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中美戰略經濟新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 00:38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王梓 主持

  21世紀北京圓桌

  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一個最大的發達國家,將在不久的未來,出現超越與被超越角色轉換——這是個激動人心的偉大猜想。中國的迅速崛起又在不斷撞擊著這猜想的靈感,令世界瞠目,也讓美國側目。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經濟的平衡與發展成為兩個國家共同的責任,在這種責任的擔當中,從自由貿易、自由市場到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的價值取向,我們似乎都可以窺視未來兩國角色的微妙變化,窺視未來世界的新方向。

  近期,本報特邀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裴長洪、

國家發改委外經所所長張燕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所長張宇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共聚
北京大學
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就中美戰略經濟的焦點問題進行了全面分析。是為21世紀北京圓桌第116期。

  世界經濟失衡?

  《21世紀》: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 1萬億美元,對我們而言,1萬億的外匯儲備夠不夠?世界經濟有沒有美國所持的失衡問題?

  張宇燕:在我看來,失衡是相對于均衡而言,而實際上的均衡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個觀念上的“點”。我們之所以要討論失衡,是因為我們關注中國所面對的偏離“均衡”的程度究竟意味著什么,它是否能為中國所接受。我有一種感覺,覺得高度失衡中孕育著巨大的機會,甚至可能也就是一個國家崛起所必備的條件。另外,我特別看不懂的一點是,美國實際上從人民幣價值低估中獲益無數,可為何他們卻對中國施加壓力,要人民幣升值。我確信,美國有些人是熟讀了《孫子兵法》的,深知“兵以詐立”的道理。

  金燦榮:世界經濟不平衡肯定是存在的。但我理解的不平衡是生產者與消費者數量的不平衡。自1980年代初到現在,全世界各個新加入市場經濟體系的國家,包括整個東歐系統、俄羅斯、越南、印度、中國、巴西等等,一共有20億勞動力,因而需要20億的消費者,否則生產大于消費,將出現全球產能過剩。以前的三大經濟體中,亞洲四小龍與日本是生產量大于消費量,美國是消費量大于生產量,歐洲基本平衡,三大經濟體內部是基本平衡的,現在多出了20億勞動力的生產量,但消費力沒有跟上,如何解決生產與消費的不平衡問題也就浮出水面。

  中國政府要解決不平衡問題,首先應將中國經濟變成內需驅動的經濟,提高全體國民的收入水平,我國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小于50%,而這一指標在美國是85%,日本是82%,相比之下中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是相當低的。從居民的福利和權利角度來講,也應該提高國民收入,扶持一個健康的中產階級,創造一個有消費能力的人群,這不僅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

  美國經濟衰退加劇貿易保護?

  《21世紀》:2006年12月初,羅奇在京表示,美國經濟如出現問題,中國經濟勢必會有連帶的影響。而目前普遍認為,美國經濟在2007年會出現衰退,勢必強化美國的貿易保護趨向,對此,諸位如何分析?

  金燦榮:中國入世以來,對外經濟關系發展順利,但美國經濟發生嚴重問題,那將是對中國入世的真正考驗。一般認為,如果美國經濟發生嚴重衰退,不僅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實質性的振蕩,美國國內的保護主義思想也一定會膨脹,這樣中國經濟既會受到美國經濟衰退的直接影響,又會受到美國政策壓力的影響,美國也很有可能把責任全部推到中國身上,中國政府也許會被迫做出倉促的政策調整。就像朱镕基總理當年講的那樣,中國經濟要出現滑坡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中國經濟內部的問題,另一個是美國國內出現嚴重的經濟矛盾。

  裴長洪:我不知道美國經濟2007年會不會出現衰退。但我認為中國經濟在2007年一定還能保持高速增長。人們對發展地方經濟有著很高的熱情,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積極姿態,中國2007年的經濟增長還能保持10%以上。我認為美國經濟的好壞對中國不構成很大的影響,相反經濟衰退會使得美國對便宜商品的需求增大,從而加大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張燕生:美國經濟2007年不會出現急劇衰退,比如出現2000年下半年和2001年那種情況。其經濟減速跡象是比較明顯的,但我不認為這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嚴重的影響。三個理由:一是中國的周期和全球的周期從來是不同步的,從2001到2005年的全球經濟發展軌跡就可以看出。全球2001年衰退,但中國經濟形勢很好;全球直接投資從1.5萬億下降到8000億,但中國都是歷史新高。二是如果中國的內需能夠起來,美國經濟減速對中國的負面影響就會被抵消;三是中國現在已經開始考慮走出去的問題。這三個原因綜合到一起,我認為2007年中國的經濟還是不錯的。但是內外不均衡的問題,還是要下大力氣解決的,尤其是要努力尋求內陸省份發展經濟的動力和對外開放的方式問題。

  張宇燕:剛才燕生說的我同意,有時候理論模型太多,我們判斷不出哪個好哪個壞。這時可以依靠的便是歷史。美國不是今天才有衰退的。以往美國經濟發生衰退,人們總以為對其他國家影響很大,但是事實上卻又沒有事先想象的那么大,美國的進口也并沒有大幅度下降。在股市和房市崩盤或下滑的時候,人們總愛說財富效應,說它的對消費的負面影響從4%到25%的都有,但最后看好像也沒有那么大的影響。

