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依托資源優勢 打造綠色易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09:53 人民網

  

依托資源優勢打造綠色易州

圖為河北省易縣縣委書記劉立明。(資料圖片)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訪易縣縣委書記劉立明

  寇建平/文

  易縣古稱易州,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易州大地勝跡疊出,可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載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戰國時期燕國在此建下都,隋開皇元年置易州,開皇16年(公元596年)設易縣,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易州古燕文化與邯鄲趙文化共同構成聞名全國的“燕趙文化”。家喻戶曉的荊軻刺秦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帮L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千古絕唱,與狼牙山五壯士英勇跳崖那驚天地、泣鬼神之壯舉,勾勒出“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歷史畫面,高標著中華兒女舍生取義的精神風骨。 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成為易縣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

  2003年以來,以劉立明同志為書記的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后,根據易縣的資源特點和區位優勢,把易縣的總體發展定位為“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強縣,打造華北地區著名的旅游休閑度假基地”。經過三年的發展,易縣的社會經濟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一顆新星。而易縣發展的總策劃、領頭人劉立明同志,以其高遠的發展眼光和扎實的工作作風受到了省市領導的贊賞和好評。

  在2006年河北易縣中外經貿洽談會開幕之際,本刊對易縣縣委書記劉立明同志進行了專訪。

  記者:易縣自古人杰地靈,人才輩出,境內山川秀麗,名勝古跡、人文景觀眾多,歷史文化悠久,成為易縣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而林果、畜牧、礦產建材等資源優勢是振興易縣經濟的支柱產業。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易縣資源方面的情況。

  劉立明:眾所周知,易縣不僅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地方,也是一個革命老區,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事跡和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的黃土嶺戰役就發生在易縣境內。易縣是山區農業大縣,轄28個鄉鎮(處),469個行政村,總面積2534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其中農村人口49萬,耕地63萬畝。到2005年,縣財政收入達到1.85億元,GDP達到3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33元。

  易縣是一個資源大縣,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是礦產資源,可以用“七石一砂”來概括。全縣已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達39種,其中以金礦石、花崗巖、鐵礦石、白云石、石灰石、蛭石、大理石和建筑砂儲量最為豐富。1999年易縣黃金產量達到1.5萬兩,成為全國萬量黃金縣之一;◢弾r儲量5億立方米以上,其中1136、1137、易水紅等品種倍受中外客商歡迎,遠銷東南亞、日本、美國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易縣粉紅色花崗巖鋪設在天安門廣場,被稱為“天下第一石”。石灰石儲量2億多噸,是生產高標號水泥、白水泥的優質原料。麥飯石儲量達3000多萬噸,含有30多種微量元素,是天然保健佳品。優質建筑用沙儲量1億多噸。易縣天然石板儲量豐富,是亞洲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產品出口到日、美、歐洲等許多國家。2005年創匯1700萬美元。尤其是文化石(板巖)資源豐富,中國的文化石占亞洲文化石的80%,而易縣的文化石占中國文化石的80%。我們的文化石加工現在已經達到了400多家,產值達6億元,全部出口。易縣因此被中國石材協會命名為“中國石材之鄉”。易縣還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玄武巖生產基地,年產量達幾百萬立方米,京沈、津保、京深等高速公路所選用的大部分是易縣的玄武巖石料。

  其次是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截至2005年底,易縣的林木覆蓋率已經達到了43%,是河北省最高的縣份之一。特別是生態文化旅游資源極其豐富,現有生態文化景點145處,分布在95個行政村,輻射377個村;境內5條河流常年流水,17座大中型水庫庫存5億左右立方米,有林面積165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了43%;南水北調工程在易縣境內穿行45公里,這不僅給易縣提供了水資源,同時由于南水北調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將為易縣打造一條靚麗的風景線,成為生態文化旅游強縣建設的一個新的亮點。

  三是豐厚的文化資源。易縣文化底蘊深厚,有以北福地為代表的史前文化、清西陵為代表的皇家文化、紫荊關為代表的

長城文化、燕下都為代表的古燕文化、以千佛山為代表的佛教文化、洪崖山為代表的道教文化、望龍山為代表的風水文化、狼牙山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生態文化旅游景點達到145處。

