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6年中國樓市呈現出大洗盤前夜的動蕩和迷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8:29 經濟參考報
2006年的中國樓市,政策迭出,市場風波起伏,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反思”在心頭,呈現出一種“大洗盤”前夜的動蕩和迷亂。 地方政府:在上漲之歡和下跌之愁后更應“反思” 宏觀調控以來,2006年算得上是一個“展示力量”的年份。在中國的很多城市,來自北京的各項政策讓各方人士看到了中央政府的決心,一些前幾年還爭議不休的聲音逐漸塵埃落定。技術層面的說法已經不再新鮮,“有識之士”們更關注的是從根本上檢討中國住宅開發的模式,思考是否應該“從頭再來”,“選擇新加坡之路”,還是“選擇香港之路”。 在北京,房價似乎越調越漲,盡管國家控制房價的力度越來越大,但北京房價持續領漲全國,已連續16個月上漲,今年11月份北京房價上升幅度已達9.4%。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深處反腐風暴之中的上海。在過去一年中,很多涉案故事的背后,都顯示出房產業若明若暗的投影。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最新統計指出,上海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從去年12月開始,一直下降。 實際上,房價的變動,只是表面現象,在上漲之歡樂和下跌之愁苦的背后,更應該做的是“反思”。 無論上漲還是下跌,其背后是房地產產業能否健康發展的規律問題。在距離上海兩小時車程的杭州,地方政府已經在悄悄地從根本上對房地產發展乃至城市運營思路進行調整。 在過去,很多城市大力開發新城區,推進“城市化”。在這個產業鏈中,地方政府成了最高端土地運營商,忙著賣地、招商引資。2006年調控以來,這種運營思路受到極大沖擊,在杭州一些城區,地方財政由早些年的好日子跌到如今的尷尬處境。年初時杭州曾預計2006年的房地產行業地稅稅收減收14.31億元,下降達四分之一以上。正是這樣的嚴峻形勢,逼迫政府首腦清醒地看到了過去發展思路的局限和軟肋,風險意識大大加強。杭州很多區縣市開始將興奮點重新投放到“工業經濟”,提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甚至提出了要適度發展重化工業。前幾年在地價房價猛漲中獲益不淺的寧波如今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大力發展臨港重化工業,一個又一個大項目在該市落地。 據最新統計,今年杭州市財政收入已擺脫主要依托房地產業增長的態勢,全市財政收入的構成中,房地產稅收大大減少,工業稅收占了近60%。 開發商:感受到數字背后的寒意 盡管“漲聲依舊”,但實際上很多開發商已經感受到了寒意。 在杭州等早些年房地產交易火爆的城市,如今打折之聲一片。一位房產營銷人員說:“去年買房送車還是新聞,今年送啥都不是新聞了。”在過去,房地產中介是一個很賺錢的行當,如今,成片的中介店門庭冷落,有的干脆關門大吉。 在上海,2006年最著名也最倒霉的樓盤應該是湯臣一品,每平方11萬元的高價令全國矚目。但是最終收獲了一個不太好的名聲,銷售也不盡如人意。 同樣地處長三角,杭州的金色海岸卻成了2006年的一個“現象”,一些相關人士還在網上開設話題進行專門“研討”。這個樓盤和湯臣一品一樣號稱無敵江景,同樣堪稱所處城市最貴的樓盤。金色海岸每平方高達數萬元,竟然銷售頗為搶手。開發商因此大賺一筆,在別人都銀根緊張的時候自稱“現金充裕”,隨后又和另一家公司聯手,一擲36.3億元,擊敗著名的房產大鱷華潤置地,拿下號稱“杭州地王”的杭汽發地塊,成為今年杭州樓市的新聞熱點。 滬杭兩地兩個頂極樓盤的不同境遇說明了一個問題,房地產開發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定位,即“造房子為了誰”,定位不成功,無論使用什么手段,在如今調控的大背景下都難逃敗績。 2006年對很多開發商來說都是一個關口。有的房產企業因為銷售成功,資金回流迅速,安渡難關,甚至利用這個機會大舉并購、買地,為“未來20年”作儲備;有的為了解決資金問題,遠赴海外上市;有的看不好前景,干脆將項目、股份賣給其他企業;有的則原本就身懷“內傷”,被調控逼出了尾巴,出現一系列內部問題,焦頭爛額,想盡辦法謀求脫身。還有大量的海外投資機構包括一些證交所紛紛派出干員到中國尋找掘金機會。一時間,亂花漸欲迷人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大洗盤”前夜的動蕩和迷亂。 購房人群:喧囂與騷動在“有形的手”前灰飛煙滅。 2006是購房人群從“發熱”到“冷靜”的轉折點。 早些年在很多城市都曾傳出某某樓盤開盤前多少人連夜排隊,甚至幾天幾夜排隊的新聞。一個寫著挑房順序號碼的紙條,就可以賣個幾萬塊;簽下一套房子后分文不付,轉手就可以賺到幾十萬的差價。有人戲言,除了販毒,沒有比炒房來錢更快的了。 浙江大學賈生華教授說,這種現象完全違背了社會發展應該體現的規律,蘊含著很大的風險。 2006年,人們忽然發現,這些喧囂與騷動一下子在“有形的手”面前灰飛煙滅,歸于沉寂。 與從前不同的是,經濟適用房等社會保障制度更加健全了,房源也更多了。如何讓普通工薪階層也能享受到住房文明,成了上上下下各方面關注、討論并付諸實踐的話題。杭州市提出的“2007年要使住房困難戶能隨時申購經濟適用房、拆遷戶能隨時拿到拆遷安置房”的“房等人”目標,眼看著距離越來越近,越來越現實。在北京、上海等地,過去那種開著寶馬住經濟適用房的現象已經遭到普遍譴責,政府也開始從政策層面進行規范。 甚至在全產權的商品房領域,很多城市在新編制的住宅建設規劃中也更多地體現出了對民生的考慮。新出臺的杭州住宅建設規劃顯示,今年6月到明年年底,杭州市新增住房用地供應總量約550萬至65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其中400萬到500萬平方米為商品住宅,其中用于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在250萬至310萬平方米之間。這意味著今后幾年新上市的住宅中,除了有大量的經濟適用房,還將出現大量的滿足工薪階層需要的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而且這些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占了新上市商品住宅的大多數。 早年有“炒高房價”惡名的溫州人,如今又成了被網民歡呼的個人合作建房的破冰者。眼看著溫州方面取得進展,曾經也有所嘗試后又偃旗息鼓的杭州個人建房活動的參與者們也重新鼓起了勇氣,再度在網上現出“先驅”的身影。 政府調整“城市化”發展思路,企業找到新的開發模式和市場定位,購房人群在理性的思維軌道中重新審視人與住宅的關系,一個健康有序的房產市場正在新年來臨的鐘聲中逐漸顯出雛形。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