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中國產業升級路線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04:45 第一財經日報

  于驍

  在美、日、歐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中國成為國際產業的主要流入地。由于中國入世等因素帶來的推動作用,外國直接投資不斷流入中國技術含量高的制造業和服務業,隨著中國市場準入的進一步放開,將有更多的投資和企業流向中國

  最近,關于如何對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話題正在成為不少地區和開發園區關注的焦點。原先被跨國企業視為“禁區”的研發設計、投資管理以及部分高新技術,目前都出現了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尤其在中國已有投資的跨國公司,為了擴大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增強企業的本土化運作,將一些附加值較高的領域轉移至中國正在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方向之一。

  與此同時,早前已承接了第一次國際制造業轉移的區域,如珠三角、長三角等地的制造企業也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當時為了讓這些企業“落地”而在各地開辟的傳統的經濟開發區,也因為城市發展的需要不得不轉變原有的發展模式。

  當這幾個節點都“不期而遇”時,對于正在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地區和開發園區來說,這就是一個現成的機會。但是,如何將這個機會成為現實的經濟增長要素,則是各地區及開發園區必須考慮的問題。

  產業升級拉動地區經濟

  實際上,這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并不是第一輪,上世紀50~60年代,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已開始把一些勞動密集型產品如紡織制衣、塑料玩具、電子裝配等產業,轉移到

墨西哥、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和香港等新興工業國和地區,同時在其國外尋找廉價勞動力加工裝配基地。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被移入國家和地區工業化水平的提高,這些產業又逐步轉移到中國內地和東南亞其他國家。而且最初轉移到我國內地的產業,大多集中在珠三角區域,并以從香港轉移過來的低層次的服裝、輕工業等的“三來一補”產品為主。

  之后,臺灣地區的電子代工企業也看中了大陸地區的人力資本相對便宜,開始大規模將電子產品的制造基地轉至大陸地區。最初只是少量的生產線轉移,隨后是生產基地的整體搬遷。由于珠三角區域毗鄰香港,相對而言,在物流及資金的獲取上相對便利,因此當時的產業轉移大多集中于珠三角區域。

  這一時期,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傲立全國。但很快,產業轉移在我國內部也開始出現。由于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地區優勢的不斷轉化,長三角區域很快迎頭趕上。

  至90年代末,臺灣的電子產業開始向長三角區域轉移,一度引起人們對珠三角區域經濟增長是否會因此下滑的大討論。與此同時,由于長三角區域內的上海、江蘇、浙江均是經濟大省,在投資環境及吸引外資的政策方面各有特點,因此,在這一輪出現在我國區域間的產業轉移也同時引起了各地對優勢企業的競爭。

  這一時期,蘇州工業園區的表現相當搶眼。不僅依靠最早引進的明基電子吸引了一大批為明基做配套的企業聚集蘇州,而且以勞動力素質相對珠三角較高,帶動了一批臺灣電子企業從珠三角區域遷至蘇州。

  當然,這種遷移并不是完全徹底的搬遷,更多的只是新增生產線的轉移,但這在當時也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上海的松江、張江高科技園區以及金橋開發區等也承接了不少從臺灣轉移過來的電子產業龍頭企業,如在松江開發區的工業產值中占比重最高的廣達電子,還有在張江落戶的中芯國際和宏力半導體等。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上海基本確立了在長三角區域的龍頭地位。

  新一輪競爭重新上演

  隨后,上海市政府也提出了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目標,進一步表明了政府的立場。但這一目標的明確,同時意味著上海市內一些衰退中的產業將被淘汰。一時間,江蘇北部一些欠發達地區以及江西、安徽等省份紛紛組團到上海招商,希望承接上海的產業轉移。

  此外,由于中央推出西部大開發政策,也吸引了一些利潤率相對較低的產業,這些企業大多認為長三角區域商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較高,而遷到中西部城市后,這些企業的利潤率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在這一階段,我國還有一個經濟區域相對獨立,那就是環渤海經濟圈。這一區域的入駐企業以摩托羅拉為代表。在這一輪的國際產業轉移中,環渤海經濟圈,尤其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形成與長三角、珠三角的三足鼎立,相互競爭的關系。

  據了解,目前發展相對成熟的傳統經濟開發區大多以制造業基地為方向,由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這些開發區也面臨著迫切的升級需求。不少經濟開發區都已提出了希望承接此次國際產業轉移的目標,希望引進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研發中心以及投資管理中心等。

  當年為了吸引那些制造企業“落地”而成立的為數不少的開發園區,眼下又為了同一個目標再次展開競爭。

  實際上,不僅僅上海提出了發展先進制造業的目標,一些發展相對成熟的區域和經濟開發區,也同樣以此為方向。天津開發區由于臨近港口,也提出了發展先進制造裝備業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同質競爭。因此,各開發區在現有優惠政策的條件下,如何吸引企業入駐成為關鍵。

  需要注意的是,此前一輪制造業的產業轉移,區域間為爭奪外商投資而展開的競爭已使外商獲得了更多優惠,區域間也出現較為明顯的產業同構現象,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分工協作體系。新的一輪競爭是否會重蹈覆轍?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史晉川認為,對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產業梯度轉移無疑是一件好的事情。但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因為在傳統產業遷出去后,需要新的產業及時進入。如杭州目前在發展軟件、商貿等;而溫州新的產業并沒有形成,當地經濟有空洞化的危險;寧波則側重發展重化工業,一旦成功將為當地經濟的長久發展提供基礎。

  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估計,到2005年,發達國家所占全球制造業的份額將由1970年的86%下降至67.6%;而發展中國家所占份額,則從1970年的10.3%上升至30.6%,其中東亞與東南亞國家將占有19.2%。這一變化意味著世界制造產業的轉移方向仍然是從發達國家轉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

  在美、日、歐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中國成為國際產業的主要流入地。據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由于中國入世等因素帶來的推動作用,外國直接投資不斷流入中國技術含量高的制造業和服務業,2002年中國接受外資達到550億美元,創歷史最高水平,并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最大流入國。隨著中國市場準入的進一步放開,將有更多的投資和企業流向中國。

  在這一背景下,新一輪的區域間競爭將再度上演。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