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山西煤老板面臨生死變局 一夜暴富的夢醒時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5日 09:44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 王秋君 張華鈺 在過去的幾年中,山西煤老板一夜暴富的故事成為了山西煤炭產業中最具吸引力的話題,今天,這種神話般的"致富"奇跡正在消失。作為該省的支柱產業,現在山西煤炭在建生產能力可達3億噸,而今后五年內全國煤炭需求新增量卻不足5億噸。如果現在不從總量上控制,屆時山西煤炭將面臨滅頂之災 在山西———這個以煤炭資源富集而聞名的省份,大多數的煤炭經營者認為,2007年將是山西煤炭充滿變數的一年。 產能過剩已非危言聳聽 關于煤炭產能可能過剩的預測在去年年初的時候已經有人提出,但是大多數人樂觀地認為,這種局面至少要推遲到兩年以后才會出現。 然而,去年以來,全國煤炭社會庫存量一直呈上升趨勢,到6月底的時候,全國煤炭社會庫存達到1.52億噸,同比增加3177萬噸,是1999年以來的庫存最高值。 面對此種局面有人認為,隨著冬季用煤高峰期的到來這種局面會有所緩和,但是到10月末的時候,全國主要港口煤炭庫存仍然達到1196.1萬噸,比年初增加了367.6萬噸,增長了44.4%,甚至比9月末水平還略有提高。這無疑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而就山西方面來說,1-10月累計完成原煤生產43760萬噸,同比增加3587萬噸,增幅為8.93%;出省銷量全省累計完成36908萬噸,同比增加1218萬噸,增幅為3.41%;其中存在近7000萬噸差值。與此同時,去年1-6月份山西全省煤炭庫存達2378萬噸,比年初上升30%。 不僅如此,還有更加令人擔憂的事情,去年以來山西煤炭出口無論是價格還是數量均呈一路下滑的局勢,據山西省商務廳統計,去年1-9月山西省煤炭出口2038萬噸,同比下降17.6%,9月當月平均每噸出口單價為58.37美元,比上月下降21.40美元,比1月份下降15.34美元。山西省煤炭自營出口的17個國家和地區中,居前3位的韓國、日本、印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韓國199萬噸、下降33.8%;日本80萬噸、下降11.4%;印度40萬噸、下降49.8%。山西煤炭或者說整個中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局面已經開始顯現。 與此同時,煤炭行業的盈利能力也已經開始了大幅下降。去年1至5月,全國煤炭行業共完成利潤總額217億元,同比增長9.3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79個百分點。而煤炭行業的虧損情況卻開始趨于嚴重,去年1至5月煤炭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為15.67億元,同比增長93.9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 進入四季度以來,煤炭價格雖然又開始了令人欣喜的反彈,但是業內人士指出,煤炭價格在四季度上漲是季節性現象,正如每年二季度煤價下調一樣。進入四季度,我國北方地區陸續進入冬季取暖期,煤炭供求進入季節性高峰;南方地區由于江河進入枯水期,水電機組運行減少,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有所上升,帶來煤炭需求增加,自然導致煤炭價格上漲。同時,隨著本季度各地煤炭庫存量的下降,價格仍會繼續反彈,同時隨著近期各地煤礦安全事故的頻發,有可能導致一些地方停產整頓,供煤趨緊,但是這種短期因素并不能掩蓋已經凸顯的煤炭過剩端倪。 “山西過剩”考驗煤炭富翁 其實,早從2005年開始,山西便有計劃地將全省原煤年產量控制在6億噸以下,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事實遠非如此。譬如,2005年上半年,山西的煤炭產量統計數為2.1億噸,實際產量為2.9億噸。而整個山西地區許多私人開采的煤炭產量則根本無法統計在內,僅太原市就有沒有登記的煤礦1000多座,全山西約有4000多座,這些產量大多無法進入正常統計渠道。 