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寧夏地礦 科學發展觀下的經濟奇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11:12 人民網-市場報
李茂林 ●2005年12月,寧夏自勘、自采、自選、自煉的第一塊銅板在中衛崾峴子銅銀礦區誕生。 ●2006年4月,寧夏地礦局在彭陽縣2300米以下發現了含油層,6月22日試油成功,從此結束了固原無石油資源的歷史。 ●2006年6月,寧夏中寧縣喊叫水鄉下流水村掘出兩口清甜的深水井,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總理井”。 ●2006年10月,寧夏在炭山煤礦東側20平方千米范圍內勘查到儲量在8000萬噸以上的煤炭資源。 …… 今天,一支正在創造地質礦產經濟奇跡,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的隊伍正活躍在寧夏大地—— “截至今年9月底,全局實現對外收入33716.91萬元,比去年同期的2.81億元增加了5575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3.86%,生產增加值完成4795.98萬元。”在今年10月舉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局黨委書記、局長楊萬仁總結上述成績后深情對參加會議的職工說:“取得這么好的成績是經過各個單位千辛萬苦的努力得來的! 的確,一個長期巨額虧損的事業單位,僅僅用了1年時間就扭虧為盈,為國家創造了數以千萬計的財富,將職工年人均收入迅速提升到了2萬元。楊萬仁的一句“千辛萬苦的努力”似乎將近幾年來寧夏地礦局所屬的能吃苦、能忍耐、能戰斗的地質勘查隊伍和廣大職工在逆境中奮起的歷程展現在了我們面前:他們轉戰西北大地,踏遍寧夏山川,頭頂藍天,腳踩荒原,戰風沙,斗嚴寒,把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了寧夏的地礦事業,為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那么,是什么給了這支隊伍如此大的力量源泉呢? 寧夏地質勘查和資源開發捷報頻傳,中衛發現銅礦,彭陽開采出油田,中部干旱帶找到新的水源。寧夏地礦事業通過幾十年發展,經過一些坎坷后,迎來了春天,面臨著新機遇。 近年來寧夏地質勘查和資源開發捷報頻傳,中衛發現銅礦,彭陽開采出油田,中部干旱帶找到新的水源。在詳細聽取寧夏地礦局關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情況匯報后,自治區政協主席任啟興說,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在新時期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寧夏地礦事業經過幾十年發展,有過一些坎坷,現在迎來了春天,面臨著新機遇,要走好以煤為主、綜合勘查的路子,以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為主,在煤、水、油、銅和非金屬勘查開發方面有所突破。 勘查地下水資源—— 喊叫水鄉掘出“總理井” 今年6月,寧夏地礦局在中寧縣喊叫水鄉下流水村掘出兩口清流汩汩的深水井,兩口井日出水量近500方,可解決3000人的飲水問題。由于深井是落實溫家寶總理有關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總理井”。 2006年“五一”長假期間,溫家寶總理得知寧夏中部干旱帶將近600天無有效降雨的消息后,立即到寧夏中部干旱帶視察,要求水利工程、打井等多項措施并舉,從根本上先行解決這里群眾的人畜飲水困難。 寧夏中部干旱帶溝壑縱橫,地勢起伏大,地質結構密實,地層多為苦咸水,在這里尋找適宜飲用的淡水一直是專業技術部門難以突破的“珠穆朗瑪峰”。寧夏地礦局組織精干施工隊伍及先進勘查設備,實施風險探采作業,5月中下旬在苦咸水廣泛分布的中寧縣喊叫水鄉下流水村地下250多米的地方,先后掘出日出水量330方、158方的深井。 寧夏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楊萬仁介紹,這些深井只是寧夏地礦局近年來在寧夏南部山區勘測查找水源所取得的諸多成績的一小部分。近年來,共投入勘探進尺3萬米,在苦咸和嚴重缺水區找到了十分珍貴的人畜用水源。 傾斜地勘主業—— 崾峴子誕生寧夏第一銅 2005年12月,寧夏自勘、自采、自選、自煉的第一塊銅板在中衛崾峴子銅銀礦區誕生,寧夏從此結束了沒有常用有色金屬原礦開發的歷史。 該礦區位于衛寧盆地中衛市常樂鎮,面積約30平方公里。礦帶長2.2公里,圈定銅銀礦體7個,達到中型銀礦、小型銅礦的規模?刂频你~金屬資源量0.7萬噸,潛在經濟價值近3億元。 楊萬仁局長說,早在2004年,寧夏地礦局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提出了“立足寧夏作貢獻、走出寧夏做地勘、依托地勘求發展”的方針,并在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上予以傾斜扶持。 今天,寧夏礦產資源家底已經摸清,已探明儲量的非金屬礦產地有47處,大型礦床7處,其中石膏累計探明儲量25.43億噸,預測資源總量達到404億噸,列全國第六位。為此,寧夏地礦局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將2006年主攻礦種定為:煤、銅、鐵、金、銀、鍺、鎵、鈾以及硅石、石膏、高嶺土。