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遭遇區域經濟邊界困擾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15:47 大洋網-廣州日報
從世界經濟的實踐看,政府經濟規劃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場作用基礎上彌補市場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強行引導”的行為都可能產生出負面的結果。 “君有青木梳,梳我流云髻。髻散散如水,水斷斷更流。”這首詩說的是愛恨交織邊界難分,竟一如揮刀斷流水。但世間卻并非只有情感難分邊界,放眼望去,天地間涇渭、黑白分明者少之又少。 前不久,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相繼召開。一時間,區域協調風起云涌,令人為之額手稱慶。然而,經濟真的協調了嗎?顯然不是,前路依舊漫長。此中,種種絲縷糾結、難以厘清的“邊界困擾”為禍不少。 在滬蘇浙座談會上,我國第一個區域規劃草案——長三角區域規劃送審稿浮出水面。但部分規劃專家卻指出,這個目前被發往相關省市征求意見的草案集中關注了生產力總體布局與配置,對區域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語焉不詳。至于造成這一狀況的主因,是編制人員在政府與市場邊界分割問題上認識不清。 這一判斷正確與否目前尚難辨明,但在區域協調發展問題上,我們確實在不少地方存在有含混與模糊之處。譬如,區域內城市分工互補、錯位發展問題。這個提法表面上合情合理、邏輯清晰,但實際上,如何分工、如何錯位,通過什么分工,通過什么錯位……一系列疑問目前并沒有十分清晰的答案。 根據有關人士透露的消息,關于這個問題,在編制長三角規劃草案的專家組內部也曾有過激烈爭論。一種觀點是,規劃應該對長三角城市群內部的產業分工進行相對明確的劃分;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不按照市場經濟發展內在規律行事,規劃不會有執行力,劃定某具體城市要發展什么產業會導致長三角出現“經互會”的狀況。 這一爭論的實質涉及了一個長期存在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政府如何把握調控經濟的尺度。如果把爭論中的城市這一基本經濟單位替換為某一個具體城市的下轄區縣或鄉鎮,爭論就會轉換為地方政府在當地具體產業布局中應起什么作用問題。而這一問題正是中國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普遍問題。 毋庸諱言,當下,雖然市場機制的作用得到了廣泛的承認,但地方政府并沒有完全退出市場競爭。在江蘇南通,一個規模頗大的國際家紡城橫跨通州、海門這兩個縣級行政區。結果是,雖然這個家紡城在歷史上就是一個整體,但兩個行政區卻都在各自做規劃。就連家紡城的名字,相關地方也在爭,通州方面要叫中國通州國際家紡城,海門方面則要冠中國海門字樣。 這一地區間競爭的格局在國內幾乎所有地區都有存在。出于政績、財政收入等方面的考慮,我們的地方政府依舊把自己當作競爭的主體,而不是協調的主體。進而,在主導產業、產業集聚等地方經濟核心要素的管理上,政府傾向于以規劃形式予以控制,其中不少還會產生出“指點江山”、“布局天下”、“憑空造集聚”的沖動。遺憾的是,從世界經濟的實踐看,政府經濟規劃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場作用基礎上彌補市場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強行引導”的行為都可能產生出負面的結果。(蔡釋虎)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