同時,從全國范圍來看,近年來,由于煤炭價格飛漲,全國的煤礦幾乎都在超產運作。據統計,全國目前現有煤礦約2.8萬座,如果我們按最保守的估計,每個礦每月超產100噸,一年就超產約3000多萬噸。 事實上,這些煤礦超產的數量要更加驚人的多,去年早些時候在山西省左云縣張家場鄉新井煤礦發生“5·18”透水事故后,調查小組在處理事故中發現,該礦核定能力為年產9萬噸,但前兩個半月已生產13萬噸煤,實際年產量是核定量的8倍!為此有人斷言,全國超產不報的煤炭產量每年不下8000萬噸。 另外一個更加嚴峻的現實是,近4年來全國累計投資煤炭的資金已達2489多億元,這超過了我國前9個五年計劃投資的總和,其中2003年同比投資增長43.3%,2004年增長60.8%,2005年投資則達到了近1個億。目前全國煤礦在建項目約2000多個,這些項目在2007年到2008年將全部投產,每年將新增煤炭產能2億-3億噸,共計6億余噸。而去年國家核定煤炭產能為22.6億噸,加上部分在建能力的投產,總計為23.2億噸,已經超需求1.7億噸。還有更嚴重的局面,如果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預測,2010年全國煤炭需求約為24.5億噸,但也不排除一些煤礦再建時報小上大等行為會造成一定新增能力,所以到2010年我國的煤炭產能總計將達到29億噸,過剩近5億噸! 有專家認為,其實從2004年開始我國的煤炭供求已經漸趨平衡,但是由于當時運力的緊張而誕生了另外一種假象。從2005年開始,國家通過改造鐵路線增加運力,從而促使煤炭產能過剩的局面驟然顯現,與此同時,從2005年開始出現的煤炭進口增加和出口減少趨勢進一步凸顯了產能的過剩。這其實是一件好事,山西社科院的一位專家說,去年全國煤炭需求同比增長為6.65%,實現了2003年以來煤炭需求的增幅新低,是應該懸崖勒馬的時候了。 山西省某高級官員在早些的一次會議上說,作為山西省兩大支柱產業的煤炭和焦炭目前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市場危機,都存在總量過剩的問題,現在山西煤炭在建生產能力可達3億噸,而今后五年內全國煤炭需求新增量卻不足5億噸。如果現在不從總量上控制,屆時山西煤炭將面臨滅頂之災。面對煤炭產業已經漸現的過剩端倪,山西煤老板們未來的生活注定了需要變得小心謹慎。 利潤空間逐漸萎縮 當然,在產能過剩已經不再是天方夜譚的形勢下,價格的下跌無非是遲早的事情,但是還有一些原因也在逐漸擠壓著曾經日進斗金的煤炭利潤。 目前,山西的大部分產煤縣市已經施行了采礦權的有償使用。根據山西省制定的有關辦法,采礦權的有償使用主要分三種形式,一是貨幣收繳,主要適用于資源量較少、規模較小的煤礦,按煤種和資源/儲量,采取“標準一次確定、價款一次交清”的辦法。除此以外的煤礦,采取資源/儲量定量、分期分段出讓,價款標準由省人民政府適時調整;二是采礦權價款轉為國有股份,主要適用于資源量較多、規模較大的煤礦,在政府與采礦權人和投資人協商同意的基礎上,按規定經批準后,將采礦權價款轉為國有股份;三是采礦權價款轉為國家資本金,主要適用于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國有骨干煤礦,其采礦權價款按照有關規定批準后可以轉為國家資本金。在具體收費標準上,山西省制定了6個標段,其中最高的為焦煤、肥煤,每噸收取3.80元補償費;最低的其它煤種收取1.30元/噸費用,而山西省境內的絕大多數煤礦則分布在3.30元/噸的收費標準上。對于這些煤炭企業來說,這筆費用需要根據所處煤層的可采儲量一次性付清,這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山西省晉城市某地的一名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在最初核定他們煤礦的可采儲量時他們并不清楚這項未來的決定,于是幾乎所有人都上報了遠遠超出實際數目的煤炭儲量,因此他們也在今天付出了更高的代價。他所經營的煤礦上繳了1900余萬補償費,他認為事實上自己的煤礦根本開采不了那么長時間,按照目前的情況看,未來的虧損幾乎是無法逆轉的事情了。 這只是一個方面,他說,為了繳付這筆費用許多人在銀行信貸不果的情況下求助于民間高利貸,這讓他們背上了沉重債務。