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石油批發放開波瀾不驚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11:07 《財經》雜志
新條例出臺,民企基本滿意,外企興趣缺缺 本刊記者 趙劍飛/文 11月6日晚,姍姍來遲的成品油和原油批發放開規定,讓此前一直在密切觀望新條例的民營企業松了一口氣。廣州市華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興)董事長陳曦林以“比較滿意”來評價剛剛出現在商務部網站上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下稱《成品油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下稱《原油管理辦法》)。 依照入世承諾,中國將于2006年12月11日起開放原油和成品油批發業務,業界一直翹首以待相關政策的出臺。此前,中國已根據入世承諾,于2004年12月11日開放了成品油零售業務,并于當年年底頒布了《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 此次條例公布得相當突然。從商務部到發改委,相關部門均守口如瓶。直至12月6日新規正式發布前一個小時,幾乎無人獲知新規即將出臺。接受《財經》采訪的石油企業均表示,對新條例“一直在等”,但“根本不知道何時和如何出臺”。 30座加油站之爭 新條例讓民營石油企業放心的原因很簡單——申請成品油批發企業的門檻沒有被抬得太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的成品油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是對發布于2004年底的《成品油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的一個升級版。 暫行辦法中對于申請石油批發企業的主要資格限制,就是要求“油庫容量不低于4000立方米”。根據2005年9月外商投資商業企業申報指引,成品油批發屬于特殊商品分銷,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范圍涉及成品油分銷的,均應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或中央管理企業初審后報商務部批準。這意味著,能享受到暫行規定中市場放開好處的主要是國內企業,而非外資。 在暫行規定頒布之后,截至2005年,僅廣東省2005年已有209家成品油批發企業取得資質。廣東油氣商會發布報告稱,在廣東成品油批發市場,中石化和中石油以外的批發企業已占55%的市場份額。 但是2005年6月,商務部連續下發的兩個條例草案引起了業界的恐慌。商務部正式下發了《成品油批發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批發技術規范》和《成品油倉儲企業管理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下稱《倉儲技術規范》),向各界公開征求看法。 根據《批發技術規范》,從事成品油批發業務的主要條件為:具有全資或控股的、總設計庫容不低于4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庫;在中國境內從事兩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經營業務,并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且注冊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等等。《批發技術規范》還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的成品油常備儲量不得小于上年度平均10天銷售量。 《意見稿》發布之后,引來各方強烈爭議,意見集中在“在中國境內從事兩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經營業務,并擁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這一要求。 反對者認為,加油站數量的要求只會限制民營企業進入批發業務,保護國有石油企業和外資石油企業,因為外資公司已經通過與國有石油企業合資等手段進入中國成品油零售業務,擁有上百座加油站。 “30座加油站的要求簡直是攔路虎。”在商務部的網站上,一位針對《成品油批發(意見稿)》發表意見的匿名人士稱。 華泰興董事長陳曦林向記者表示,針對征求意見稿,他們提出了幾個方面的意見:將注冊資本要求從1000萬元提高到5000萬元,至少3000萬元;二是不贊成對零售的要求,因為批發與零售是兩種獨立的業務;三是庫容要求提高到10000立方米,碼頭噸位為5000噸。 此外,他們還建議取消對批發企業常備儲量的要求。 “這些意見被采納得還挺多的,表明商務部充分考慮了商會和民營企業的意見。”陳曦林12月7日對《財經》表示。華泰興主營燃料油進出口,在商務部2005年進出口額最大的100家民企名單上排名第五,進出口金額為4.4796億美元。 在最終的管理辦法中,上述兩條引起民營企業廣泛批評的條款沒有出現。 新門檻 2006年7月,商務部再次就修改后的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通過石油商會等組織了解企業的看法。據悉,11月,在正式發布之前,商務部還邀請了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國有石化企業代表征求意見。 最終,商務部沒有分別出臺技術規范,而以《成品油管理辦法》取而代之,并首次出臺了針對原油流通領域的《原油管理辦法》,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 《成品油管理辦法》規定,申請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的企業應具備穩定的供油渠道,申請條件有四,滿足一條即可:一是擁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萬噸以上、汽油和柴油年生產量在50萬噸以上的煉油企業;二是具有成品油進口經營資格的進口企業;三是與具有成品油批發經營資格且成品油年經營量在20萬噸以上的企業簽訂1年以上的與其經營規模相適應的成品油供油協議;四是與成品油年進口量在10萬噸以上的進口企業簽訂1年以上的成品油供油協議。 