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中外貿易:成長的煩惱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6:13 《新青年·權衡》雜志
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中國脫身全球貿易“重災區”的必由之路 □ 黎友煥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 王 凱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生 千億貿易順差對中國來說,既是成就,也是挑戰。 中國對外貿易近幾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據海關統計,2006年1-10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4249.5億美元,同比增長24.1%,其中出口7792.9億美元,增長26.8%;進口6456.7億美元,增長20.9%。 中國作為“貿易大國”的地位進一步上升,很多西方人士擔心,當今的許多龐大經濟體總有一天將在中國巨大的財富和綜合國力的光環面前黯然失色。許多人大肆渲染西方國家將因中國的崛起而出現失業加劇、資本大量外流的前景。 正如倫敦投資研究公司Independent Strategy總裁大衛•羅奇(David Roche)所說,中國或許的確發展很快,但目前它還算不上是個真正的“世界大國”。中國還面臨著一長串“成長的煩惱”。 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 中國的貿易順差將在較長時期內持續存在。2006年中國全年貿易順差預計將超過1500億美元。商務部研究院李雨時研究員認為,2007年我國外貿增速至少將保持在15%以上,很有可能超過20%;貿易總額將達到或超過2萬億美元,屆時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但基數越大,增長率將相應降低。如不采取相關措施,順差可能將繼續擴大,達到1800億美元-2000億美元左右。 巨額貿易順差意味著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大大增強,改善了中國國際收支和信用狀況,維護了金融穩定,也說明凈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增大。然而,千億貿易順差對中國來說更是嚴峻的挑戰。首先,貿易順差擴大使中國外匯儲備不斷攀升,2006年貿易順差占外匯儲備的比例陡然攀升,外匯儲備不斷增加導致的外匯款增加,造成了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影響到抑制信貸和投資增長的效果。其次,高額外貿順差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不斷升級,帶來國內市場美元供大于求,人民幣存在著升值的內在壓力。再次,導致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摩擦愈演愈烈,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攻擊的重點目標。最后,中美貿易順差的持續上升無疑會使美國對巨額逆差的指責進一步加劇。 2006年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已從個案轉向體制層面,由貨物貿易領域擴展到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等多個領域,由企業微觀層面向宏觀體制層面延伸,特別是在人民幣匯率、知識產權等方面,從反傾銷向多種貿易保護手段擴展,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預計今后一個較長的時期,中國商品將繼續成為國外反傾銷的主要對象,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同時,國際貿易保護的形式日趨多樣化,綠色壁壘、勞工標準等非貿易壁壘成為中國企業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的新障礙。 很顯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 “重災區”的原因一方面是當前歐美發達國家國內難以遏制的新貿易保護主義,除了頻繁使用反傾銷、反補貼、國家干預等傳統保護手段外,還采用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知識產權保護、勞工標準等貿易壁壘手段。另一方面就是中國外貿增長方式落后。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在全球產業鏈條中,中國目前的生產方式還處于加工、裝配這一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環節。 出口退稅:下調之后的隱憂 自2003年以來,中國已多次削減出口退稅,并取消了一些產品的出口退稅,而目前面對外貿順差高企的局面,人民幣升值和出口退稅繼續下調之間的博弈仍在繼續。2006年9月15日,中國取消或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增補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同時提高了深加工農產品和部分高科技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調整將會進一步抑制能源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的產品出口,促進深加工農產品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出口退稅作為一項政策,已從單純的補貼出口轉變成了有限制、有鼓勵的彈性政策,此次調整旨在調整不斷膨脹的貿易順差和經常賬戶盈余,促進了外貿轉變增長方式。 在理論上,降低出口退稅率有利于適當抑制一些產品出口,減少出口過分增長,但在短期內反而會刺激企業加快出口。首先,是企業“搶閘出口”,2006年8-10月,貿易順差明顯攀升,一定程度上是企業為了搭上最后一班車,在短期內加速出口。其次,出口退稅率下降的企業也會做出“逆向選擇”,這直接導致國貨重復進口,就是企業考慮在出口退稅上得不到優惠,而采用把已出口的貨物再次進口,來享受進口保護的優惠。這種做法讓中國經濟嚴重“失血”。最后,出口退稅率的頻繁調整還會帶來額外的效率損失,因為它往往會增加政策監管的不確定性,削弱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下調出口退稅率的措施不僅不能充分遏制通脹的壓力,反而加劇了抑制內需的風險。 人民幣升值:縮小進出口增速差距 自2005年7月中國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累計升值近5%。人民幣大幅升值將抬高中國出口商品在海外市場的售價,進而放緩中國出口的步伐,同時還會拉動進口的增長,從而使得貿易順差收窄。前三季度,盡管出口保持較快增長,但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的影響下,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個百分點。在國內投資和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因素的帶動下,進口增速明顯回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個百分點,與出口增速的差距比去年同期縮小了10.5個百分點。長期來說,進出口增速的差距將進一步縮短。 但近期人民幣升值卻使出口不降反升。其首要原因是,中國的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體。中國目前的出口結構中,加工出口貿易占到65%左右,中國的一般貿易一直是逆差,貿易順差主要來自加工出口貿易,人民幣升值使加工出口貿易的成本下降,促進加工貿易出口。根據海關進出口數據,2006年1-10月,中國加工貿易出口為4097.6易美元,同比增長 23.2%;1-10月按進出口貿易方式分組的總順差約為2106.6億美元,其中,加工貿易順差為1481.9億美元,約占70.3%,一般貿易順差為624.7億美元,占順差的29.7%。其次,2006年8、9月份主要受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預期的影響,出口增速有所加快,分別達到32.8%和30.6%。 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匯率變動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比以前要小得多。中國出口對匯率等價格信號并不敏感,出口量與人民幣對美元的名義匯率也不相關。人民幣升值對減緩中國的出口貿易不能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匯率波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比如:貨幣的可兌換性、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和政府的宏觀調控等。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