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特高壓上馬始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5:29 《中國投資》
文/本刊記者 陳蕾 去年11月28日,在“2006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德銘指出:利用特高壓輸電技術,特別是直流輸電技術,實現遠距離、大規模的電力輸送,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環境,是優化能源資源配置的重要途徑;研發特高壓輸電技術,有利于提高中國乃至世界輸變電設備的制造水平,推進輸變電技術的進步;中國政府已經把特高壓輸電技術及設備的研制納入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這意味著,歷時三年的對特高壓電網的爭議宣告結束。 “高速公路” 按照國際標準,特高壓(UHV)指的是1000千伏及以上電壓,在我國特高壓電網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電壓等級的輸電網絡。 2006年8月19日,中國第一個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在山西長治奠基,由此拉開了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的大幕。該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起于山西長治,經河南南陽,南至湖北荊門,跨越黃河、漢江兩大河流,全長約653.8公里,工程靜態總投資約56.88億元,系統額定電壓1000千伏,最高運行電壓1100千伏,自然輸送功率500萬千瓦。 根據規劃,晉東南至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向北可以延伸至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等煤電基地,向東南可延伸至武漢,向東北可延伸至北京。這項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奠基儀式上表示,這項工程開工建設將填補我國百萬伏級電壓等級的空白。發展特高壓電網,是落實我國政府提出的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優化我國能源資源配置,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體系,促進我國能源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特高壓項目的上馬,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就是國內電力的緊缺。據悉,2004年底,三峽廣東直流工程驗收途中,劉振亞向同車的國家發改委領導提出:電網薄弱是造成缺電的一個重要原因,要從根本上解決電網“卡脖子”問題,應該開展特高壓電網建設。這個建議當場得到了國家發改委領導的肯定。同年12月27日,在國家電網公司黨組擴大會議上,劉振亞系統闡述了發展特高壓電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緊迫性。同日,國家電網公司成立特高壓電網工程領導小組。 2005年2月16日,國家發改委對建設特高壓的發展思路進行了認真研究,并且下發《關于開展百萬伏級交流、±80萬伏級直流輸電技術前期研究工作的通知》,特高壓工程前期研究進入實質性階段。在前期研究、技術論證、設備國產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國家發改委多次召開會議,統一部署,積極推動。 科技部、國土資源部、電監會、中機聯、中電聯等部門也對特高壓輸電工程十分重視,并在研究和論證的諸多環節給予支持和指導。然而這一舉動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反對的聲音不絕于耳。 劉振亞指出,我國油氣資源較為貧乏,煤炭和水能資源豐富,能源生產和消費分布不平衡。煤炭資源的探明保有儲量超過1萬億噸,2/3以上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區。水能的經濟可開發容量超過4億千瓦,3/4以上分布在西南部地區,而中國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部和東部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重要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距離一般都在800~3000公里。東部地區由于環保壓力大,運輸成本高,土地資源緊張,已經不適宜再大規模建設燃煤電廠。要滿足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必須在全國范圍優化能源資源配置,通過建設堅強的電網,實施跨大區、跨流域、長距離、大規模輸電。現有500千伏電網由于輸送能力不足、短路電流超標等問題,難以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亟需發展資源配置能力更強的特高壓電網,建設電力“高速公路”。 盡管爭論從來沒有停息,但建設特高壓的腳步并未放緩。國家電網公司首先建立了重大技術問題由專家院士顧問組審核把關的機制,并與國內外特高壓領域的機構和專家交流研討,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充分利用所屬科研力量,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武漢高壓研究院、國網南京自動化研究院、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和國網北京電力建設研究院等科研單位,都成立了特高壓關鍵技術攻關小組,認真開展特高壓的研究和論證工作。經過反復斟酌,廣泛聽取意見,最終形成了晉東南—南陽—荊門的首選方案。 大容量跨國輸電成為可能 特高壓邁出第一步的幕后,有很多專家的辛苦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共有2000多人直接參與和承擔了特高壓電網的研究咨詢工作。針對特高壓課題,中國工程院專門組成了包括27位院士、7位專家的特高壓咨詢課題組,圍繞特高壓輸電技術及試驗示范工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復論證。 2005年11月,這些專家提交了《關于我國特高壓輸電研究和工程建設的咨詢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我國有必要加快特高壓輸電研究和工程應用的步伐,試驗示范工程方案符合要求,建議作為國產化的依托工程,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高技術產業計劃和重大裝備自主創新計劃。 當這些專家的《意見》形成書面文件的時候,另一份研究報告的出爐也對特高壓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交的《我國能源輸送方式研究》報告,對特高壓輸電與輸煤成本進行了綜合分析,提出了輸電與輸煤并舉,當前優先發展輸電的建議。這一權威報告,對特高壓的問世功不可沒。 隨后,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規劃綱要(2006~2020)》中,要求重點研究開發大容量遠距離直流輸電和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與裝備。同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編制出版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研究成果專輯》和《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研究成果專輯》。 2006年8月10日,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直流試驗基地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奠基。該工程建成后,將針對±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和運行技術開展試驗研究,其12項設備指標或試驗性能將居世界領先地位。 同年8月19日,中國第一個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啟動。對這一工程進行論證的中國工程院專家組認為,工程建成后,通過嚴格試驗和運行考核,完全有條件轉入商業化運行,將成為我國能源輸送的一條重要通道,有利于實現華北和華中電網的水火調劑,優勢互補,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據了解,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成投運后,計劃建設晉東南—陜北、晉東南—北京和荊門—武漢特高壓工程以及淮南—蕪湖—浙北—上海特高壓工程。“十一五”期間,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線路將達4200千米,變電容量3900萬千伏安。同時,為滿足“十二五”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外送需要,“十一五”期間還將相繼開工建設向家壩和溪洛渡水電站到華東和華中的±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 特高壓的建設,不但能滿足國內用電的需求,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跨國輸電極有可能變為現實。到2010年前后,縱貫南北的百萬伏級輸電通道將把華北和華中緊密聯系起來。到2020年前后,國家電網特高壓骨干網架基本形成,國家電網跨區輸送容量將超過2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20%以上。屆時,由周邊國家向中國遠距離、大容量跨國輸電將成為可能。 特高壓電網建設目的在于,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有效調節電力供求關系,引導電力投資,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提高效率和效益。當特高壓電網的形成能滿足用電需求時,特高壓電網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含義,更是一種國家對能源的戰略意圖。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