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6中國金融論壇在京召開 倡導履行社會責任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9:22 金時網·金融時報
由中國金融學會和金融時報社聯合舉辦的“2006中國金融論壇”于12月26日在京召開。 本報北京12月26日訊 記者黃麗珠報道 由中國金融學會和金融時報社聯合舉辦的“2006中國金融論壇”于12月26日在京召開。在論壇上,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中央各部委、各金融機構以及企業負責人和金融界專家學者400多人,圍繞“金融與企業的國際化戰略與和諧世界”、“新農村建設與中國農村金融改革”、“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和“區域經濟發展與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四大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構建“和諧社會”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議題,又是重大實踐課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社會發展的重大推動力,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擔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與使命。本屆論壇的主題定為“和諧社會:中國金融業的社會責任”,既是為了貫徹六中全會精神,也是對“2005中國金融論壇”主題“金融生態”在新形勢下的進一步深化。 中國金融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主持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項俊波、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周延禮、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姚中民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鄭暉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劉明康指出,相對于城市金融機構而言,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是弱勢群體,各種外部附加的不平等歧視政策,諸如存款開戶等限制,限制了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只有消除歧視政策,實現平等待遇,甚至實行扶持性優惠政策,才能使之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尚福林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新時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切實服務于和諧社會建設,也是資本市場參與主體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發展資本市場不僅有助于建立市場化的經濟結構調整機制,為和諧社會建設夯實更具有競爭力的實體經濟基礎;有助于提高社會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效率,提供堅實的財力支持;有助于強化我國的金融經濟和社會安全保障機制,為和諧社會建設構筑穩定的外在環境;還有助于拓寬廣大人民群眾分享經濟增長程度的渠道,為和諧社會建設進一步營造國強民富的格局。 項俊波表示,為找準金融支持和諧社會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金融應該在解決結構性不平衡方面有所作為,重視弱勢金融體系的構建,充分發揮金融業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 周延禮在發言中表示,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社會互助機制、風險管理機制、利益調整機制和社會穩定機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機制優勢,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天然的一致性,在服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方面大有可為。 吳曉靈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構建和諧社會作為黨執政的重要目標。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企業的經營行為,維護社會的整體利益,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企業作為社會人,不能以利潤作為自己惟一的目標,必須同時考慮利益相關者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及長遠發展,并自覺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時期,企業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正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吳曉靈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目標的同時,如何更多地承擔起對社會發展目標的責任,實現金融企業自身的發展與整個社會發展的雙重目標,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這是中國金融業應當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將"和諧社會--中國金融業的社會責任"作為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力圖通過論壇這種形式,打造一個政府、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工商企業、學術界、非政府組織關于金融業社會責任的對話、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促進中國金融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構建和諧社會并發揮積極的作用。 易綱在發言中提出,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業,它的責任是什么?金融業要不要為富人、為精英服務?他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一個富人或者是社會精英不喜歡的地方、不喜歡的制度,是沒有希望的。所以,金融要做好高端的服務,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弱勢群體的服務。一個沒有同情心,不幫助窮人,不幫助弱勢群體的金融制度或者一個社會制度同樣沒有希望。他強調,我們要牢記為最廣大人民服務這個根本宗旨。要留得住自己的精英階層,并吸引國外的精英到我們這里投資與發展,同時,要為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和幫助。金融業要努力盡到我們的社會責任,更好地為全社會服務、為廣大人民服務,這將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金融時報社社長汪洋認為,區域經濟發展與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加強金融生態建設,有利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實力。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有效投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流動取決于金融生態環境,這是資金按市場原則自由流動規律的結果。經濟運行的市場化程度越高,金融生態環境對區域間資金流動的決定作用就越明顯。金融生態環境好,商業評級就高,在資金調度、信貸規;蚴跈嗍谛艜r,就會產生傾斜,就會有更多資金向這個地方流動,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效應",從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 中國金融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不斷研究中國金融發展的理論、探索中國金融發展的道路,而且也需要向世界介紹中國金融發展政策,宣示中國對國際經濟金融問題的立場和觀點。同時,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實際,闡述對中國金融發展的觀點與看法。因此,中國金融學界需要建立一個以高層次學術研討與交流的方式,為國內外金融界的專家、學者提供發表有關中國金融發展問題的各種學術思想與觀點的高水平的論壇平臺。此次論壇的宗旨就是:立足國內,加強國內金融界官、企、學、研、傳間的學術交流;面向世界,增強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金融學家的對話。為政府、金融企業及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共商中國經濟與金融發展問題的高層對話平臺。通過論壇的一系列學術活動,使論壇成為國內外金融專家、學者宣示最新金融發展理念、公布金融理論研究成果、宣傳中國金融發展政策、闡述中國學者對世界經濟金融發展看法、闡明國外專家對中國金融發展問題觀點的場所。 經過一天緊張有序的研討,與會代表就本次論壇的四個議題提出如下建議。首先,應更加重視可持續發展,要在可持續化的進程中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其次,要完善金融法律環境。優化執法環境,消除行政對法律的干預,并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第三,在金融與企業的國際化戰略中要更加注意互利共贏,堅持分享式的道路。第四,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持是弱勢金融發展的根本。政府為弱勢金融提供的支持應該是多方面、完善配套的。第五,探索運用部分外匯儲備資金用于支持國內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調整的可能性。第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引導商業銀行增加對欠發達地區的貸款支持,并進一步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要總結經驗進行小額信貸的大規模試點和推廣工作。同時,應大力拓展農村保險市場和農產品期貨市場。第七,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在發行債券、產業基金試點等方面優先考慮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和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需要,等等。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金融業的任何微觀機制都是依托宏觀環境和制度條件而運行的。這意味著,當中國金融體系的內部改造進行到一定階段時,要想進一步鞏固和深化金融改革的成果,最終還須轉換政府職能、強化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以保護債權為中心的規范有序的社會法律和信用環境。這些金融生態要素對于中國金融業的改革和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朱民、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會計師貢華章、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牛錫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長羅哲夫、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東明、康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東升、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后奇、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杜曉山、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北京市農村商業銀行副行長辛全龍、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曉西、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金融司副司長曹文煉、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行長楊子強、國家開發銀行營業管理部總經理朱裕峰等分別在會上發言。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唐旭和金融時報社社長汪洋分別主持了此次論壇各個階段的研討。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