  四是綠色生態林果資源。易縣有林面積已經達到165萬畝,盛產柿子、栗子、桃子。紅薯產業達到15萬畝。在此基礎上,以打造京津后花園為目標,以營造生態林保護為基礎的,突出抓好經濟林建設,大力發展以磨盤柿、杏樹、桃子、李子為主導品種的林果業,重點建設“五大精品示范園”,加快建設六大林果基地(柿樹、栗子、杏樹、棗樹、用材林、苗木),預計到2010年,全縣有林面積將達到193.8萬畝,林木覆蓋率將達到51%,其中林果面積達到45萬畝,果品產量達到35萬噸,林果業產值達到5.7億元。

  五是優質的生態畜牧業資源。易縣的畜牧業以肉牛養殖為重點,現在肉牛年出欄為16.5萬頭。以建設“直供京津鮮活畜禽產品基地”為目標,我們繼續把畜牧業作為農業第一主導產業來抓,突出發展肉牛,穩定發展瘦肉型豬、生態雞,到2010年全縣肉牛飼養量將達到20萬頭,牛肉產量將達到3萬噸,瘦肉型豬飼養量將達到120萬頭。

  六是豐富的水電資源。全縣現已建成水電站7座,總裝機容量2.529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11%,全縣有110萬千伏變電站3座,35萬千伏變電站19座,總容量156700千伏安,電力充足,保障可靠。

  易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資源優勢,那就是我們偉大的易縣人民。易縣人民勤勞樸實、尊賢重義、艱苦創業、勇于奉獻,依然保持著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

  記者:易縣處于京津腹地,交通便利,對外經濟交流和社會交流的空間巨大,可以說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而區位優勢是發展縣域經濟的一個重要因素,請您介紹一下易縣的區位優勢,以及這些優勢所引發的機遇。

  劉立明:易縣雖然不是京津地區經濟發展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由于易縣的區位優勢明顯,在京津地帶發展的同時,對于我們縣的經濟也有一定程度的帶動作用。易縣處于京津腹地,是連接天津至山西、石家莊至張家口的交通要道,易縣去北京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到天津也只有兩個小時的車程,如果高速路修通以后,去北京只有一小時的車程。

  易縣的發展具有很好的發展機遇:

  一是北京辦奧的機遇。2008年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能夠影響我們上下近十年的時間,當年預計有300多萬游客云集北京,這些游客大多都要到北京周邊旅游,我縣的清西陵已經被奧組委指定為奧運會參觀景點,這既為我們帶來了廣泛的客源,也為我們在全世界展示形象提供了難得的舞臺。

  二是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機遇。南水北調工程在我縣跨度為40公里。建成以后將為我們的生態建設提供一個大的水景觀,成為旅游的一個新的亮點,而且能夠改善我縣生態,為我縣的旅游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是高速公路修建的機遇。張石、榮烏兩條高速公路橫跨易縣80公里,其中有5個出口。高速公路的建設過程中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商機,而高速公路竣工之日就是我縣經濟騰飛之時。

  四是政策機遇。中央下發的14號文件,為抑制經濟過熱,關閉了土地等三道閘門,這樣一來就為易縣帶來了優勢和機遇,易縣的特點就是沙地多,灘地多,非耕地、廢棄地多,這就為易縣的旅游項目和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項目帶來了優勢,使我們的山、水、林地成為寶貴的發展資源。現在我們已經規劃了占地1萬畝的6個工業園區和高科技園區。

  記者: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縣域經濟的發展走向,那么,我們縣有什么樣的總體發展定位?