此外,《成品油管理辦法》規定申請企業需具有中國企業法人資格,并且注冊資本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 《成品油管理辦法》對企業的硬件設施方面也有詳細規定,要求企業擁有庫容不低于1萬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庫,并擁有接卸成品油的輸送管道或鐵路專用線或公路運輸車輛,或1萬噸以上的成品油水運碼頭等設施。 中化國際石油公司總經理助理曾曉渝表示,《成品油管理辦法》頒布之前征詢過各大企業意見,應該說各方都比較能接受。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成品油管理辦法》規定的單一門檻看起來并不高,但是綜合起來要達到也并不容易。此外,《成品油管理辦法》也存著一些措辭模糊之處,可能為未來執行時帶來困難。 一業內人士舉例說,“擁有庫容不低于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庫”中的“擁有”如何理解?租賃取得使用權是否可以算作“擁有”? 華泰興董事長陳曦林認為,“擁有接卸成品油的輸送管道或鐵路專用線或公路運輸車輛或1萬噸以上的成品油水運碼頭等設施”不夠明確,比如說,對多少輛公路運輸汽車可滿足要求未作規定。 最大的不滿還是針對穩定供油渠道這條。根據新條例,如果一家企業既不煉油,也沒有進口資格,就需要與有資格的企業簽置供油協議。但新規卻同時規定,有成品油批發資格的企業如向不具有資格的企業銷售經營用成品油,將受到處罰。 沉默的外資 相比之下,外資對于新條例的出臺表現得相當冷淡。中國對外資控股中國石油企業和石油進口權的限制性規定使得批發權放開對于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大減。 《成品油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對同一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從事成品油零售經營超過30座及以上加油站的(含投資建設加油站、控股和租賃站),銷售來自多個供應商的不同種類和品牌的,不允許外方控股。 道達爾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春梅表示,這實際上意味著外資在經營加油站的合資企業中持股比例必須小于50%。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規則存在對外資的歧視。不過,他表示,外資也可以變通,通過不同的投資主體來投資,繞過這一規定,“這將增加政府監管的工作量。” 自中國開放成品油零售業務以來,外國石油公司紛紛通過與中國國有企業合資形式開展圈地運動。 BP在廣東和中石油合作,在浙江和中石化合作,目標是到2007年底收購建成和經營1000家加油站,廣東和浙江各500家。BP中國媒體與傳播總監趙元恒近日向記者透露,目前BP在浙江經營的加油站已超過220座,在廣東已接近達成目標,超過450座,。 殼牌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成立合資企業,目標是在江蘇省的七個大城市經營500多個加油站。據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公關經理粟陸莎介紹,截止到2005年年底,殼牌在江蘇經營的加油站已經超過200個,殼牌還在其它地區擁有70多個加油站。 道達爾與中化國際實業公司合資組建了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和中化道達爾油品有限公司兩家合資公司,目標是在中國建立500座加油站。 兩家合資公司中,中化道達爾燃油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華北地區的北京、天津、遼寧和河北省的加油站,目標是200座;中化道達爾油品有限公司主要經營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上海、江蘇和浙江省的加油站,目標300座。 石油進口權的限制更使外資對于投資石油批發領域意興闌珊。依據原外經貿部2002年7月發布的《原油、成品油、化肥國營貿易進口經營管理試行辦法》(下稱《試行辦法》),國家對原油、成品油、化肥進口實行國營貿易管理,同時允許其它一些貿易企業從事部分數量的進口。 從2002年年底至2005年10月,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以及現在的商務部先后公布了五批原油、成品油(燃料油及化肥)非國營貿易進口經營備案企業名單。根據名單,中國目前已有19家原油進口企業和48家成品油(燃料油)進口企業。這些企業中包括像大連實德、湖北天發這樣的民營企業,卻沒有外資或合資公司取得石油進口權。 在此情況下,外資在中國開設的加油站多選擇與三大石油公司合作,由三大石油公司提供油源。 新規定雖然允許外資進入石油批發領域,但是對于外資規模的限制以及尚未獲得進口權的現實,則使得以BP為代表的外資很難在市場中找到機會。 原油難進 較為引人注目的是,商務部首次頒布了《原油管理辦法》。陳曦林認為,這意味著放開非油田企業進入原油經營業務。但是依照現在的規定,民營企業要取得原油經營資格非常困難。 根據《原油管理辦法》,申請原油銷售資格的企業,注冊資本不低于1億元人民幣外,還應當具有長期、穩定的原油供應渠道,包括經國務院批準取得《石油采礦許可證》并有實際產量的原油開采企業,或者具有原油進口經營資格且年進口量在50萬噸以上的進口企業,或者與符合本款1、2項要求的企業簽訂1年以上的原油供應協議。 上述規定看起來民營企業可以有三種途徑進入原油銷售領域。不過,目前中國獲得《石油采礦許可證》的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僅有陜西延長管理局,而民營企業中具有原油進口經營資格且年進口量在50萬噸以上的進口企業還沒出現。《原油管理辦法》同時規定,禁止向未經國家批準的煉油企業、銷售企業銷售原油或為其提供倉儲服務,這意味著堵死了第三條道路。 “資源不開放,國內還是一個受控制的市場,政府可以通過控制資源來控制市場。”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評價。-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經》雜志網站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