  我大致覺得,以歷史的眼光看,美國的歷次衰退對我國經濟不會有太大影響,做一個簡單的外推,美國2007年即使出現衰退,對中國的影響也是比較有限的。當然,要是美國出現大蕭條,那就另當別論了。美國出現衰退,對中國的影響更多的還是間接的,也就是貿易政策的影響。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美國也有一支主張自由貿易的力量,而且呼聲很強,特別是一些出口企業。1934年美國平均關稅是66%。1934年羅斯福實施新政,通過新的貿易法,把原來單純保護國內制造商的貿易政策,逐步改變成既保護制造商利益、同時也為美國的生產商尋找更多國外消費市場的政策。在今天的美國,反對制裁中國的呼聲也是不小的,比如在華盛頓的凱托研究所就是一個旗幟鮮明的自由貿易推動者。鑒于此,我才說美國的貿易政策源于內部的利益集團的討價還價。有趣的是,前些天英國《金融時報》上的一篇文章特別提到,對一國而言,最好的貿易政策其實就是不管其他國家如何而是獨自實施徹底的貿易自由化,即把關稅降到零并取消所有非關稅壁壘。盡管這樣做在政治上難度比較大,但從一個國家長遠和整體利益來講,從純經濟學的角度來講,這樣做的好處最大。

  開放市場與知識產權保護

  《21世紀》:中國入世5年來,在金融等各個領域進行了相當程度的開放,但這種開放距離美國的要求是不是還很遠?

  裴長洪:如前所說,美國最需要的是中國金融領域的開放。目前金融領域的開放程度離美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距離。在其他的一些領域,如通訊、航空、文化產品等領域,中國的市場開放也還是很有限。由于種種原因,這些領域只能漸進式的開放。作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是按照世貿組織的規定開放市場,而美國進一步的關于市場開放要求正是雙方要談判的問題。

  張燕生:中美經濟還處在兩個發展階段,差得很遠。因此美國要求更快更大地開放服務業市場對于中國來講,是超過發展階段和具體國情的。金融、研發、物流,這三個領域對中國是最薄弱的,也是最重要的,而且現在整個多邊體制尚未開放,中國作為一個窮國,怎么能在開放中永遠走在前面,這就是兩個國家戰略利益博弈的問題。

  張宇燕:中美之間的市場準入實際上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我們的走出去戰略,中海油去年并購優尼科計劃,最后因為美國國會阻止而流產。還有旅游問題,美國至今還不愿開放私人觀光。服務業全面開放,我們也確實有困難。許多國際規則都是非中性的,表面看一視同仁,但實質上完全是歧視性的。拿金融服務業為例,美國的銀行到了中國馬上就會有許多業務,而即便在完全對等的情況下,中國在美國的銀行情況就會大相徑庭。在其他知識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比如制藥業,情況完全一樣。這其實也就是美國一再要求中國做“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的真實背景。

  《21世紀》:美國

商務部部長古鐵雷斯提醒中國,要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做更多工作。吳儀也表示,中國將繼續以負責任的態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對兩國的利益分析?

  裴長洪: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法規已經很完善,但是執法成本太高。僅僅是整治盜版光盤一項,就會消耗大量的政府資源。保護知識產權關鍵在于知識產權概念的普及和普通民眾保護知識產權意識的增強。

  張燕生:我覺得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的執行能力是很差,但是起碼要給世界一個我們在努力做的形象。我們不能按外力標準來保護知識產權,要從市場體制角度來完善整個產權制度體系。這對中國比較好,兩個方面,一是要遵守什么樣的產權制度;二是是否接受某一個具體的知識產權規定,這都要以中國的立法和現實能力來做衡量標準。中國要尊重整個產權制度和知識產權,但在執行和選擇的時候應該從本國利益出發。

  張宇燕:知識產權關系到美國經濟生命。美國從非中性國際規則中獲得的利益,主要來源之一就是知識產權。美國一個品種的藥全球年銷售額接近100億美元,而該藥的生產成本大約只占售價的10%左右,美國當然要全力保護知識產權了。當然,從理論上和整體來講,保護知識產權對中美雙方都有好處,但問題在于好處的程度不一樣。我看到一個數字,說2003年中國只占全球專利保有量的0.3%,而美國占36%,日本占25%。差距如此大,所獲利益當然也就大不相同了。我們常說雙贏,這也就是經濟學中所說的“帕累脫改進”,從絕對量的意義講大家都受益,但從相對意義上講,就未必是皆大歡喜。

  時殷弘:知識產權的問題具有中國特色,因為其法律性質特別明確。可以說中國政府花了很大的力量保護知識產權,但是市場經濟不好管。一定程度上,知識產權問題也是最不容易爭辯的,因為在未來30年內,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強國,最后能剩下兩項比較優勢,一項就是總體軍事優勢,另外一項就是技術優勢,即知識產權優勢。美國說中國盜取知識產權造成中國6%至8%的經濟發展,這是夸大了,但也可以表明其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去年中國對知識產權的態度很好,有的事情需要跟美國人爭辯,有的就別爭,因為中國情況比較復雜。我們正在努力保護,但不能保證短期內就干好。

  今年年初中國政府在知識產權保護上確實采取了非常強有力的措施,所以現在美國人抱怨中國知識產權,說的是“狀況”不行,而不是中國政府不行。總的來說美國現在不錯,問題在于兩方盡管有矛盾,誰也不肯清帳,不過我們看到中美關系確實在逐漸成熟。如何處理好中美關系,保持經濟發展大局,關系到中國今后的長遠發展。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