  劉立明:縣域經濟是以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

  根據易縣的特點,我們總體的發展定位為“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強縣,打造華北地區著名的旅游休閑度假基地”。這個定位除了我們已有的優勢和面臨的機遇,還有一個就是省市經濟發展戰略的轉移,都把旅游業作為拉動三產的龍頭、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全力支持旅游發展,為我們抓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人們的旅游觀念正從觀光旅游向休閑旅游轉變,這與我縣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的思路相吻合,可以說順應了時代的潮流。

  這一目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縣為目的,以生態文化旅游業為主導,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以環保工業為支撐,城鄉統籌發展的綜合性目標,是通過走“以旅游促開放,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以發展促和諧”之路,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系統工程。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這一系統工程的實施情況,如何結合我們縣的優勢來實施這一工程?

  劉立明:這一目標共分三步實施,從2003年到2005年,主要搞好總體規劃,抓好以修路、植樹、治水、文明生態創建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從2006年到2007年全縣重點景點“三古、兩湖、五架山”(清西陵、燕下都、紫荊關,易水湖、龍湖,狼牙山、千佛山、云蒙山、洪崖山、望龍山)得到開發,林木覆蓋率要達到46.7%,旅游人數達到200萬人次,年旅游社會收入達到6億元,比2003年翻一番半,拉動地方生產總值比2003年翻一番,基本實現生態文化旅游強縣;從2008到2010年,145處景點得到開發,旅游人數達到300萬人次,年旅游收入達到18億元,比2007年翻一番半,GDP總值達到68.6億元,旅游產業成為易縣的主導產業,實現全面的生態文化旅游強縣目標。

  而我們旅游景區景點的發展定位可以概括為:構筑“一廊五區”格局!耙焕取保褪锹糜温泛臀拿魃鷳B村走廊;“五區”就是狼牙山生態紅色文化旅游景區、清西陵生態皇家文化旅游景區、紫荊關生態長城文化旅游景區、燕下都生態古燕文化旅游景區,洪崖山生態祈福文化旅游景區。到2010年,要把“一廊五區”建設成為體系健全、要素完備、特色突出的易縣旅游品牌,“三古兩湖五架山”10個景點全部通過4A以上驗收,全縣其它135個景點全部通過A級驗收。

  在旅游接待上,努力打造以“一區四城”為主、民俗村為輔的旅游接待格局。“一區”即縣城濱河新區;“四城”即龍湖水上不夜城、易水休閑度假城、狼牙山紅色山城、京南紫荊城。到2010年完成濱河新區和京南紫荊城的建設,到2007年底,爭取星級賓館在現有的4家的基礎上達到7家,民俗村達到50個;到2010年爭取星級賓館達到11家,民俗村達到377個,從而形成易縣區域布局合理、接待能力配套、消費梯次多元的大旅游接待格局。

  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上,我們著力培育9條旅游線路,同時展示易縣的文化產品,開發旅游特色商品,打造“三瓜一蘆”空中棚廊。

  為確保這些目標順利實施,我們明確了體制上的定位,即“政府主導、集團管理、企業開發、全民參與”。為保證這些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我們每一項工作特別是12處景點的建設,都成立了領導小組,每個領導小組由下設“三室”(綜合辦公室、項目辦公室、文化挖掘辦公室),各小組都由縣領導任組長,部門和企業參與,明確工作目標,并實行嚴格的責任制。

  總之,在旅游業的發展上,我們以縣城為中心,以景區為依托,以兩村(民俗村、度假村)為紐帶,以農戶為基礎,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做強“千年古縣、綠色易州”旅游品牌,培育“易水狼山清西陵”精品景點,構筑“一廊五區”景區框架,著力實施“精品帶景點、景點帶鄉村、鄉村帶農戶”的“帶動”工程,逐步實現“縣里有精品、鄉鄉有景點、村村抓旅游、戶戶搞接待、人人都參與”的旅游發展格局,把整個易縣建成一個大的旅游景區。

  在發展縣域經濟的產業布局上,我們把旅游業作為縣域經濟的龍頭產業,精心策劃,科學規劃,強力打造;把林果業作為發展旅游的基礎產業,將林果基地打造成旅游景點,將林果產品作為旅游商品來經營;把畜牧業作為發展旅游的輔助產業,走養殖——沼氣——種植循環發展的路子,并逐步把大規模、高標準的養殖場和特種養殖場打造成旅游景點;把工業,特別是礦產建材業,尤其是文化石加工業,作為發展旅游的支撐產業,通過6大工業園區的建設走集群發展的路子,進而把“中國石材之鄉”叫響,同時千方百計跑辦成立縣的大電廠項目;把縣城經濟、文明生態村經濟作為發展旅游的配套產業,打造成吃住行游購娛完備的服務中心。產業圍繞旅游抓,工作圍繞旅游干,逐步形成一業帶全業、多業促一業的大旅游發展格局。

  記者:2003年新的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后,圍繞“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強縣”這一系統工程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績?