楊萬仁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力爭在地質找礦上再有新的重大突破。 苦戰百余天—— 再添8000萬噸煤炭資源 經過2006年上半年百余天的苦戰,寧夏地礦局終于在炭山煤礦東側20平方千米范圍內勘查到儲量在8000萬噸以上的煤炭資源,這一發現不僅對于南部山區的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促進寧夏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也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楊萬仁說,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在去年12月就召開了寧夏資源管理會議,并安排了1000萬元貼息貸款資金專門用于煤炭地質勘查,掀開了寧夏地礦局煤炭資源勘探的序幕。幾個月以來,600余名地質工作者日夜奮戰在施工一線。截至目前為止,已在炭山鄉實施二維地震勘探35千米,鉆孔總進尺達到3556.23米,見煤深度達170.3米至464.1米,可采煤層最多見到7層,最大煤層厚度4.18米。 煤炭是寧夏的優勢礦產之一,主要分布于賀蘭山區和寧東地區,探明儲量達到314億多噸;煤層氣是寧夏最重要的遠景能源礦產,初步調查表明,煤層氣資源總量達到6400億立方米以上。 地礦局在彭陽馮莊、孟塬地區布設了兩口綜合勘探井,當勘探井進尺到1000米處時,發現了厚度達3米的含煤層。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得知此事后批示:“……因為擬在彭陽建立六盤山電廠,對煤炭需求量很大。所以,對彭陽煤炭資源的勘查工作請進一步加大力度……” 貧礦區里“柳暗花明”—— 彭陽發現了石油 今年6月7日,彭陽發現石油儲量相當可觀的消息傳出,一時間寧夏山川為之歡呼。香港鳳凰衛視播發了此消息,當時正在上海浦東管理學院學習的寧夏45名副廳級干部為之擊掌慶賀。今年4月28日,寧夏地礦局在彭陽縣馮莊、孟塬地區2300米以下就發現了含油層,含油層厚度分別為3米、5米、8米,含油區域大約為300平方公里至400平方公里,預計日產油量20噸以上。這一發現結束了固原無石油資源的歷史,將帶來10億元的年產值,這個產值相當于固原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兩倍。 楊萬仁說,在全國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吃緊的形勢下,寧夏地礦局從去年3月中旬開始,組織了局屬各地勘單位和局業務部門的地質專家,對寧夏南部及西部地區進行了專項煤礦資源潛力的野外調查工作。今年4月,寧夏地礦局勘探人員在向彭陽縣進軍時,對這個被中國石油長慶分公司多次勘查無果的地區沒有抱多大的希望。然而,正是這個被定性為貧礦區的地方,卻給寧夏地礦局綜合勘探帶來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轉機。 當勘探人員在這一地區發現煤層后,他們想更進一步了解煤層下面還有什么資源,沒料到在4月28日這一天,勘探井進尺到2300米以下時發現了含油層。自治區主席馬啟智為此高興地說:“彭陽發現石油是這一月我最高興的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說:“地礦局原來是個困難較多的單位,一年多的變化說明,只要認真貫徹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自身正,作風硬,敢抓敢管,敢闖敢干,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落后的單位也能改變面貌! 2005年,地礦局實現總收入4.9億元,同比增長17.6%。對外經營收入3.92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計劃任務的107.2%;職工年人均收入1.88萬元,同比增長13.25%;實現利潤和上繳1256萬元。 然而,誰又能想象得到,僅僅在此一年多前的2003年,地礦局還處于嚴重的虧損狀態,整個單位面臨著重重困難。集中表現為:一是債務負擔重,自我發展能力差。截至2003年底,全局資產總額為3.98億元(其中凈資產1.31億元),全局負債總額3.7億元(其中銀行貸款就達1.13億元),負債率67.09%。二是隊伍老化,設備陳舊。地礦局是全區最大的事業單位之一,離退休職工2993人,F有設備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添置的。三是人才短缺制約地勘經濟發展。 正是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下,2003年,楊萬仁就任處于低谷中的地礦局黨委書記、局長。他上任后,面對礦產資源“找米下鍋”的嚴峻形勢,立即在全局范圍內進行了大規模結構調整與機制創新,同時注重周邊省區資源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以做大地質勘查業、做強工程勘察與基礎施工業、做優做好多種經營業為重點。他實施了事企分離、劃小核算單位、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職工參股與風險抵押、責任承包經濟責任制等改革措施。他斷掉了“要”和“靠”的念頭,建立起了全局同一起跑線,激活了內部機制,吸引了外部資金。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地礦局所屬的勘查院、核勘院、礦調所、礦業公司等地勘單位的地堪主業強勁優勢顯現,實現了當年起步、當年飛躍,地質勘查、礦業開發全面開花。 