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兩稅合并只是第一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 09:29 中國經營報
訪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 《中國經營報》:目前有數據估計,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賬面統計數字中有1/3左右實際上是回流的假外資,有香港的專家甚至認為回流的假外資超過55%。假外資的負面作用很明顯,在目前的階段,你認為有一些什么方法可以抑制假外資的產生? 梅新育:1/3的數字是我根據工作中見到的某些主要城市的資料估計出來的。實際上假外資的比例可能還大于1/3。假外資在我們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有了,這些年來特別突出,負面作用越來越強。如破壞市場秩序,造成稅收流失,而且有潛在的經濟安全風險等。 目前階段,要抑制假外資,首先要取消對外資的超國民待遇;其次要加大反腐力度、整頓市場秩序等方面工作;第三要與一些離岸金融中心等地方強化反洗錢、反避稅方面的信息交換工作;第四是調整對海外上市的過分鼓勵政策。 《中國經營報》:目前“兩稅合一”的呼聲很高,但要真正推行,還有很多現實的障礙。你覺得“兩稅合一”真的能抑制假外資嗎? 梅新育:產生假外資的根源在于“逆向歧視”的外資優惠政策。而外資優惠政策已經損害了內資企業的競爭力。這種損害突出表現在妨礙其更新設備、提升產業結構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在某些產品市場上,我國某些地區“逆向歧視”的外資政策實際上已經淪為跨國公司扼殺內資企業的幫兇。這些跨國公司一方面在中國投資設廠,利用中國政府的優惠政策在市場上排擠中國本土企業;另一方面在其母國和其他國家、地區針對中國產品發起反傾銷訴訟。 另外,對外資的優惠政策直接扭曲了企業行為,激勵他們以“外資”身份回流,在高度不透明的內資“外流—回流”過程中,又有太多的漏洞可供意欲侵吞國有資產的人得逞。 對外資的優惠政策還抑制了企業提高效率的內在動力。在一個存在“逆向歧視”的市場上,企業顯然更加傾向于通過轉換身份獲取稅收優惠,而不是通過開展技術創新和改進生產管理。 “逆向歧視”的第四個后果也許最為嚴重,那就是對我國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形成了潛移默化的損害。我國利用外資的成就確實非常令人矚目,迄今已連續10年居發展中國家之首,2002年更高居世界第一。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國民的實際財富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能在利用外資的喜訊聲中悄然流失。 推行兩稅合一只是取消外資超國民待遇的第一步,不是全部。兩稅合并之后,能對假外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還需要其他措施配套。 《中國經營報》:除了利用外資優惠政策進行稅收套利外,一些企業為了避免匯率風險,或者國內的一部分企業家為了轉移財富,也可能通過假外資的方式讓錢變得安全,這也可能是“假外資”盛行的原因,你怎么看待這兩種“假外資”的產生? 梅新育:目前的匯率風險是人民幣升值,如果要規避這種匯率風險,應該是讓資金就在國內,不要外流了。當然,開放資本項目也可以避免一部分假外資的產生。 另外,對那些以此方式來轉移國家資產的,要靠國內反腐敗、整頓市場秩序來解決。 本報記者 張巖銘 采寫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