  劉立明:易縣的旅游資源很多,但是開發的比較晚,條件差,旅游設施不完善。

  2003年我們提出“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強縣”以來,堅持把修路、植樹、上項目、優化環境、搞創建作為工作重點,常抓不懈。三年累計修路1469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145處景點的旅游路、330個村的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植樹造林39.3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了43%,為河北省林木覆蓋率最高的縣份之一。先后被省市評為造林綠化先進縣;治理河道4萬米,17座水庫全部加固,打造水景觀36處,水力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6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累計總投資41億元;創建文明生態村76個,其中有15個村已經成為鄉村游專業村。特別是強縣建設已經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行動,得到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普遍支持和贊同,為我縣旅游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輿論基礎、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

  同時,把安全穩定作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來抓,連續三年被評為市實績突出縣,“安全穩定先進縣”、“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2005年被省委評為“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優化環境工作先進縣,2005年的4月25號,河北省文明生態村的現場會召開,易縣作為主要觀摩點接受了各級領導的參觀,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受到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同時,對于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旅游項目的招商引資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記者:招商引資對于我們縣的經濟發展舉足輕重,那么對于景點開發和工業園區高科技園區的招商引資,我們有哪些優惠政策?

  劉立明:關于招商引資我們有專門的細則性的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易縣縣委、縣政府制定了“依托資源,開放興縣”的發展戰略,并加大軟環境建設,制定了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以及進一步加快開放步伐,引進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的規定和獎勵辦法,設立了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服務中心、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保護中心和外商投資企業投訴中心,并依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使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來易投資置業的客商不斷增加。

  總體來講是這樣的,征地費用的縣級留成部分實行一次性先征后獎。在稅收上,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縣級留成部分按年度以先征后獎的方式,獎勵三年。收費優惠政策本著短期“零收費”的原則,按項目類別實行免、減、緩優惠。同時對于引進企業、資金、項目和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的單位和個人均給予獎勵。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易縣“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規劃目標?

  劉立明:“十一五”時期是我縣發展至關重要的時期,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實現更快更好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以建設生態文化旅游強縣為目標,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線,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兩大優勢,著力實施“旅游興縣、借京興縣”兩大戰略,壯大生態旅游、林果藥材、肉牛柴雞、礦產建材四個產業,重點建設“二三五四”工程,努力打造生態易縣、文化易縣、繁榮易縣、和諧易縣、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圍繞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做文章,把易縣建設成為華北地區著名的生態文化旅游強縣。到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8.6億元,年增長13%左右,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2100元。

  記者:在“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在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強縣的過程中,我們現在面臨的矛盾和制約因素是什么?

  劉立明:可以說,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還有一些問題要去面對和解決,可以看到,政府調控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還較低,體制機制障礙仍然是制約更快更好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發展中的土地供應矛盾加劇,資金瓶頸問題突出,服務環境亟待優化,基礎設施亟待改善;財政困難、調控能力低下問題比較突出;產業化水平低,市場化程度低,經濟發展、人均收入和城鎮化與發達市縣的落差仍在加大;化解就業矛盾、城鎮與鄉村貧困問題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較大。同時老百姓的觀念也亟需轉變。大自然賜予了我們豐富的生態資源,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現代化建設又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全縣干部、群眾如何對待這次機遇這是對我們的一次嚴峻的考驗。

  總之,當前我們正處在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現期,處在積聚優勢、蓄勢待發的關鍵階段。面向未來,我們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只要我們審時度勢,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就一定能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突破。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