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清華報告稱宿遷醫改基本成功 看病貴得到解決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 09:59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謝丁 北大報告負責人:清華調查小組看到的事實和我們是一樣的,但得出的結論不同 “宿遷醫改的嘗試,其經驗和教訓,對經濟欠發達地區,乃至全國的醫衛體制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2月7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魏鳳春拋出了一份《宿遷醫療體制改革考察報告》(以下簡稱清華版),對宿遷醫改給予積極評價。 而就在半年之前,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課題組也曾發布一份《江蘇省宿遷地區醫改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北大版)。這份報告認為,宿遷市“看病貴”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百姓的醫療負擔反而加重,潛在醫療衛生問題令人擔憂。 “清華調查小組在宿遷看到的事實,和我們是一樣的,但得出的結論卻不同。”北大版報告的負責人李玲對記者說。 北大版報告于今年6月在《中國青年報》部分刊登之后,曾引起廣泛關注。報告肯定了宿遷醫改取得的部分成績,但認為其違背了一些醫療衛生領域的理論規律。因此,北大版報告結論是“醫衛核心問題并未解決,同時一些新問題產生”。 經濟學家周其仁隨后在媒體發表評論,聲稱對這份報告“大失所望”。他對北大版報告最大的意見,“是他們可能對自己‘只有政府主導才能解決醫療衛生問題的先入之見’偏愛至深,而驗證工作的規格卻過于大意和馬虎”,并由此認為北大版報告對宿遷醫改否定性的評價,并沒有以可靠的、合法的驗證為基礎。 而半年之后的清華版報告,充分肯定了宿遷醫改的思路——“雖然仍有部分瑕疵,但大方向是正確的。” 魏鳳春是清華考察小組的負責人。在北大版報告公布于媒體的第三天,他帶領小組成員奔赴宿遷,進行了為期四周的考察。 與受到質疑的北大版報告調查方法類似,清華小組也采取了明查、暗訪,和醫院人員訪談的方式。但他們從宿遷政府拿到了更多的數據,并抽樣進行了數據核實——這與李玲的小組略有不同,他們聲稱是在“不驚動當地政府”的情況下調查。 如同李玲所說,魏鳳春也承認他們在宿遷看到的醫改效果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是,基于相同的事實,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清華版報告認為,改革成效明顯,階段性成果比較顯著。看病難的問題基本解決。看病貴的問題有所改進,醫療服務價格有升有降,價格明顯低于周邊地區。 而且,魏鳳春認為,宿遷對醫療與公共衛生的監管理念開始轉變。新型公共衛生防保體系基本框架已經形成,政府與市場開始各司其職。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應該在全方位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進行,單純地進行醫衛體制改革難以取得較大成效。”報告說。 魏鳳春評價說,雖然所有的調研報告都看到了宿遷醫改的效果,但由于觀察角度的不同,導致得出的結論不一樣。 清華版報告試圖從宿遷政府的“財力現實”切入。他們認為,在中國的落后地區,地方財政緊張。宿遷的醫改模式與此息息相關,是一條迫不得已但已被證明行之有效的道路。 但北大版報告所提出的關于宿遷醫改出現的某些問題,魏鳳春也承認改革還需進一步發展。“但是,要防止體制復歸。”他強調說。同時,他希望宿遷市政府加大對公共衛生和醫療救助的投入。 “宿遷市沒有義務成為全國醫療改革的標桿。”魏鳳春說,但他承認,宿遷醫改的標本意義正在凸現。 在報告的最后,提出了宿遷醫改對全國醫療衛生改革的意義:一是必須區分政府在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中的職能定位;其次,要制定醫療服務標準,并強化政府監管。 魏鳳春說,全方位地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改革是解決醫療衛生問題的根本。但截止到目前,他還沒有得到來自官方的反饋——只有一些學術上的回音。 ·鏈接· 宿遷醫改始于1999年,當時宿遷市衛生資產4.95億元,人均衛生資產處于江蘇省最后一位。隨后,宿遷開始后來廣受關注的“賣醫院”模式,將全市134家醫院賣掉133家。賣醫院所得全部投入公共衛生防保體系。政府不再辦醫院只是監管。到2004年,宿遷衛生總資產已達15.39億,其中民營比例由1.2%上升至62.7%。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