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經濟安全爭論持續:應追求整體綜合核心產業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02:11 第一財經日報

  下一個焦點:中國

  陳達

  “現在外資進入中國勢頭很猛,中國企業‘走出去’形成高潮,結果是喜憂參半。實際上中國是對外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大的政策方向是必須堅持的。”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當以更新的經濟安全觀來應對全球化,什么產業都力求安全則可能最終什么都不安全,國家經濟安全應追求的是整體安全、綜合安全、核心產業安全

  2006年跨國并購不僅推高了全球的FDI流動,更使得今年的商業社會演繹出許多精彩而耐人尋味的篇章,而中國也在經受著一波又一波跨國并購資本的洗禮。

  金融數據供應商湯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近日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全球已經達成了價值3.5萬億美元的并購交易,這使得2006年成為全球并購史上最繁忙的一年,超過了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時期。

  而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成為這場全球并購潮中的一員。今年1~11月,全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FDI)542.63億美元,同比增長2.14%。美國私人股權公司凱雷高價收購徐工、德國舍弗勒欲收購洛陽軸承、高盛投資組合并購雙匯等,一場場精彩的商業博弈在中國市場上演。

  “中國錯過了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國際并購的高潮,”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研究員馬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當時是產業資本進入中國,大多以合資等形式展開,而現在又是一輪全球高潮,有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一起來,中國不應該再錯過了。”

  有專家表示,跨國并購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重要特征,是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必經之路。外資在華并購,在爭議中前行,在前行中爭議,今年更成為了一個焦點。

  進來還是出去?

  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近日在參加《財經》年會時曾表示:“現在外資進入中國勢頭很猛,中國企業‘走出去’形成高潮,結果是喜憂參半。實際上中國是對外開放政策的受益者,大的政策方向是必須堅持的。”

  在他看來,現在跨國并購中國國內的企業,這種從傳統意義上FDI進行轉變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化和市場環境的改善。

  但是,邵寧同時談到,目前在面對外資并購這個爭議話題時,必須明確一個判斷的基準點,“到目前為止,我們并沒有實現內外資企業完全平等競爭的政策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對外資的政策優惠,很可能會放大外資進入的負面效應。所以,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政策調整,使外資享受平等的國民待遇。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的判斷和政策制定可能會更準確一些。”

  事實上,正因為這個基準點問題上的不明確,才會有今年以來沸沸揚揚的一系列關于外資并購的熱議。

  馬宇認為,目前在引進外資問題上,政府一要保持法律政策的主導權,也就是建立大方向的法律體系;二是在這個大框架下,運用財政等手段進行經濟手段調控。

  而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經歷了海外并購起起落落的TCL集團掌門李東生顯然有感而發,同樣在《財經》年會上,他表示,“走出去”戰略這種提法比較宏觀,一些政策層面的事情應該可以做得比較實。這幾年國家對引進來的政策是很配套的,外資企業一直享受超國民待遇,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它的意義。但我們企業“走出去”,在絕大部分國家,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國家,得到的是次國民待遇。

  在他看來,國家多年一直提倡企業國際化,支持“走出去”,但是真正能夠落實的東西很少,能夠得到的支持、幫助很少。他希望既然“走出去”作為一種國家戰略提出來,更重要的是要在能夠有效幫助企業“走出去”的一些政策層面,落實到位。

  “經濟安全”成關鍵詞

  凱雷并購徐工,這起商業性質的案例在今年成為中國并購的關鍵詞,而事實上,在這個案例背后正是外資對產業的滲透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討論。一方觀點是民族工業受到沖擊,民族品牌將湮滅,另一方的觀點是不應該將經濟問題政治化。

  今年8月,商務部聯合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證監會和外管局正式發布《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可謂是對這個問題最有力的回應。該規定第十二條稱,今后境外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并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當事人沒有申報,但其并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商務部可以會同相關部門要求當事人終止交易或采取轉讓相關股權、資產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并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

  綜觀今年全球并購市場,關于“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國家經濟安全”等詞語屢見不鮮,而這正是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

  有專家表示,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應當以更新的安全觀來應對全球化下的經濟安全,什么產業都力求安全則最終什么都不安全,因此國家經濟安全應追求的是整體安全、綜合安全、核心產業安全,而且這些安全的追求還應是動態的。

  商務部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樂在此間也指出,中國正處于一個半世紀以來經濟安全度最高的時期,不應將外資并購等商業行為意識形態化,進而渲染為國家經濟安全問題。

  他表示,市場份額大不等于壟斷。當下有少數行業確實存在某個外資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真正形成壟斷。從目前看,一個外資企業還難以在短期內形成對中國某個產業的壟斷。而現在不能將一個企業或一個產業在市場競爭中遭遇困難的情況隨意上升到國家經濟安全的高度,其結果往往是以國家經濟安全為名,而行企業保護之實。

  2007年將延續什么?

  事實上,在談到2007年的時候,人們首先會問,像凱雷并購徐工這樣的事件還會成為新聞焦點嗎?

  有消息稱,中國將在未來3~5年成為全球并購的焦點之一。而人們期待,隨著兩稅合并可能正式實施、中國服務業領域進一步開放、以私人股本打頭的金融資本沖擊以及中國一系列新政策的實施,2007年中國迎接跨國并購的“戰場”將更加豐富多彩。

  正當此時,國資委的新規定也已出臺。

  國務院辦公廳12月18日轉發國資委《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下一步要將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要通過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重組上市等方式實現國企產權多元化,增強企業的活力和

競爭力

  根據國資委的最新部署,國有經濟應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這一領域國有資本總量增加、結構優化,一些重要骨干企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

  同時,國有經濟對基礎性和支柱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干企業保持較強控制力,包括裝備制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筑、鋼鐵、有色金屬、

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行業。這一領域國有資本比重下降,國有經濟影響力和帶動力增強。

  馬宇認為,國資委這個新政策,連同商務部的外資并購新規等政策,還需要經歷一個試驗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