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從小康社會到和諧社會的轉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5:53 《法人》
“和諧社會”絕對不是現實的贊美詩,而是我們要做出極大的努力才能逐漸實現的長遠理想。 從小康社會到和諧社會的轉型 肇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盡管集中體現的是“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主義哲學思想,但伴隨這二十多年的歷史進程的始終是一個人的一句著名話語:“發展是硬道理!痹谶@句話的庇護下,國人逐步擺脫了那些桎梏人們內心的所謂神圣信條,成功地把中國引入到發展經濟的小康之路上。對于一個無法保障社會成員基本衣食需要的國家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的事情了。即使在短期內不能實現全民收入的普遍同步增長,“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絕對是一個有巨大吸引力的口號,因此“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過去那個時代的政策導航儀。 有時候讓我們困惑的是,盡管國民經濟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城鄉居民財富也得到了不斷累積,但我們發現整個社會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棘手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彼此信任在消退,人與自然的矛盾愈發突出,每個人內心的安寧也被漸漸地打坡了。其實問題的癥結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現階段我們怎么看待“發展”這兩個字。如果只是狹義地將其理解為“經濟發展”,甚至扭曲為GDP的高增長率,那整個社會勢必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例如環境資源遭破壞,弱勢群體的利益受漠視以及社會穩定的基礎被侵蝕等等。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已經處在這么一個非良性的社會生態之中,以至于國家經濟發展的收益本身還不足以彌補那些我們已經失去的東西。在這種模式和框架中,我們一定禁不起以下的追問:這樣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嗎?是科學的發展嗎?是穩定的發展嗎?或者說,是真實的發展嗎? 簡言之,我們的社會不和諧了。那種空對空地頌揚“五千年以來盛世”的論調只能起到麻醉劑的藥效,非但解決不了現實的問題,反而會起到掩耳盜鈴的消極后果。只有正視問題、直面現實,我們才有可能在未來去開創真正的盛世。從這個意義上講,“和諧社會”絕對不是現實的贊美詩,而是我們要做出極大的努力才能逐漸實現的長遠理想。 首先我們應該反思一下,在大力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時候,我們忽略或者遺漏了什么沒有?梢岳斫獾氖,改革總是由易到難、由淺及深,現在的情況是容易改的都已經改了,不容易改的每往前推動一步都顯得十分困難。養老、醫療、教育、戶籍、住房這些切乎普通民眾利益的制度變遷始終處于一個個十字路口,誰也說不清下一步的方向在哪兒。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始終落后于熱火朝天的經濟發展,以至于二十多年的繁榮給不同的群體帶來了差異迥然的利益分配結果。更令人憂慮的是,社會分化所形成的既得利益團體一改以往支持改革的面目,成為了下一步縱深改革的最大阻力。 經濟學上的庫茲涅茲倒U形曲線所反映的情形是:一個國家在經濟增長的初期必然伴隨著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只有到達某個頂點之后才會逐步實現貧富的均等化。然而,這樣的理論模型描述并不能為當前中國已超過警戒點的基尼系數作辯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國目前所出現的財富兩極分化趨勢并非市場經濟自身的因素而導致的,而是源于反市場經濟的力量,具體地說就是兩個字——壟斷。公共領域的壟斷導致了權力尋租現象的不斷發生,經濟領域的資源或經營權壟斷導致了社會財富集中在少數企業的內部人(包括經營者和職工)手中,個體身份(城市戶籍、行政級別)的壟斷則反映了這個國家并行適用不同的公共福利政策,而話語權的壟斷則掐斷了民眾表達不滿,緩解緊張的通道,反而是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潮“復興”打開了通道。 然而我們已經決定走向一條通往和諧的道路,也開始意識到口號式的呼喊起不到任何建設性的作用,更欣喜地看到實際行動的做出。一條引人注目的新聞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12月20日與9個省(市、區)簽署委托投資協議,負責對這9省份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的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進行投資運營。看來,社保大案之后,制度約束的意識正開始被樹立起來,而這才是和諧社會的“王道”。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