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重大裝備采購應當立足國內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12:05 《中國投資》
曹建海 /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北京中經財富投資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 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研發設計、材料質量、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系統集成水平的綜合反映,更是一國工業實力、科技創新能力和在國際競爭中地位的體現。基于以上原因,裝備制造業普遍具有規模經濟和學習效應的特征,亦即規模越大、累計制造數量越大、制造歷史越長的企業,競爭優勢就越大;相反,越是缺乏制造優勢的,企業連保本都十分困難,更談不上擴大生產規模和技術創新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拿不到足夠的訂單,不僅談不上自主創新、發展壯大,甚至連生存都成問題。 國內缺乏裝備制造業所需要的訂單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工程機械市場為例,2005年我國的市場總量已經達到250億美元以上,占世界市場的1/5。其中,裝載機銷售量為10.4萬臺,大約占全球市場的1/2以上,而挖掘機銷售量4.6萬臺,占全球市場1/4左右。可以說,國內巨大的、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然而,國內裝備市場需求的迅猛增長為中國裝備制造業帶來的主要是中低端裝備的訂單;在體現綜合科技創新能力和制造實力的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產品,如燃氣輪機、核電設備、抽水蓄能水電設備、高速鐵路設備、干線飛機等,與國外尚存較大的差距,大部分還不能制造,這些產品的訂單大部分被國外企業拿走了。據估計,目前我國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大約有近2萬億元用于設備投資,由于我國工業總體裝備水平較之世界發達國家落后20~30年左右,重大裝備制造業基本丟失了國內市場2/3以上的份額。 值得注意的是,“十五”期間我國裝備制造業增長速度超過了整個工業的增長速度,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技術進步步伐加快,進出口總額不斷擴大且逆差逐年縮小,但這些成績的取得包含了大量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貢獻在里面,有相當的水分。例如在機械產品出口當中,有60%是外商在中國生產的產品,而且加工貿易出口取代一般貿易出口成為最主要的貿易形式。 近年來,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大力配合下,外資并購中國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成為常態,在國內裝備制造業取得的成就中,有多少是外資控股的,有多少是國內資本控股的,還有多少雖然由內資控股但核心技術和品牌都掌握在外資手中?對于這些企業及產品的界定以及采取有區別的國產化鼓勵政策,絕不是什么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在作怪,而是對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真正負責。 制定促進購買國產裝備產品政策的前提,是要明確什么樣的產品屬于國產裝備。總體來看,筆者比較贊成“實質性改變標準”,就是最終貨物雖在我國境內生產或組裝完成,但其增加值含量不足總價值50%的貨物不能當作國產產品給予優惠政策。 鼓勵重大裝備立足國內采購,政府采購首先應當成為表率和樣板。目前,我國政府采購已經占到GDP的15%,成為重大裝備的需求力量。然而,外國品牌卻依然在電梯、轎車等行業的政府采購中呈現壟斷地位,而自主品牌的“國貨”卻表現不佳。一些政府部門在編制政府采購目錄和預算時,重外國品牌而不重 其次,應當調整現行進口設備享受的各項優惠政策。按照現行規定,裝備制造企業為實現重大裝備國產化所需要進口的材料和配套零部件,須全額交納關稅和進口環節 此外,應該盡快實現內外資企業稅負均等,使內資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平等地位。近幾年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從成套引進變成70%以上在國內生產,80%以上的國內航運公司的遠洋船由國內船廠生產,這些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財政收入不減反增。但這些措施沒有形成政策或制度,一事一辦,操作難度大,今后政府更應把工作重點放在制度和政策的創新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