟不上商品房價格的漲幅,如果要讓收入水平不高的人群都靠買房解決住房問題,必然造成中低收入人群的高度緊張和不滿。至于解決辦法,王建提出政府應該根據收入階層的差異制定不同的住房政策,形成商品房和廉租房并存的住房供給結構;同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城市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他說,比較而言,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歐洲和香港地區,城市居民中購房戶僅超過5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911以后,美國股市泡沫破滅,美國政府開始鼓勵居民買房,而在此前,美國購房比例也和歐洲差不多,為50%出頭,但去年以來,比例也才上升到63%。

  居民對住房無止境的需求,土地資源壟斷,為房地產商提供巨大的利潤空間。現在,似乎沒有什么力量能抗衡開發商住宅供應的“排他”地位,天平始終朝開發商傾斜。

  這就是如火如荼的城市化過程中,政府為人們“設計”的住房供給市場。

  重壓下的畸變

  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前三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6.7%,同比漲幅較高的主要城市包括:深圳12.3%,北京10.9%,廈門10%,成都8.9%,呼和浩特8.4%和廣州8.3%等;下降的城市只有2個,分別是:上海2.3%,丹東0.1%。

  高房價已經對社會資源的配置產生了扭曲作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產陳姓評論員牛刀認為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他向《財經文摘》解釋了三大原因:一是,中國的現實是大量的中低收入群體并沒有享受到經濟的繁榮,其主要原因就是財富資源的極度傾斜,表現在金融體制上那就是富人可以用銀行的錢作為投機工具,而窮人只能用自己的血汗為銀行打工,一種資源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富人希望哄抬房價以產生更高的利潤,窮人希望房價降下來可以為銀行少打幾年工;二是,高房價是由豪宅拉動的,而豪宅過多是由住宅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的,豪宅在城市中心不僅僅霸占了城市的肺,而且掠奪了公共資源,比如深圳的香蜜湖曾經是公眾的游樂休閑場所,現在成了富人區,而一個城市的公共資源大量被少數人所侵占,這個城市的衰敗也近在眼前了;三是,高房價對市政資源、政府管理資源、道路交通資源、城市管理資源都進行了 惡意的透支,危害了子孫后代的利益。

  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中國人的住房風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廈門李林在他的博客中稱,富人們的住房主要功能不再是居住的場所和親情的港灣,是面子工程,是形象工程,是財富的體現,是炫耀的資本,貪大求洋,鋪張浪費,已成風尚。而政府和開發商,正在迎合這類需求。

  和諧的對立

  中國城市居民構成,向來十分復雜。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以本土居民居多,而深圳則以外來居民居多,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處在財富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治的昌明,社會的和諧,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達對他們來講都非常重要!案叻績r卻走向了他們的對立面,尤以政治的腐敗和社會的分化最為明顯!睂Υ,牛刀顯得十分憂慮。

  城市中的普通市民所指的是中低收入群體,是一個城市繁榮和興旺的主流力量,是社會財富的真正創造者,也是保證社會和諧的中堅力量。知名地產評論人牛刀對《財經文摘》說,遺憾的是,目前中國社會對這個龐大的群體是不公平的,一是信息不對稱,二是政治權力沒有保證,三是經濟上飽受掠奪之痛,當今中國的高房價,他們是受害最大的一群。

  “推高中國城市的房價中最強勢的力量是腐敗。其中,地方官員的腐敗又是根源,作為城市公民,本來有權對政府官員的行為有所節制但卻無法發揮,這種失落是一個城市主體意識和行為的失落,直接抑制了民眾的創造熱情和生命活力。”牛刀說。在目前這種價位上買房的居民要背上20年甚至30年的沉重負擔,沒錢買房的也是望房興嘆,因為他們的收入和房價不成比例,也就是說房價收入比太高,對他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被吞噬的中產階層

  中產階層,這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詞匯,中國人已經期待已久。可是,中國的中產階層在哪里呢?

  2003年,有關中產階層的報道頻頻出現在傳媒。學者也對中國中產階層的現狀進行了大膽的分析和預測。有經濟學家預言,中國經濟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中國城市每年將新增500萬中產階層。結合到現實,牛刀質疑說,“5年以后,一個20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將擁有中產階層600萬人,可是,三年過去了,那600多萬中產階層何在?”

  中產階層不是腥風血雨的副產品,嚴重社會分化和矛盾激化也絕非其適宜的環境生態。學者們的預測其實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社會和諧,但事實上,中國近年來有沒有走上和諧?這個問題似乎人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感受得出判斷。“近年來,中國社會已經堅決徹底地走向分化,其標志就是富豪越來越多,富豪榜年年升級,窮人也越來越窮,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市場的荒漠化。”牛刀說。

  中產階層并沒有像預測所言如潮涌現,人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房奴”為“安家”不惜犧牲未來,為住房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對于一個每個月只想著怎么向銀行交付按揭款,同時,還要被昂貴的教育、醫療支出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群體,能指望他們擔負起什么培養完整人格、追求獨立地位的歷史使命。不僅如此,他們還必須承受越來越多的稅,政府壟斷下的水電油汽等基本生活資料價格不斷輪番上漲。中產階層,正成為待宰羔羊。

  對于一個蓬勃欲出的階層,在現有政治框架內,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能與這個稱號相匹配的政治權利,他們剛剛創建的財富被無情剝奪,令他們膽寒的是未來貧困的襲擾和權利的荒漠。

  房價高企,社會階層殘酷分野將不是人們期待的中產階層多的理想“橄欖型”,而是形成財富向少數人集中的富少窮多的“洋蔥頭型”,更多人將因此淪入城市貧民階層。住宅對他們來說,不過是財富汲取的黑洞。

  事實上,在分析這些問題時,尚未考慮到未來是否出現房地產泡沫破裂和金融風暴。

  如果這一切真的發生……

  作者:楊政文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