要么你徹底放棄,要么你鋌而走險,面對山西煤炭曾經不可一世的輝煌,更多的人選擇了后者。除了這筆一次性的不菲費用外還有許多其它的費用需要每年交納,譬如工商、環保、國稅、地稅、地方政府保證金、所在鄉鎮、村莊的管理費、治安、民政、土地、工會、保險等等十幾個部門的近20余種費用,這再一次增加了煤炭企業的成本。 另外近年來,煤炭企業按照有關規定提高了安全費、維檢費的計提標準,同時原材料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員工工資在增加,油價上漲導致的運輸成本不斷增加等等,這些對于目前處境中的煤礦同樣感到吃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前三季度全國原煤出廠價格平均上漲2.2%,但凈利潤卻下降近5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因素在于主營成本上升過快,有預測認為這一成本隨著“十一五”計劃的推進會繼續有所上升。 而另外一個讓山西煤炭企業頗感壓力的消息是,到2007年1月1日,山西醞釀已久的“一金兩費”制度將有望正式實施。按照這一政策,每噸煤需要繳納三項費用共計40元,其中可持續發展基金按25元/噸計提,上繳山西省政府,礦山環保資金和轉產資金合計按15元/噸計提,留給煤炭企業自提自用,但必須作為專款專用。如此一來不論是現金流出的可持續發展基金,還是現金留存的“兩費”在成本中都將全額體現。 這對于整個山西省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性來說無疑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對于山西為數眾多的中小煤炭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屆時煤炭利潤將所剩無幾。對此,有人認為似乎可以通過煤炭提價的方式得以解決,但是面對全國煤炭產能過剩已經漸現的局面,價格上漲無疑自封財路,煤炭買家很可能會轉向內蒙古、山東等地進行采購。 在這重重困境中風光無限的山西煤老板們將何去何從,值得我們關注。 一夜暴富的夢醒時分 有專家認為,這次端倪漸現的煤炭“過剩”與1998年開始的那次煤炭“過剩”不同,那次“危機”源于需求下降,雖然同期煤炭生產也在下降,但煤炭消費下降大于煤炭產量降幅,所以稱之為相對過剩,一旦需求恢復,問題便迎刃而解。而這次煤炭“過剩”出現在煤炭消費高速增長時,是煤炭產能增長快于煤炭消費增長的結果,是絕對過剩,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應協同作戰,拿出積極態度果斷解決。 目前,山西省從2005年7月到2006年6月已經關閉煤礦礦井1156座,目標是2010年底全省煤礦總數壓減到2500個,按照“十一五”發展規劃,山西省煤炭產量要穩定在7-7.5億噸,而目前地方煤礦通過采煤方法改革和正在新建、改擴建礦井相繼投產新增的產能已超過了規劃產能,為此,山西省省長于幼軍表示,未來幾年山西煤炭要實現“零”增長的目標。 這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山西的普遍觀點是,進一步加大關閉小煤礦的力度,盡快組建山西煤炭“歐佩克”,共同限產,避免重蹈“焦炭寒冬”的覆轍。但是煤炭工業由于其天然分散的特點,造就了眾多的競爭主體,雖然各方都能認識到限產是惟一出路,但為了保持和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不得不拼命生產以圖自保和發展。 在采訪中,一些煤炭企業的經營者認為,在這種情勢下如果企業不超常發揮,開足了馬力生產無異于自尋死路,因為一方面是沉重的債務,另一方面是有限的開采期限和不斷增加的成本,如何能在煤炭價格已經不再堅挺的情況下力保不失,實屬不易。而一旦潰敗,將會帶來更多的隱患。因為占山西煤礦總數的80%屬于中小型煤炭企業,這些煤礦基本都在當地金融機構或者民間金融組織融有大批資金,一旦崩盤,后果難以預料。 有分析認為,縱觀國內近來的幾次產能過剩危機,一個共同的規律是巨大利益誘惑,產能與實際產量信息嚴重錯位,亡羊補牢,導致絕對過剩發生。如果能夠未雨綢繆,及時發布信息,對投資者提出指導與建議,無疑會遏制嚴重過剩的發生。所以對于那些依然懷揣一夜暴富的煤炭夢想的人們,似乎應該敲出一次至為響亮的警鐘了。