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賀州:發展四大經濟打造泛珠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 06:16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張文德李順 通訊員謝明偉 抓住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遇,努力發展園區經濟、通道經濟、特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將賀州打造成泛珠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這是記者日前到廣西賀州市采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個聲音。 對接泛珠崛起的城市 賀州市是2002年底才撤地建成的新興地級市,處于廣西、廣東和湖南三省(區)的交匯部,區位優勢明顯。 雖然建市的時間不長,但賀州經濟發展迅速。資料顯示,2003-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四年累計完成163.94億元,超過前九個五年計劃完成投資額的總和;三次產業結構由37.9∶27.8∶34.3優化調整為32.0∶43.4∶24.6,經濟結構由以農業為主向工業主導格局轉變。城市面貌變化顯著,市區建成區面積由撤地設市前的15.23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2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由11萬人增加到近20萬人,城鎮化率由25.4%提高到30%。此外,商貿、旅游、金融、物流等第三產業加快發展,住房、汽車、通訊、教育等消費熱點逐步形成。今年前三季度各項經濟指標仍呈上升趨勢,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25億元,增長14.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4%,財政收入增長2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70元,增長15.0%。尤其是工業指數上升最為明顯,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8.13億元,同比增長29.2%;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2.2億元,增長49.8%。 賀州市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迅速崛起,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撤地建市之后,新一屆的賀州市領導班子,緊緊抓住泛珠三角合作機遇,在做強做大傳統農業的同時,成功將賀州市打造成為承接泛珠三角產業轉移的平臺。 據了解,在撤地建市后,針對賀州豐富的能源、資源和特殊的區位優勢,同時地處工業發達地區廣東省的后院,賀州市委書記李達球、市長陳利丹認為,加快賀州發展的關鍵在于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要堅持“工業立市”戰略,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工業化”的發展之路。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啟動后,賀州主動接受泛珠三角地區輻射,在宏觀調控的背景下,賀州搞好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級旺高工業園區為核心的旺高、西灣(平桂)、信都三個工業生產基地建設,作為項目梯度轉移的載體和平臺,以能源、資源的優勢積極接納泛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在已入駐的80多家企業中,有60%以上為廣東轉移企業,賀州工業園已成為賀州市接納廣東企業轉移的主戰場。 此外,賀州撤地建市以來的160多億固定資產投入中,來源于粵港澳臺和東南亞國家的資金投入所占比例達到80%以上。 種種跡象顯示,賀州市的迅速崛起與其積極主動并找準方向融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密不可分。 量身打造四大經濟 賀州市委書記李達球表示,賀州的城市發展才剛剛起步,為贏得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奠定基礎,“十一五”期間,賀州市要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突出抓好 園區經濟、通道經濟、特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建設,增強經濟實力提升區域競爭力。 園區經濟方面,今后一個時期,賀州市將繼續實施“工業立市”的發展戰略,把發展工業擺在經濟工作的首位,按照“大改革、大企業、大群體、大產業”的路子,集中力量辦好工業園區,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到2010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按照這一思路,首先要進一步加快工業園區建設。重點是要建設好旺高、信都工業區及西灣平桂工業基地。要按照“布局合理、用地節約、產業集聚”的原則,進一步做好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旺高工業園區按20平方公里左右、西灣(平桂)工業基地按30平方公里左右、信都工業園區按20平方公里左右進行重新規劃,確保在“十一五”期間乃至更長時間,賀州工業有一個長遠發展的空間,形成一個從鐘山到信都,特別是從鐘山到八步的城市工業群帶。二是要創新園區發展的管理機制。要按照“統一管理、分區開發、資源共享、責任共擔”的管理機制,以及“高起點規劃、高效率開發、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加強旺高、信都工業園區及西灣(平桂)工業基地的有機聯系和建設,不斷完善工業園區投資、開發、運營和利益分配機制,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三是要進一步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充分運用市場機 制,堅持政府引導、多元投入、滾動開發,加快園區內道路、供電、供水、通信和其他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努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承接項目入園的能力。四是要加大園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入園力度,進一步提升工業發展開放水平。重點引進具有產業帶動優勢明顯、關聯度高、輻射力大、配套協作功能強的龍頭型大項目進入工業園區,努力形成產業集群。五是要切實加強各縣(區)工業集中區建設。進一步培育縣級工業園區,大力支持縣(區)辦好鐘山城郊、昭平潮江、富川新灣、八步賀街等工業集中區,不斷壯大縣域工業經濟。