抓管理促改革—— 地勘經濟實現大發展 楊萬仁上任后,以提高全局職工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堅持深化改革,強化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企業化經營的理念,以做大地質勘查業、做強工程勘察與基礎施工業、做優做好多種經營業為重點。 按照確定的總體發展思路,通過制定出臺《關于深化地勘單位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在建章立制,規范管理上為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對全局的物業管理和離退休隊伍管理進行了統籌規劃;對生產經營狀況不佳的單位實行了停產、重組、分體運行、租賃等經營機制上的調整;對優良資產確認核實后授權給各單位經營者負責經營;采取國有控股、職工參股的方式,對有一定條件的企業等進行內部模擬股份制改造。同時,采取“三三制”投入方式,做到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身上有擔子,責任到人。通過以上措施的落實到位,從而為地勘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2006年1月,地礦局先后出臺《關于加強國有資產授權經營機制的決定》和《關于完善“三三制”投資機制的決定》兩個關鍵性文件,為全局深化改革提供了制度上的更有力保障。 強化理念拓市場—— 多種經營快速增長 近年來,地礦局建筑業及多種經營產業,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和地域,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行業優勢得到有效發揮。僅在2005年,全局基礎施工業完成20986萬元,多種經營業完成產值12054萬元。 近年來,該局積極推進企業升級和調整經營策略、改進技術、更新設備,有效地增強了企業的綜合實力,工程勘察業務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面對石油鉆探價格大幅度下降,競爭日益加強的情況下,通過加大經營工作力度,轉換經營機制,在前景看好的煤炭勘查市場大力發展巖芯鉆探施工。 地礦局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土地優勢,通過房地產開發盤活土地資源,采取引資開發、合作開發、招商租賃等多種形式,加大了房地產開發力度,既改善了職工的居住條件,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從2003年起3年完成房地產開發17萬平方米,實現收入3000多萬元。 地礦局物資流通業在立足區內市場和傳統產品的同時,不斷向區外市場和科技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延伸,2004年物資流通業實現收入2465萬元,完成年指標的123%。 創新人才機制—— 花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近年來,寧夏地礦局在隊伍的黨建、精神文明、思想政治等方面全面加強建設,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提供了根本保證。特別是在用人機制創新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地礦局求真務實,創新機制,為地勘事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提供政治和人才保證。 楊萬仁介紹說,地礦局在人才選拔和使用上,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經過對各單位班子的集中考查,對一部分單位的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在人才培養問題上,他們有計劃、有目標、有組織地加大各類人才的培訓培養力度。自2004年起,提高教育培訓經費,每年核定教育培訓經費50萬元,用以培養各專業、各工種、各層次人才。 通過不斷探索事業留人、環境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有效途徑,地礦局培養了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目前,該局擁有專業技術人員1043名,占職工總數的40.8%,其中教授級高工7名,高工168名,中級職稱497名;有11名博士生和28名碩士生在讀。 在采訪就要結束時,楊萬仁充滿自信地告訴記者:“我們的‘十一五’規劃是:對外收入以年均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達到7.35億元。其中地質勘查業達到1.84億元,工程勘察與基礎施工業達到3.68億元,多種經營達到1.84億元。職工年人均收入到2010年達到3萬元。”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寧夏地礦局黨委一定能夠團結帶領全局廣大干部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全面推進全局“三個文明”建設,為地勘經濟跨越式發展再創輝煌,為寧夏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