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中國對污染企業處罰太輕 老外建議加強環保教育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12月28日 15:39 法制晚報

  污染企業已形成利益集團 地方引進污染項目 綠色GDP缺乏民眾支持 老外認為

  綠色GDP課題研究小組日前透露,綠色GDP沒有獲得地方政府的普遍支持,不少省份對推行綠色GDP出現退縮情緒。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則強硬地表示,環保總局一定會堅持到底。“就算只剩下一個省,我們也要把它算完。”

  曾經身負重望的綠色GDP為什么會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呢?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是否能給推行綠色GDP留有充足的時間呢?老外對中國的環境污染是怎么看的?他們會支些什么招呢?

  認為中國環境狀況好轉

  中國對污染企業處罰太輕

  葛風強

  美國

  IT業企業家

  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確很嚴重,這主要因為法律和政策的執行不力,破壞環境者沒有得到嚴懲。中國對大企業的污染處罰遠遠趕不上國外政府的處罰,在美國這一處罰經常達到數百萬美元甚至更多。

  中國民眾的環保意識也亟待提高。大的環保問題跟個人的環保意識密不可分,如果一個人連家門口的環境都不保護,他當上公司老板很難說會保護大環境。

  兒童是未來社會的領導者,因此要從幼兒園開始教孩子們如何進行資源回收、環境清潔等,這也是歐洲和美國的成功經驗。

  中國作出環保表率 對全世界都有意義

  白里程

  

澳大利亞

  報紙編輯

  中國環境狀況的惡化與不少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為趕超經濟發達地區,而不惜代價地引入了污染環境項目有關。

  據我了解,中國政府已經決定把經濟增長率適當放緩,調到10%以下。另外,媒體對污染環境事件的廣泛報道,使公眾已經意識到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性了。

  中國如果能夠在環保方面作出表率,不僅可以拯救自己惡化的環境,而且對整個世界都有重大意義,畢竟中國已經有足夠的分量了。

  認為中國環境狀況變壞

  污染企業形成利益集團 環保受阻

  本杰明

  英國

  演藝人士

  我在北京已經7年了,我感覺到北京現在的空氣比7年前好了不少,但是還遠遠不夠。中國的不少地方確實存在大量的工業污染,一如工業革命后的英國,但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環境問題全球都有,但中國尤其嚴重,我認為原因在于經濟增長過快。

  我覺得中國要保證環境和經濟共贏不容易,這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少地方的污染企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團,他們根本不害怕地方和中央的環保機構,所以能否遏制住他們,關鍵要看中央政府的措施是否有力。

  推行綠色GDP 民眾是最強推動力

  中國為快速實現工業化而付出的最昂貴的代價就是環境污染。

  關于環境污染,中國政府的責任最大,公民和企業家、來華投資外國企業家也應負一定責任。比如,我聽說廣東制造電腦產品的材料只有10%能回收,這就會造成嚴重的污染。這說明政府的環保標準還不嚴格,監管也不是很有力。下一階段,中國的經濟發展不能再忽略環境標準了,中國制造業必須嚴格執行歐III 標準。

  在印度,如果政府忽略環境問題的話,非政府組織會通過上訴來迫使政府執行環境保護措施。印度倡導的是綠色GDP ,中國目前也在努力實現綠色GDP,但據說是困難重重。我覺得推行綠色GDP需要調動國民的關注,因為民眾的參與才是綠色GDP 最強大的推動力。

  經濟與環保要雙贏 需要時間

  由于工業革命,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有類似的環境問題,泰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中國的問題要相對嚴重一些。

  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快,大量的新工廠不斷開業,煤炭、汽油、

天然氣等資源的大量使用,使環境受到污染,而工廠老板對自己的環保責任的認識也不夠。中國要有效地保護環境,也應依靠外部因素,即引導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時引入保護環境的技術。

  中國目前很難同時實現環境保護和GDP快速增長,這需要時間。就發展模式而言,我覺得發展過快不算最好,慢慢地發展但又能很好地保護環境才是應有的選擇。文/單金良

  老外調查

  1.您認為中國的整體環境狀況發生了什么變化?

  葛風強 白里程 本杰明 高興 徐美虹

  好轉 好轉 變壞 變壞 變壞

  2.您認為誰最應對中國的環境問題負責?

  葛風強 白里程 本杰明 高興 徐美虹

  環保機構 政府企業民眾 政府和企業 環保機構 政府企業民眾

  3.您認為中國能避開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實現綠色GDP嗎?

  葛風強 白里程 本杰明 高興 徐美虹

  不能 能 難說 不能 不能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