“十一五”時期,要突出加強企業龍頭的培育,做大做強電力、電子、林紙、林板、制藥、有色金屬、稀有金屬、鎢制品、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十大重點工業產業,力爭十大重點工業產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左右。在這個過程中,賀州市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注重產業、企業的合理布局,推動產業集聚和可持續發展。 通道經濟方面,隨著洛(陽)湛(江)鐵路、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廣(州)賀(州)高速公路賀州段的建設,以及207國道賀州段改造、賀江復航工程、永州-賀州高速公路、貴陽-廣州鐵路(賀州段)興建,賀州市將擁有全面連接泛珠三角和西南地區的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網絡,形成“南北貫通,五龍出海”的交通大 格局。針對這個優勢,賀州將把鐵路和高速路通道口、站場建設與城鎮化和工農業、商貿旅游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產業聚集發展、城鎮規模擴大,形成一批新興的工業鎮、商業鎮、旅游鎮,建成一批工業生產小區、物流基地和旅游服務區,形成合理的產業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鎮經濟,不斷增強城鎮的集聚和帶動能力。同時大力發展沿路經濟,要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賀州市的優勢產業、特色農業,形成一批“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專業鄉鎮和專業村,實現集約經營、規模效應,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 特色經濟方面,充分利用賀州水能蘊藏量達85萬千瓦豐富的水力資源,加快發展電力工業,不斷鞏固和提升賀州市電力產業的支柱地位。要盡快完成金牛坪電站等水電項目建設,完善與南方、華中等大電網的對接,重點建設一批高等級輸變電工程,把賀州市建成廣西重要的“西電東送”通道和中轉站。同時要整合礦產資源,做好規劃,加快有色金屬和石材產業的發展。要以項目為載體,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和高新技術,深度開發錫、錳、鐵、鎢、稀土等礦產資源,延長白色大理石生產鏈,擴大板材、重鈣超細粉生產規模,把礦產業培育成新的重要支柱產業。要進一步辦好外向型林業試驗區,建立高產優質林業生產基地,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培育發展林漿紙、林板和林化工業集團,做好林業這篇大文章。此外,要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完善現代旅游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重點加強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黃姚古鎮等景區景點的建設與改造,打造“自然山水”、“客家文化”和 “古鎮文化”等生態、文化旅游品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業。 循環經濟方面,賀州是主要以資源為依托發展的城市,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顯得尤為重要。工業方面,要根據生態環境現狀,加強宏觀調控,遏制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嚴禁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對現有一定規模的產業,要通過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等措施,不斷提高對資源的循環使用率。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對進入工業園區的企業實施土地、能源、水資源利用及污染排放綜合控制,促進污染性質相近的工業企業在空間上逐漸聚集分布,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產業,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農林畜牧方面,要總結推廣“豬-沼-果-燈-魚”、“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生財、以財補林”、荒料-板材-工藝品-超細粉-復合材料等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區域性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有關人士表示,自2002年底建市以來,4年期間泛珠三角區域轉移的產業項目與產業資金大量涌入賀州市,賀州市在泛珠區域合作特別是與粵港澳臺的合作上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有助于賀州市下一步開展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經濟交流。 目前,隨著賀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賀州市房地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房地產開發公司由2002年的7家增加到40家,房地產開發面積由2002年底的30萬平方米增加到160萬平方米。今年8月份剛成功舉辦以“美麗賀州,活力新城”為主題的2006賀州首屆房地產展示暨城市建設項目洽談會上,參會客商共簽約城市建設投資項目32個,投資額達27.61億元,引發了新一輪的資本搶占賀州城市建設熱潮。而隨著洛(陽)湛(江)鐵路、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廣(州)賀(州)高速公路賀州段等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網絡建設完工,賀州市“南北貫通,五龍出海”的交通大格局將初步形成,賀州市不但將會結束沒有鐵路、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其通往廣州、深圳、香港、澳門更為便捷,到廣州僅需兩個半小時,將進入“粵港澳兩小時經濟圈”。屆時,地處湘、粵、桂三省區結合部的地理優勢也將得到體現。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賀州市量身打造園區經濟、通道經濟、特色經濟和循環經濟這四大經濟,在新一輪的泛珠區域經濟合作中賀州市將會更具吸引力,隨著新一輪的資金與項目進入賀州市,賀州市作為泛珠區域合作中湘、粵、桂三省經濟、文化交接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已呼之欲出。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