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盧鋒:農業為何沒有全盤皆輸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 15:57 經濟觀察報
文/文釗 經濟觀察報:入世五年,中國從一個農產品的凈出口國轉變成一個農產品的凈進口國,怎樣理解這種變化? 盧鋒:考慮人民幣實際匯率難以避免面臨升值趨勢,我國農業凈進口可能將是一個趨勢性現象,凈進口規模進一步擴大也有可能。 如何看待凈進口?首先看凈進口對象產品與它國內產量的關系。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我國棉花、牛奶、大豆這些產品進口增長很快,但是他們的國內產出仍有不同程度增長,牛奶國內產出更是成倍增長。需要說明的是,即便國內產量減少了,從比較優勢原理角度看,凈進口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如果凈進口增加同時,國內產量也增長,即便從比較狹隘的短期需求替代角度看,凈進口增長也不應是嚴重問題。 從凈進口產品與國內下游產品關系來分析,比如大豆進口和飼料工業的發展有同步關系。大豆主要的用途有兩種:一是加工成植物油用于消費,二是利用大豆加工副產品豆粕作為優質飼料原料,促進我國肉魚蛋奶等動物產品發展。如我國近年預混料、濃縮料、配合料等三種飼料中,較多利用豆粕的濃縮料成倍增長,對我國飼養畜牧生產部門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 三是分析農產品進口與國民經濟相關部門的關系。一些農產品原材料進口支持了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制造業比如紡織業的發展。有關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紡織業和棉紡織業就業人數分別增長了約680萬和480萬人,并且新增加就業人員絕大部分都是農民工。 由此可見,農產品進口實現了幾個重要的功能。第一,它發揮了中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促進了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第二,農產品進口促進發揮了農業內部比較優勢,促進了肉魚奶蛋這樣一些動物產品部門的生產,這些部門每年出口幾十億美元。最后,農業進口滿足了國民對牛奶這樣一個特殊產品、在特殊時期的一種超常的增長需求,而牛奶對于我國兒童和國民體質提高有積極意義。 經濟觀察報:中國入世之前,相當多的人都預言,農業是受到沖擊最大的行業,觀察入世五年來中國農業的表現,您有什么樣的評論? 盧鋒:我國農業入世后為何沒有“全盤皆輸”?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需要對中國農業供給能力和需求增長進行重新思考和評估。結論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第一,我國農產品供給能力不是那么“弱質”;第二,我國農產品需求增長不是那么“剛性”。 要判斷農產品供給長期增長能力,一個簡單而重要的指標是農產品勞動生產率增長。利用我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調查數據計算,十幾種農產品中,年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最低也有5%,最高超過10%,平均大約是6到7個百分點。如果一個部門,特別像農業這種部門勞動生產率在20多年中有6到7個百分點年均增長率,那么認為這個部門特別弱質的判斷是否準確就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改革開放以后引入了新的產權制度和市場激勵機制,加上政府改進管理和提供配套服務,為農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本體制條件。另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農機、化肥、電力、生物品種、塑料薄膜覆蓋等新投入和技術廣泛推廣應用,農民在市場激勵機制下有效地利用了這些條件,促使農業快速增長。另外,道路物流設施改善促進了農業專業化分工,現代信息傳播技術革命便于農民學習實用技術提升人力資本素質,都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做出了關鍵貢獻。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后,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農業的供給能力并不像過去沒有這些條件的時代那樣弱質,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會有6%到7%的年均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長。 經濟觀察報:那么持續的開放進程,對農業和農民增收是否也會帶來相應的壓力? 盧鋒:應該承認,農業開放對農民增加收入也會帶來不利影響和調節壓力。我國缺乏競爭優勢農產品進口可能會進一步增長,通過對國內產出可能發生的需求替代作用,對我國生產這類農產品的農民收入產生不利影響。由于這類影響主要集中在土地密集型大宗農產品,而這類產品國內產區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因而貿易沖擊可能較多被相對不發達地區所負擔,對于區域收入分配差距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我國經濟增長與可貿易部門生產率快速追趕,不可避免地派生出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趨勢,對包括農業在內的國內可貿易部門國際競爭力帶來調節壓力。 所以,如果通盤考慮農業擴大開放與農民增收目標關系,從農業部門角度觀察,或者從短期直接貿易平衡角度觀察,對農民增收負面影響可能大于積極作用。 經濟觀察報:現在多哈回合談判的焦點問題仍在于農業開放,在農業政策上中國應該持什么樣的取向? 盧鋒:農業收入仍是我國農民收入基本來源之一,然而農民增收根本途徑在于城市化轉移農業人口以及農村非農產業發展。農業擴大開放對農民收入短期具有負面需求轉移效應,但是長期和整體則應具有積極作用。從農民長期增收目標角度觀察,擴大農業開放仍是一個具有經濟合理性的政策選擇。 目前我國農業保護水平不僅遠低于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在某些方面也低于美國、印度等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國。隨著我國經濟成長以及本幣實際匯率升值趨勢展開,我國農業政策最終仍要面臨是堅持市場取向還是訴諸保護措施的兩難選擇。然而從現有保護水平看,我國目前在這一問題上與高度保護國家相比仍具有較大選擇度,因而也具有較多主動性。 從謀求其積極影響角度看,設計農業開放政策應與多邊、雙邊、區域貿易自由化談判結合起來,通過與其它經貿發展目標相互配合利用來謀求其潛在利益最大化。從控制其潛在不利影響角度看,可以與新農村建設中收入轉移內容統籌設計,以調節和補償擴大開放帶來的短期負面沖擊影響。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