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在華外企戰略調整 二線城市漸成投資新寵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5:40 《IT時代周刊》
《IT時代周刊》記者/李默風(發自廣州) 資本總是流向回報率高的地方,這一經濟學定律無不言中今天活躍在中國市場上的外企現狀 2006年底,有跡象顯示在華外資的流動正在發生變化! 日前,在湖南長沙召開的首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國際融資高峰論壇傳出信息,未來外資將不再專注于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4大一線城市,它們將改投以省會為主或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出席此次論壇的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劉寶成副教授告訴《IT時代周刊》:“外資對發展區域的選擇都應相時而動,盲目扎堆只能讓企業喪失市場機遇。審視當前一線城市的境況,外企的二線戰略與其說是無奈,不如認為是一種明智。”劉多年從事跨國資本在華流動的課題研究,而上述觀點正是他今年才得到的研究成果。 劉寶成的看法得到了與會大部分學者的同意。大家普遍認為,在長達28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京、滬、穗和深等4城市成就了不少跨國公司的發展,但也為今天盈利的艱難埋下伏筆:在一線城市中承受的盈利壓力加大,跨國外企不得不調整各自戰略以適應發展的需要。在這樣的情形下,二線城市開始走進外商的視野,并成為他們謀求擺脫困境的重要途徑。 遭遇“三座大山” 不少一線城市的外企主管透露,雖然他們營業額在增加,但利潤增長卻連年放緩。攀升的成本、動蕩的人力資源和日漸縮小的投資空間已成為他們頭上的“三座大山”。 資料顯示,辦公場所租金占企業總成本的20%至60%,且企業規模越小,這個比重就越大。降低租金就意味著降低成本。但在發達的一線城市中,由于城市橫向空間開發已接近邊緣,商用地產需求持續增加,使得近幾年辦公場所租金呈現出只升不降的現象。在銷售市場,2006年9月的行情反映,上海和北京商業中心的商用房均價分別突破6800美元/平方米和4500美元/平方米,但在二線城市的武漢只有3250美元/平方米。前兩座城市的高昂售價,令不少號稱財大氣粗的外企望而卻步。 關于第二座“大山”,國內某著名招聘機構的一份調查報告做了很好的解釋。 該報告指出,雖然外企普遍高工資高福利,但也對應著高強度的工作,這正是問題產生的關鍵。由于一線城市務工人員的就業觀念已發生深刻變化。薪酬不再被擺第一位,而工作是否開心,生活是否完美則成了他們決定去留的關鍵指標。所以,現在的一線城市中,上到月入過萬的“金領”,下到普通洗碗工時刻都在流動。這給渴望依靠本土人才開拓市場的外企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而且,一線城市吸引了中國大部分的智力精英,其員工成本并不像傳說中的那么低。 除了以上兩方面,一線城市因為聚集了太多的中外企業,造成同質化競爭十分嚴重。雖然外企大多技高一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優勢正慢慢弱化。激烈的競爭讓外企的可投資空間不斷縮小,并最終成為制約它們發展的第三座“大山”。 零售和批發巨頭麥德龍的一位負責市場開發的經理非常形象地告訴本刊記者:“不少外企在中國一線城市里就像是花錢圈地表演,掏大筆錢租市場的舞臺,但阻止不了自己的演員逃跑。更要命的是,在同一地域內同時表演一樣節目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一點也不奇怪,為什么投入了高于二線城市10倍以上的廣告資源后,人們的消費神經依然麻木。” 二線城市凸顯商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就是看好二線城市的官方學者之一。他指出,改革開放20多年來,二線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到位,交通、能源的瓶頸已基本消除,產業發展特色分明,大大縮小了與一線城市的硬件差距。他告訴本刊記者:“一線城市經濟的增長已走向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其原有產業勢必轉移到包括二線城市在內的其他地區,從而給二線城市帶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另外,中國的城市化正緊鑼密鼓地推進。在這過程中,帶給外企的市場將是不可言喻的。” 盡管當前二線城市在國民經濟總量中的比例相對較小,但它數量驚人,消費群體也龐大,它們將是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補充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座一線城市占全國GDP比重自1994年后就已明顯放緩,11年的時間增長不到5%。而二線城市中超過此數的已不在少數,有的甚至達到了30%。轉戰二線城市就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張軍提到的“新的發展機遇”,其實還包括低廉成本與政府優惠。 此外,著名區域經濟學家楊開忠教授也指出,高租金與團隊的不穩定是直接反映,而市場份額的持續縮減又加劇了投入與收益之間的矛盾。而在二線城市,廣闊的市場在政府的積極參與下能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對此,霍尼韋爾中國區CEO沈達理甚至評價說,政府的支持比企業在一線城市里節省商務成本更具吸引力。 事實證明,二線城市的政府都普遍性地有意提高在引進外資上的服務意識,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辦理手續大開方便之門上。今年8月結束的“2006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價值的中國城市”評選結果也顯示,上海以每年60天的企業與政府打交道時間被遠遠地排在后面,入選“金牌城市”的杭州、蘇州、紹興、廈門、青島、煙臺只需數天的時間,且這6個城市皆出身“二線”。 現在,包括諾基亞、西門子和摩托羅拉在內的多家跨國公司已經將自己的研發中心搬到了二線城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也為了爭奪這些地區的市場而斗得天昏地暗。二線城市不折不扣地成了外企在中國繼續發展的一個“接力地”。 沈達理表示,盡管二線城市中拔尖人才依然不足,但其他的勞動力卻是豐富而穩定。再者,沒有資本會拒絕廉價的土地、極低的運營成本以及潛力巨大的市場。雖然還是有不少外企無動于衷,但并不代表其安于現狀。很多有遠見的管理者已經在頂住投資者施加的壓力,嘗試著將經營重心轉移到二線城市。他十分肯定地說:“隨著WTO5年保護期的結束,更多的產業將在地域、股權和數量上完全向外資開放,加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提供的,旨在解除外企投資后顧之憂的一系列風險擔保,二線城市在外資引用上與一線城市平分秋色,并最終超出已指日可待。”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