(5F1) 鏈接 政府整治措施 ●“十一五”期間,山西治理煤炭污染、整合煤焦資源刻不容緩。 山西將繼續按照“關小、改中、上大”的思路整合煤焦資源,依法關閉所有無證非法開采的煤礦及采煤點,強制淘汰年產九萬噸以下的煤礦。 ●2006年10月,安全監管總局、煤礦安監局、發展改革委、公安部、監察部、財政部、勞動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國資委、工商總局、電監會、全國總工會等12個部門聯合明確了全國煤礦整頓關閉的新目標和任務。 ●煤礦整頓關閉工作的目標是:到2008年,煤炭開采秩序明顯好轉,無證開采和超層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制止,小煤礦事故有較大幅度下降,特別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小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力爭控制在4以下;小煤礦基本實現正規開采,安全設施得到較大改善,煤礦安全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技術素質有較大提高;小煤礦數量大幅度減少,到2010年力爭控制在1萬處左右。 ●2006年要把億元GDP死亡率、工礦商貿十萬從業人員死亡率等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考核指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表示,要強化責任意識,將安全生產責任分解落實到地方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并作為政績、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對無視法律、無視監管、無視生命,甚至抗拒執法,違法生產造成事故的要依法嚴懲;對失職、瀆職的公職人員要嚴肅追究;對以權謀私、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要會同紀檢監察部門嚴肅查處。 安監總局把貫徹七項措施、堅決遏制煤礦等重特大事故多發勢頭,作為一季度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七項措施是:加大煤礦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和對停產整頓礦井的監管力度;堅決關閉經整頓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規范煤礦資源整合;嚴格煤礦建設項目管理;抓好瓦斯集中整治;加大執法力度;嚴格責任追究。 煤老板“燒錢”的新聞 ●2006年6月19日,由80多名山西千萬富翁組成的“看房團”前往北京通州新開發的樓盤看房。據千萬富翁投資考察團組委會相關工作人員王先生介紹,當天考察的別墅,均價每平方米在7300元左右,一棟別墅的價格在200萬元左右;這些千萬富翁大部分都是在山西從事煤炭行業,身價在千萬元以上。 ●關于山西煤老板在北京一擲千金的傳聞,終于有了確切的佐證:從2005年9月到2005年11月,不足兩個月的時間內,建外SOHO銷售額接近10億元,這其中一半是山西人買單,他們當中最多的一位一次性買房12套,花費6600萬元。 ●之前在北京大肆掃樓的山西購房客現身上海。2006年10月22日財大氣粗的山西煤老板“悄然”卷走寶山一幢商鋪樓盤約30套房源,大部分客戶選擇一次性付清數百萬元房款。 ●山西各商界老板(含國企)以奔馳、寶馬為多,為了方便跑山路同時還配有越野車。而且分布在全省各地市、縣區的煤礦老板,通常情況下一人擁有多輛豪華車。另據山西省交警總隊的工作人員介紹:豪華車在山西的具體區域分布情況:太原以奔馳、寶馬居多,還有天價的勞斯萊斯;大同以寶馬、凱迪拉克為多;呂梁、孝義以悍馬為多;而在靈石與臨汾一帶有賓利。 ●在山西曾經有個轟動一時的新聞———山西的煤老板們一次集體買進了20輛悍馬,孝義的煤老板一下子就接了15輛,其余被古交的煤老板接走。而在太原,一位老板,一人擁有3輛不同顏色的勞斯萊斯。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